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平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北京市東城區,100020)
近兩年來,煤炭供應鏈和煤炭供應鏈管理越來越成為業界熱衷提及的概念,但國內外對其尚無清晰的界定。從價值流和活動角度可能會更客觀、全面地理解供應鏈特性。對此,我們認同全球供應鏈管理典范——香港利豐集團從其豐富而有效的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供應鏈概念,即供應鏈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發生的全部價值創造活動的集合,包含從訂單獲得開始到貨款兩訖為止的全部活動,這些活動是以價值創造的流程形式而顯現,構成了供應鏈的商業流 (Work Flow)、實物流 (Physical Flow)、資金流 (Funds Flow)與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4種核心價值流,如圖1所示。

圖1 供應鏈四種核心價值流構成示意圖
其中,實物流是有形的,其他3種價值流為虛擬的。絕大多數供應鏈都包含上述4種價值流,也有極少數服務供應鏈中不含實物流。需要說明的是,實物流 (Physical Flow)與物流 (Logistics)并不相同,前者不僅包含后者,還包含產品制造活動。
由此,我們認為,煤炭供應鏈是由從煤礦到煤炭用戶的相關活動與價值流構成的網鏈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煤炭供應鏈示意圖
煤炭供應鏈是以煤炭實物流為基礎構成的網鏈結構,是實物價值流和虛擬價值流的結合體,而實物流包括煤炭的混配加工和物流。
煤炭供應鏈可分兩大類:一是煤炭行業供應鏈,指的是為多客戶服務的煤炭供應鏈平臺;二是煤炭消費企業的供應鏈,指的是根據煤炭用戶特定需要獲取煤炭的各種活動與價值流的總和。
供應鏈的定義五花八門,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SCM)的定義亦形形色色。不過,從本質上講,供應鏈管理就是對供應鏈進行管理,不僅管理供應鏈的各項活動,也管理相關的價值流,其目的在于不斷優化客觀的、自然的、片斷化的供應鏈,提升其效能,在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的同時可為供應鏈各方創造相應的價值。供應鏈管理具有以下幾個特性:一是基于整體主義 (Holism)的思維模式;二是以供應鏈為對象而運用各種管理理論與工具;三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系統集成方法;四是基于流程的關系管理;五是為各方創造價值的增值服務;六是動態、持續的優化過程。
綜上,我們認為,煤炭供應鏈管理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煤炭供應鏈進行主動的管理,持續優化煤炭供應鏈,從而不斷提升煤炭供應鏈的整體效能和相關參與方的績效。也就是說,煤炭供應鏈管理是對煤炭供應鏈4個價值流及相關活動進行優化與管理,其中,對商業價值流的管理涉及煤炭交易,對實物流管理則涉及煤炭物流與煤炭混配及加工。煤炭供應鏈管理具備供應鏈管理的上述特性,既是方法,也是行為,更是業務,它通過優化片斷化與低效率的煤炭供應鏈,提高煤炭供應鏈整體價值與各方價值,從而獲得自身價值與收益。
通過管理煤炭供應鏈而獲得收益,構成了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根據煤炭供應鏈的特點和煤炭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實踐,我們把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分成煤炭行業供應鏈管理、煤炭用戶供應鏈管理兩大類與煤炭智能物流園區、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用戶個性化服務三種基本類型,如圖3所示。

圖3 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類型
其中,煤炭智能物流園區強調對煤炭行業供應鏈的實物流管理,屬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實體平臺;煤炭交易中心著重于煤炭行業供應鏈的無形價值流管理,是煤炭供應鏈管理的虛擬平臺。
煤炭交易中心,是為煤炭生產與消費等集中提供煤炭現貨交易及或與煤炭現貨交易相關服務的平臺,它對局部煤炭行業供應鏈的無形價值流實施集中管理,提供 “1+N”服務,如圖4所示。

圖4 煤炭交易中心提供的 “1+N”服務示意圖
煤炭交易中心,依據其管理的煤炭行業供應鏈無形價值流的局部性所處的區域又可分為4 種類型:一是煤炭產地型交易中心,即處于煤炭生產集中區域的煤炭交易中心;二是煤炭消費地型交易中心,即處于煤炭消費地的煤炭交易中心;三是煤炭中轉地型交易中心,即處于大型煤炭港口等中轉地的煤炭交易中心;四是其他煤炭交易中心,即不屬于上述三地的其他地型的煤炭交易中心。
煤炭智能物流園區是具有煤炭集散、加工處理、儲備、綜合裝運等多功能的場所,它把多樣的煤種集運進來,并能對其進行篩分、洗選、儲存、混配、裝運等,如圖5所示。

圖5 煤炭智能物流園區的多功能示意圖
煤炭智能物流園區對多樣的煤種進行多功能處理,運出的是標準化或個性化的成品煤,提高了煤炭的品質,提升了煤炭的附加值。
煤炭智能物流園區主要管理的是局部的煤炭行業供應鏈的實物流,根據該局部所處的區域,煤炭智能物流園區又可分為三類:一是產地型智能煤炭物流園區,即處于煤炭生產集中區域的園區;二是消費地型智能煤炭物流園區,即處于煤炭消費地的園區;三是中轉地型智能煤炭物流園區,即處于港口等中轉地的園區。
煤炭用戶個性化服務是針對具體煤炭用戶的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也可分成三種類型:一是煤炭精益供應鏈管理業務,即為煤炭用戶提供基于精益化 (Leaning)的煤炭供應管理服務,提升從煤炭用戶消費到煤礦生產的整體績效;二是局部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即針對具體的煤炭用戶,就其煤炭供應鏈中的局部活動與價值流,提供特定的服務,從而改善該局部煤炭供應鏈的績效;三是煤炭用戶個性化用煤解決方案,即根據具體煤炭用戶的實際情況,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與用戶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用煤解決方案,并通過全過程的煤炭供應鏈管理行動,實施該方案,如圖6所示。
通過個性化用煤解決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為煤炭用戶提供煤炭采購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與經濟性的服務,不斷地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持續實現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價值。

圖6 個性化用煤解決方案的煤炭供應鏈管理示意圖
對我國煤炭供應鏈來說,應從戰略高度看待煤炭供應鏈管理,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既是必要的,也是具備條件的,還是迫切的,可謂正當其時。
我國是世界煤炭生產與消費最大國。2011 年我國煤炭產量為35.2億t,約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一半;凈進口煤炭1.68億t。我國能源對煤炭依賴程度高。2011 年煤炭占能源生產總量的77.8%,遠高于其他國家與地區。我國煤炭供應鏈的復雜程度遠超出其他國家與地區,而我國煤炭供應鏈的整體效能還較低。美國頁巖氣革命正在改變世界能源格局,要求我國煤炭供應鏈效能持續提高。這一切意味著我國需要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通過管理提升煤炭供應鏈效能,促進煤炭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煤炭供應鏈復雜、效能較低,意味著我國通過管理提升煤炭供應鏈效能的空間較大;我國煤炭供應鏈的宏大規模,又為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實施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相比之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煤炭供應鏈就顯得規模較小而且復雜程度低,通過管理提升效能的空間與市場都不大,動力不足。正因為如此,發達國家供應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轟轟烈烈,但煤炭供應鏈管理卻悄無生息。另外,除煤炭鐵路運輸外,我國煤炭供應鏈相關環節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煤炭物流基礎設施較好。隨著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我國煤炭進口量逐年增加,煤源國也將更多,我國全球煤炭供應鏈管理空間更大。信息通迅技術 (ICT)飛速發展,為我國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提供了強勁的技術支撐。
我國煤炭供應鏈管理探索是近幾年的事,但這兩年發展較快,以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創罕臺川北站煤炭智能物流園區為代表的30多個煤炭智能物流園區投入運營或在建,以陜西煤炭交易中心為代表的20多家煤炭交易中心投入運營或在建,以致力于成為 “煤炭供應鏈管理專家”的泰德煤網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若干企業正開展煤炭用戶個性化服務。不過,2012 年才是煤炭供應鏈管理的春天。一是煤炭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服務煤炭用戶、提升煤炭供應鏈效能日顯重要,而之前10年,煤炭供不應求,買到煤為第一要務,效能其次,煤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長期被忽視。二是2013年實施電煤價格并軌,歷時16年的電煤價格雙軌制終結,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的重大障礙將被清除。三是頁巖氣革命對煤炭能源的壓力越來越大,粗放式煤炭供應鏈難以為繼,煤炭供應鏈相關方對煤炭供應鏈管理的期望越來越高。
(1)推行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促進煤炭供應鏈相關方和諧與可持續發展。政府有關部門把煤炭供應鏈管理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綱要,引導相關方共同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樹立大局意識,把煤電矛盾轉化為煤電和諧,實現煤炭供應鏈的高效與可持續發展。
(2)制定相關政策,引導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發展。制定有利于煤炭交易中心與煤炭智能物流園區發展的政策,發揮國家儲備煤和鐵路運力的杠桿作用,鼓勵煤炭供應鏈金融業務,同時清除制約煤炭流通業發展的不合理政策,以政策引導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發展。
(3)成立中國煤炭流通協會,通過行業組織推動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的實施。煤炭供應鏈涉及面廣,但以煤炭流通環節為主。政府有關部門應支持國內大型煤炭流通企業聯合起來,組建中國煤炭流通協會,使其成為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的行業推手。
(4)要求相關國有企業積極參與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共同提高煤炭供應鏈效能。要求國有煤炭生產與消費企業在有關煤炭交易中心采購與銷售一定比例的煤炭,實施 “陽光購銷”的廉政工程,降低煤炭購銷成本;要求國有電力企業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運用成本倒逼法持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煤炭供應鏈效能。
(5)實施全球煤炭供應鏈戰略,實現我國煤炭能源的低成本與可持續發展。圍繞我國煤炭用戶的需要,建立全球煤炭供應鏈,著力降低煤炭用戶的單位采購成本,實現煤炭能源的低成本與可持續發展。
(6)深化電力市場體制改革,消除煤炭供應鏈下游的體制障礙。在電煤價格并軌之后加快電力市場體制改革步伐,為煤炭供應鏈的全鏈通暢消除體制障礙,促進我國煤炭供應鏈管理又好又快發展。
[1] 利豐研究中心.供應鏈管理:香港利豐集團的實踐(第2版)[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錢平凡,李敏,周健奇.我國煤炭儲備體系需要實施煤炭供應鏈管理戰略創造更大的價值 [R].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2009 (86)
[3] 周健奇,劉偉,鄭毅.煤炭供應鏈管理是國有煤炭企業物流公司的發展方向 [J].中國煤炭,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