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午
從“十八大”到現在,新一屆中央領導的改革調子很高,表現得很大的決心和魄力,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逆改革之風也不時興起,特別是關系到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問題,中央與地方改革博弈可謂暗流涌動。在中國特色的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財政緊張之下,往往是千方百計斂財有道,這基本上是一貫不變的規律。最近有兩個消息又將這個規律重新詮釋了一下——地方政府斂財的“創新”手段可謂花樣百出。
一則是在國家在給小微企業減負的同時,多地冒出一種新稅種——“零散稅”,并運動式開征,讓多地稅收“雙過半”的任務漂亮完成,而這個所謂的“零散稅”仍然是靠行政征收的,并無法律依據。另一則是一個百強縣的財政“斂財術”——河南西平縣財政強征5億社會撫養費。西平縣委、縣政府6月25日印發的《關于開展黨員干部職工違法生育情況清理清查活動的意見》中將此次清理清查的重點對象列為——2000年1月1日以來有違法生育情況的西平縣轄區內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含掛駐西平單位)中的所有黨員干部職工。
不管是多地的“零散稅”,還是西平縣再次大力征收超生子女社會撫養費,地方政府斂錢的背后是疲軟的經濟形勢和困頓的財政收入。宏觀經濟形勢不好,財政收入減少,但各地“造城運動”卻并未有所放緩,甚至還在擴張。一減一增的現實是,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很大,融資可謂有點“抓狂”,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向當地企業借錢,如2012年底,鄂爾多斯東勝區政府為了給公務員發工資,向轄區重點企業伊泰集團借款15億元。
不僅如此,地方債務黑洞更是前景堪憂。被稱為“鬼城”的鄂爾多斯近期陷入到巨大的輿論漩渦之中——“年財政總收入800余億元,欠債3000億元”。大同造城運動陷百億債務黑洞,而建筑商搶房自保。還有,多地城投臨審仍頂風作案,財政兜底模式死灰復燃。2012年11月到今年2月,審計署在全國36個地區作為樣本的審計中,顯示36地區2012年底的債務余額較2010年增長了13%。而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負有償還責任、擔保責任、救助責任的債務余額共計10.7萬億元。如此形勢,難怪國家審計署現在要開展新一輪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
新一輪改革究竟改什么?“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是強化市場、放松管制,而這其中首要的是政府的放權讓利。現在,一方面政府放權的呼聲越來越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喚一直不絕于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侵占企業和民眾利益的事情時有發生。很顯然,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如此違法斂錢實際上與改革是背道而馳的。改革是要靠各級政府去落實的,要靠人做執行的。再好的改革,如果管不住政府的權力,不解決政府違法問題,恐怕任何改革都會變味,最終改革也仍然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要解決政府違法斂財的關鍵,首先還是要稅收立法權回歸人大,從源頭上管住政府紅頭文件的斂財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