郝建華,霍紅星,贠海雁,王璐,馮曉玲,孫紅雨,付冬冬
心電圖檢查應用于臨床已有一個多世紀,其是診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檢查方法之一[1],具有非常廣泛的普及性。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信息通訊技術與醫療技術的發展,遠程心電圖診斷系統[2]和網絡心電圖診斷系統應用于臨床已成為可能。我院已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各級醫院與基層以及心電診斷中心之間的心電圖遠程傳輸與診斷技術,使醫院心電信息數字化、網絡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資源共享,現將我院的相關經驗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河南省新鄉市國藥中原醫院管理集團所屬5家市級醫院、社區醫院及周邊縣、鄉、村衛生單位在2012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遠程心電診斷的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選患者根據WHO冠心病診斷標準為診斷依據。
1.2 研究系統 采用南京納龍公司的心電綜合網絡平臺,使用4種傳輸方式: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無線電-保真度(Wi-Fi)、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rd-generation,3G)、互聯網(Internet)??晒芾韯討B心電圖、動態血壓、活動平板運動試驗、經顱多普勒、腦電圖、肌電圖等電生理檢查項目。
1.3 方法 由醫護人員使用具有采集與傳輸功能的12導聯心電圖機采集患者心電波形,將采集的心電波形實時上傳至醫院心電診斷中心,診斷中心接收心電數據后立即進行分析、診斷并回傳。診斷中心無假日、24 h工作制,保證了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對兩份結果中異常檢出率進行比較分析。常規心電圖檢查方法:心電圖醫師攜心電圖機多次下病房采集心電圖數據并出具心電圖報告后發給臨床醫師。
1.4 心電綜合網絡平臺構建
1.4.1 心電綜合網絡平臺簡介 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遠程和網絡心電綜合管理平臺,實現醫院內部所有心電及電生理設備的數據接入,包括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活動平板、經顱多普勒等。所有數據接口的心電圖機都能夠接入系統。實現報告的集中管理,WEB共享,并且完善醫院現有信息系統的接口,使得心電數據融入到醫院的整個系統中[3]。
1.4.2 心電綜合網絡平臺的數據流程 網絡平臺各終端通過不同的網絡傳輸方式將采集的心電數據信號上傳至心電診斷中心,經過診斷后通過網絡回傳并打印報告(見圖1)。


圖1 網絡平臺數據流程
心電綜合網絡平臺檢查與常規心電檢查比較,其檢查用時縮短〔(25.0±1.0)m比(2.0±1.0)m〕,異常檢出率提高〔396例(79.3%)比483例(96.7%)〕,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63.662,χ2=71.165;P<0.05)。
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隱匿性、突發性、變化快、死亡率高的特點,尤其是基層患者常不能得到及時準確的診斷與救治。通過心電綜合網絡平臺采集心電數據,利用各種網絡技術實時傳輸并進行診斷或回傳報告,可以及時診斷治療,從而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及惡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隨著網絡技術深入醫療領域,心電綜合網絡平臺與其他電生理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可進行綜合分析,提高診斷準確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心電綜合網絡平臺,患者的心電檢查用時明顯縮短,異常檢出率提高,心電綜合網絡平臺具有明顯的優勢。且常規心電檢查以手工為主,效率低,工作易出錯,不易察覺,浪費人力、物力,心電數據不能共享,只能以熱敏紙方式打印存儲,不易保存,不能滿足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新醫改精神的要求。通過信息系統的存儲與分類,可以極大地方便心電數據的查閱、統計及科室人員量化管理。數字化網絡心電圖,為患者帶來了諸多便利,患者可以在救護車上或任何地方得到遠程診斷。隨著急、危、重癥患者的增多,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勢在必行。
心電綜合網絡平臺的搭建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了完善的常規心電檢查手段,彌補了基層醫療資源不足,使專家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更有利于技術交流,使下級醫療單位業務水平同步提高。平臺的搭建將實現心電圖診斷這一日常診療服務的網絡化、便捷化。實現遠程診斷與會診,可節省費用、時間,及時發現心血管疾病并對癥治療,極大地降低了猝死率。遠在縣城、鄉鎮的患者也能毫不費力地享受到“三級甲等醫院”心電專家的診斷技術,為廣大患者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就醫方式,最終實現資源共享[5]。由于各個醫院的實際情況不相同,所以在搭建心電綜合網絡平臺的時候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心電綜合網絡平臺需要建立在一個合理的、高效的檢查流程基礎上。針對住院、門診、急診等不同類型的患者,優化工作流程,使臨床醫生能盡快看到患者的心電報告。(2)需要注意如何與外部數據進行交互,網絡構架如何搭建。(3)心電綜合網絡平臺的構建還應與醫院信息系統(HIS)等交互數據,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4)大量的心電數據通過網絡傳輸,還需注意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存儲。(5)完善操作人員的系統化培訓過程,包括導聯的連接、標準化流程、系統化規范管理、一般故障的處理等方面。
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多年以前曾預言:未來醫療活動中,醫生將面對計算機屏幕根據從遠方傳來的患者的各種信息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遠程和網絡醫療已成為醫學交流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心電綜合網絡平臺在臨床的使用中遠比傳統的心電檢查模式工作效率高,應用效果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1 Wellens HJJ.The electrocardiogram 80 years after Einthoven.Bishop Lecture[J].J Am Coll Cardiol,1986,7:484.
2 丁世芳.遠程心電信息監測系統的類型與應用概述[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9,23(2):174-175.
3 李婧,劉知貴,彭桂力,等.心電檢測技術及其在遠程醫療中的應用[J].傳感器與微系統,2008,27(1):7.
4 楊燕,陳功,沈宮建,等.醫療數據交換平臺在醫院信息化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1,36(8):38-42.
5 張艷,徐民,李翠榮,等.信息化管理在提高醫院效益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數字醫學,2011,6(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