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汪
精心組織,周密安排部署。啟動“四型遠教”建設工作以來,萬山區組織召開“四型遠教”建設專題會議三次,傳達市委組織部“四型遠教”相關精神、聽取鄉(鎮、辦事處)和部分工作部門創建情況、安排部署下階段各項任務。分別成立了區、鄉兩級“四型遠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各鄉(鎮、辦事處)和村(居、學校)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專人負責,要求嚴格按程序進行申報和審批,審批通過后逐一進行掛牌。
加強指導,整體推進創建。由區遠程辦、區教育局和部分遠教成員單位組成聯合督查組,每半年對“四型遠教”站點建設情況進行督導,將“四型遠教”建設季報表、示范站點評估情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督查范圍,重點對遠程教育站點“建、管、學、用”和群眾滿意度進行督查和測評。截至目前,共開展聯合督查8次,通過文件、簡報等形式宣傳“四型遠教”站點10個,印發督查通報5期并要求限期整改,有效推進了“四型遠教”建設進程。
明確目標,制定創建標準。制定出臺了《關于在全區深入開展“四型遠教”建設的通知》、《萬山區開展“四型遠教”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在現有產業基地的地方建立“助推產業發展型”站點,每鄉(鎮、辦事處)創建示范站點不得少于1個:到2013年底,實現“規范運轉標準型”站點全覆蓋:到2013年底,確保70%以上的學校站點建成“村校結合聯建型”示范點;到2013年底,確保各鄉(鎮、辦事處)建成“示范引導帶動型”的站點不得少于2-3個等“四型”站點創建目標。同時,在市遠程辦“四型遠教”建設創建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四型”站點創建標準,做到創建工作有目標、有標準。
加大投入,提供綜合保障。通過向省、市爭取專項資金、整合項目資金、多渠道自籌資金籌集資金近90余元,開辦了“大坪鄉黨員干部群眾教育培訓學校”3所:爭取到《萬山區2012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勞動力就業創業轉移培訓項目》;建成了“高樓坪鄉夜郎村遠程教育多功能服務中心”;實施了《高樓坪鄉青年湖村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建設項目:開通了村(社區)遠程教育站點互聯網,目前,全區上網站點共38個,進一步拓展了遠程教育站點綜合服務功能:開展了站點設備更新換代需求調查和“維修維護服務周”等活動,協調解決站點困難和問題170余個,維修和更換遠教配套設備50余件。
創新創建載體,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服務。探索管理,激活創建載體。一是資源建設實現統籌化。推行了遠程教育“1+9+N”模式,整合區、鄉、村三級教學資源,建立全區遠程教育課件資源共享庫,有效破解了遠程教育集中培訓、個性輔導、學用轉化教學資源匱乏等難題。自制的《汞都大地黨旗紅》、《山村脊梁》、《墼鑼藝術》等11個專題片在“四型”站點試播后,深受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好評。二是站點管理實現契約化。按照遠程教育“契約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分別簽訂遠程教育財產權屬、設備安全、組織培訓、設備維修、學用轉化等五方面管理合同書,有效解決了遠程教育在管理方面不夠科學的問題。
注重學用,晉級服務水平。一是提高示范站點培訓質量。把“四型遠教”示范站點作為培訓黨員干部群眾主平臺,將站點集中學習、基地示范觀摩學習、播放站(戶)小組學習、上門走訪輔導學習等結合起來,多形式培訓黨員干部和群眾。二是推行遠程教育“1+1帶1”服務模式。將遠程教育站點與鄉(鎮、辦事處)黨委委員、黨支部、專業技術員、中介組織相結合,大力培育創業能手、發展村級產業,有效拓寬了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功能。三是助推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積極推行了“遠教+基地+農戶”、“遠教+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成立了以教學輔導、技術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遠教奔小康服務團”,定期深入到村(組)開展送技術和現場指導,把遠程教育平臺真正建成黨員干部與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2012年來,萬山區通過開展“百千萬示范帶動工程”、“雙創雙爭”、“四型遠教”建設等活動,有效促進了全區油茶、棗子、楠竹等10余個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8400多名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作者單位:中共銅仁市萬山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