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電商與藝術品的結合也是大勢所趨,各方都看好藝術品電商的未來,然而就目前來看,藝術品電商從“低門檻”向“主流渠道”的形象轉變仍然是一個暫時無解的難題。點擊鼠標,依然無法代替現場舉牌,尤其是在高價值藝術品領域更是如此。
藝術品“不在場”帶來的辨偽難題
對于藏家而言,鑒定依然是網拍的最大難題。天問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季濤對《投資客》記者表示,“藝術品收藏者除了不習慣在網上購買藝術品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網購藝術品很容易中招,光靠賣家貼出的照片根本無法完全作出鑒定,而且后續運輸如果產生破損,也很難解決。‘保真是電商平臺無法作出的保障”。
“藝術品目前還不太適合網上拍賣,因為藝術品的鑒定需要具備非常專業的知識,不上手鑒定只看照片的話藏家還不是很放心,幾千塊錢的還好,幾十萬上百萬的就不太現實。”在季濤看來,文物藝術品的具體情況靠網絡手段無法完全展現出來,很多藝術品必須“見其真容”上手研究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一位從事玉器收藏二十幾年的資深藏家在接受《投資客》采訪時說,“自己搞收藏的還是不要到網上買,電商平臺上有些東西像玉器、寶石、雜件不過手不能分辨他的品相,靠網購的藏家一般無法真正進入收藏圈。”他表示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網購藝術品。
目前在線拍賣推出的拍品主要是那些價位較低,標準化程度較高,容易辨別真偽的拍品,如珠寶、酒類和現當代書畫等,而類似古代書畫等拍品則很少在線拍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買家在網上難辨真偽。
目前而言,除了靠自身修為以外,沒有更好的解決鑒定問題的辦法,這極大地局限了藝術品網拍的受眾群。記者了解到,已經開始接受網購的小部分收藏者基本上都是自身的藝術品鑒定能力較強的內行。“我最近經常關注網上的交易信息,偶爾也會出手,因為小眾收藏在線交易比較方便。”一位愛好收集古化石的藏家告訴記者,他經常留意專業網站平臺上的出售信息。“至于真偽并不是主要問題,因為藏家首先自己要具備鑒賞能力,上當受騙屬于個人行為”。
趙涌則認為,“傳統拍賣中,用戶觸感的體驗是藝術品電商無法取代的。”事實上,不能親自到現場觀看拍賣標的的確會影響一部分買家的購買信心。許多投資者表示:“在拍賣現場,能上手看、能直接與服務人員溝通的方式更讓人放心”。
其他短板:物流與法律保障的尷尬
同時,而電子商務涉及的物流也是藝術品電商的短板。當淘寶網、京東網這些公共生活領域的電商大腕們準備建立自己的獨立物流時,藝術電商們根本無力擁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可是藝術品恰恰卻是需要特殊運輸服務的行業:依靠社會上的物流公司,在安全和服務上沒有辦法保證,使用專業的藝術品物流公司,則成本太高。
此外,與網絡拍賣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缺乏也是問題之一。據了解,目前《拍賣法》對在線拍賣尚未有明確規定,有很多在線拍賣屬于類似一種電子商務性質的交易,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拍賣,也不會受到《拍賣法》的監管。因此容易出現競買者串通炒作,競買者和拍賣公司相勾結等現象。盡管中拍協公布《網絡拍賣規則(試用版)》在促進網絡拍賣的發展上邁出了重要的步子,但對于交易所涉及物品的質量、安全或合法性以及拍賣信息的真實性或準確性,還是沒有一個機構有足夠的能力作出擔保。
“電商與藝術的結合剛剛起步,短期內仍難以起到沖擊主流的傳統藝術品銷售或拍賣的作用,更難以看到取代主流市場的可能性。藝術品電商目前可能只占市場5%~10%的份額,像一些拍賣公司開始組織在線拍賣,更多的只是作為一種技術的輔助手段。”季濤表示。
老牌拍賣行觸網的瓶頸:拍品不超過2萬元
老牌拍賣行嘉德13年前就成立了在線拍賣有限公司,是藝術品電商當之無愧的先行者。然而,嘉德在線一名藝術家客戶的故事,或許最能說明藝術品電商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位北漂的80后藝術家剛到北京時選擇在嘉德在線上拍賣作品來開始自己的事業。無底價拍賣,第一幅作品賣了800元。此后,他繼續以這種自己都“看不上眼”的、“媚俗的寫實風格”創作了一批作品,并陸續掛到嘉德在線上出售。大概半年以后,隨著他的作品在嘉德在線的出現頻率增多,他在這個平臺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忽然有一天,我的一幅作品經過幾輪出價竟然賣了8000塊錢。這對于我來說是個質的飛躍。”他為此高興了好久。
當作品在嘉德在線賣到1萬塊錢以上的時候,他就不再將作品放到上面拍賣。“這個系統不會在線處理超過2萬元的交易。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想讓作品價格停留在2萬塊錢以內,就不要繼續放在上面出售了。”
和13年前相比,現如今藝術品行業對網絡平臺的關注,可以說是對嘉德在線13年努力的肯定。盡管具有諸多優勢,但是與同樣起步很早的趙涌在線相比,“趙涌在線”已經成為郵票和錢幣網絡交易的代名詞,而嘉德在線交易的藝術品種太雜,品牌名稱不夠獨立,這些都是造成嘉德在線發展至今的難點和瓶頸。2010年,從嘉德在線十周年起,不斷推出的“主題拍賣”似乎也正在有意嘗試突破這種瓶頸。
趙涌的嘗試:藝術品保真是把雙刃劍
藝術品市場有其特殊性,這注定了盡管藝術品網上交易具有諸多優勢,但卻依然發展緩慢。阻礙最大的無疑是藝術品的鑒賞和評估問題,這一點即使在線下也被視為難題——基本上所有的業內公司都難以提供保障。
業內方面,有人在作出嘗試,改變現狀。比如趙涌在線就打破了這個慣例。“金銀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造假風險高,并且藏家都經過評級鑒定,因而贗品率低。趙涌在線承諾在線拍賣的金銀幣都是真品,如發現贗品,全額退款。”
傳統線下拍賣因為有相應的法律條款,拍賣公司沒有必要為拍品保真,所以也就沒有一家拍賣公司愿意承擔保真責任。對拍品保真負責,也就意味著承擔更大的風險。趙涌告訴記者,“前兩年公司有過一次十幾萬的損失,這也是到目前為止趙涌在線遭受過的一次最大的損失。”
趙涌認為,為拍品保真承擔的風險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保真會為藝術品拍賣公司帶來收入,也會帶來支出,這個博弈的中間靠的是拍賣行的專業程度,“假如有足夠的專業程度和能力的話,那么這個風險相對比較可控。當然跟企業規模也有關系,假如上百萬的郵票,企業規模不夠大的話,犯一次錯誤,這個企業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據趙涌介紹,目前趙涌在線一年總的損失大約在總金額的萬分之一左右,“以前可能會高一點,隨著水平、能力的提高,這個損失的比例也在下降。”按照趙涌在線目前的企業規模,成交額在六億的范圍,“哪怕哪天出了一百萬的問題,對公司造成的風險還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