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姚燕
(1.齊魯師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濟南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鹽地堿蓬(Suaeda salsa(L.)Pall.)屬藜科堿蓬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濱、湖邊、荒漠等處的鹽堿荒地上,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內蒙古、山東和江蘇等地[1],具有抗逆性強、繁殖容易、種子壽命長等特性,能在海水澆灌下成活,是典型的鹽生植物,常常形成單優勢群落。鹽地堿蓬富含油料、營養及藥物成分,在工業、醫藥、食品等方面都有極重要的利用價值[2],對于鹽堿地區植被的群落演替、保持鹽堿荒灘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同時其在整個生長季節呈現出紅地毯的景觀,是重要的生態旅游資源[2]。
植物核型分析對于植物的鑒定、起源、進化、良種培育以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等具有重要意義,有關植物核型分析的文獻較多[4-13],但對于鹽地堿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理和耐鹽機理、遺傳多樣性、營養成分以及開發利用等方面,其細胞學研究方面未見報道。
鹽地堿蓬種子,采自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
種子用90%的酒精消毒后,于25~28℃溫箱內培育萌發,待根尖長到1 cm左右時,切下用0.1%的秋水仙素處理2.5~3 h,蒸餾水沖洗后用卡諾固定液固定3 h,水洗后用1 mol/L HCl在60℃溫箱內解離10min,改良苯酚品紅溶液染色30min,常規壓片,冰凍揭片后干燥,用加拿大樹膠封片顯微照相。
選取5個根尖的30個染色體形態清晰、分散良好的中期細胞進行測量,取其平均值進行分析。核型分析采用Levan等[3]以染色體臂比來確定著絲點位置的方法,核型類型采用Stebbin[4]的標準。
經過對30個細胞的觀察,確定鹽地堿蓬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n=18(圖1)。核型分析結果(表1,圖2~3)表明,染色體總長度為 72.88 μm,平均長度為4.05 μm,絕對長度為 3.50 ~4.55 μm,相對長度為 9.53~12.48 μm,臂比幅度為1.22~1.83。根據 Levan[3]的染色體分類標準,鹽地堿蓬的9對染色體中第2對為近中部著絲粒(sm),其余8對均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m),未發現隨體和多倍體現象,其核型公式為K(2n)=18=16m+2sm。鹽地堿蓬的最長與最短染色體的比值為1.31,沒有臂比大于2的染色體,是一個較為對稱的核型,根據Stebbin[4]的核型不對稱標準,屬于1A型。

圖1 鹽地堿蓬體細胞染色體(示2n=18)Fig.1 Somatic chromosome(2n=18)of Suaeda salsa



表1 鹽地堿蓬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Table 1 Karyotype analysis of Suaeda salsa
鹽地堿蓬的9對染色體中8對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1對為近中部著絲粒,對稱性較強,是比較原始的核型類型。
從已經報道的藜科植物的染色體數目來看,其染色體基數比較穩定,除了Camphorosma和菠菜屬Spinacia的染色體基數為x=6以外,其余均為x=9,而且x=9可能是整個石竹目的原始基數[5],所以鹽地堿蓬的染色體基數屬于原始類型。
藜科中只有14%的種存在二倍體和多倍體細胞型[5],本次研究我們也未發現鹽地堿蓬有多倍體現象。
[1]中科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5卷 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2]張學杰,樊守金,李法曾.中國堿蓬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狀況[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2):1-3.
[3]LEVAN A,FREDGA K,SANDBERG A A.Nomenclacture for centromericposition on chromosomes[J].Hereditas,1964,52(2):201-220.
[4]STEBBINS G L.Chromosome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M].London:Edward Aronld,1971.
[5]洪德元.植物細胞分類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6]LOMONOSOVA M N,KRASNIKOV A A.Chromosome numbers of some chenopodiacea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lora of Russia[J].Journal of Botany,2006,91(11):1757 -1759.
[7]LOMONOSOVA M N,KRASNIKOV S A,KRASNIKOV A A,et al.Chromosome numbers of some Chenopodiaceae species from Russia and Kazakhstan[J].Journal of Botany,2005,90(7):1132 -1134.
[8]王曉煒,馬蘭菊,鄭利雄,等.新疆4種豬毛菜屬植物核型分析[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8,31(6):12-16.
[9]王曉煒,常水晶,迪利夏提,等.新疆豬毛菜屬植物染色體數及核型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08,28(1):65-71.
[10]楊德奎,王學翠,寧志斌.粗壯女婁菜的染色體數目和核型分析[J].山東科學,2006,19(3):32-34.
[11]王海寧,楊艷瓊,吳國星,等.扭黃茅染色體核型分析[J].中國草地學報,2010,32(1):107-111.
[12]楊志榮,林祁.鐵箍散(五味子科)的核型研究[J].植物研究,2007,27(6):661-663,666.
[13]黃向旭,嚴岳鴻,易綺斐,等.香港喜鹽草屬植物的核型分析[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0,18(4):3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