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巧麗
摘要目的:探討腦卒中與繼發性癲癇的臨床特征、發病機制、影響發病的因素以及癲癇的防治。方法:對96例腦卒中后癲癇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癲癇與腦卒中的年齡、性別、卒中部位、病灶的大小以及卒中類型之間的關系。結果:腦卒中后早發性癲癇9例(.6)遲發性57例(59.)卒中急性期癲癇發作概率顯著高于卒中恢復期和后遺癥期(P<.5P<.1);卒中病灶面積大者癲癇發作顯著高于面積小者(P<.5);皮層卒中的癲癇發作率顯著高于皮層下卒中患者(P<.1)。結論:卒中后癲癇的發生與卒中部位、病灶大小、卒中病程等因素相關。
關鍵詞腦卒中癲癇臨床分析
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日升高隨之而起的癲癇在臨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是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腦卒的預后和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為進一步探討影響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相關因素完善癲癇發作的預防措施。現針對96例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9年月~11年1月收治發生腦卒中后癲癇患者96例男51例女5例年齡5~88歲。包括腦血栓7例腦栓塞例腦出血1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6例。單純部分性發作8例復雜部分性發作1例;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1例全面性發作例其中失神發作5例癲癇持續狀態8例全面強直-痙攣發作19例。
診斷標準:腦血管疾病遵照1995年第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頭顱T確診。腦卒中后癲癇診斷標準是首次卒中后即刻、住院期間到出院隨訪≥次癲癇發作并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無既往癲癇發作史。癲癇分類根據1985年中華醫學會第1屆癲癇學術會議癲癇發作的分類方法根據卒中后癲癇發作時間的不同將癲癇分為兩類:卒中后周內發生者為早發性癲癇發作;周后則為遲發性癲癇發作。
統計學處理:采用P11.軟件進行數據統計檢驗。以P<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腦卒中后引起癲癇發作的相關因素:繼發于腦血栓例();繼發于腦栓塞6例(71);繼發于腦出血例(5);繼發于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15)。早發性癲癇9例包括腦出血8例(8)腦血栓17例(177)腦栓塞1例(15)蛛網膜下腔出血例(1)。遲發性癲癇發作57例包括腦血栓例(8)腦栓塞1例(15);腦出血11例(115)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16)。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卒中類型與癲癇發作類型無明顯相關二者之間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5)。見表1。
癲癇發作與病程關系:卒中急性期即卒中1個月內癲癇發作59例(615)包括早發性癲癇例例(8)遲發性癲癇9例(6)。卒中恢復期即卒中1個月后癲癇發作5例其中早發性19例(198)遲發性16例(167);卒中后遺癥癲癇發作例(1)均為遲發性。卒中急性期癲癇發作率顯著高于卒中恢復期和卒中后遺癥期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5P<1)卒中恢復期癲癇發作率顯著高于卒中后遺癥期(P<1)。三個時期內患者癲癇發作類型無統計學意義(P>5)。見表。
癲癇發作與病灶的關系:大面積卒中較小面積更容易發生卒中后癲癇兩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1)。病灶位于皮層下例()。其中基底節病變1例內囊病變11例蛛網膜下出血6例側腦旁例。位于皮層6例(656)其中額葉例顳葉18例頂葉1例額顳葉6例顳枕葉例。皮層卒中較皮層下卒中更容易引起癲癇發作二者相比具差異有顯著性(P<1)。見表。
治療與預后:早期癲癇9例其中8例只發作1~次11例發作~次。常規應用安定、苯巴比妥根據病情可重復給藥。急性期患者控制癥狀后根據發作類型給予卡馬西平口服連續服用~周后逐漸降低藥量停藥。1例腦出血患者用藥后16~小時發生癲癇持續狀態治療無效死亡。例患者復發繼續服藥6~1個月后逐漸停藥。遲發性57例早期給予常規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后均發作~次連續服用1個月停藥。用藥后例患者復發需延長用藥時間其中1例患者聯合用藥后好轉例較難控制出現腦萎縮、癡呆等癥狀。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腦卒中后癲癇成為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據有關資料報道國內腦卒中后癲癇的發病率達到5~15。也有報道稱腦卒中后癲癇的發生率91。提示腦卒中患者繼發性癲癇的發病率較高應當密切觀察病情并做好應急措施。本組資料表明卒中后癲癇的類型與年齡、性別以及卒中的類型均無統計學意義(P>5)。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癲癇發作率顯著高于卒中恢復期以及卒中后遺癥期的患者(P<5P<1)其中卒中后遺癥期的患者癲癇發作率最低(1)。可見對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的密切監測在癲癇控制中意義重大。本組中腦卒中患者病灶面積的大小對癲癇的發作率有直接的影響大面積卒中較小面積的癲癇發作率高(P<1)。腦卒中病灶的部位也影響著癲癇的發病率皮層部位卒中的發作率656顯著高于皮層下患者的(P<1)說明皮層受累極易引起癲癇發作。
目前國內上將腦卒按照發病時間分為兩大類其中腦卒中后周內癲癇發作者為早發性癲癇。周以上發作為遲發性癲癇。研究表明早發性癲癇與腦卒中后的顱內壓有關發生腦卒中后患者顱內壓急劇升高影響到神經元的正常生理活動因此會發生癇樣的放電。電解質平衡的紊亂也是引起癲癇的原因之一患者中風后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等都被破壞機體發生應急反應導致相關激素水平發生改變引起異常的放電患者表現出癲癇。腦部出血或動脈瘤破裂會引起局限性或彌散性的腦血管痙攣神經元缺血、缺氧引起鈉泵衰竭或臨近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神經細胞細胞膜持續過度去極化進而發生癲癇。腦卒中較大的畸形血管也會造成臨近腦組織缺氧、缺血或者病變會直接刺激局部神經元引起癲癇放電。遲發性癲癇與早發性癲癇發病機制有所區別。中風囊的機械刺激、腦卒中后的神經細胞變化或卒中病灶周圍膠質細胞增生等都是引起遲發性癲癇的因素。
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講癲癇的防治至關重要。早發性癲癇的治療可依靠綜合治療減輕對腦部的損害同時癲癇也會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而得到較好的控制部分患者也可自動緩解因此癥狀緩解后無需繼續應用抗癲癇藥物。對于遲發性癲癇來講其發病的因素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因此需要長期堅持抗癲癇藥物治療。本組中9例早發性癲癇患者應用安定類藥物聯合脫水降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治療~周后1例發生癲癇持續狀態治療無效死亡例復發其余腦卒中組織雪中那個、水腫等因素消退之后癲癇得到了控制并均未發作。57例遲發性癲癇應用卡馬西平6~1個月后均有所好轉只有例較難控制出現腦萎縮、癡呆等癥狀。建議加強對腦卒中后遲發性癲癇的預防發病后需按規定用藥并嚴格監測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腦卒中的發病部位、病灶的大小以及卒中病程等均可誘發癲癇應當積極預防對腦卒中復發控制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發病后堅持治療全面控制癲癇的發作。
參考文獻
1徐正東.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1,7():11-1.
楊群峰,徐建民,儈偉良.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7,18(5):9-91.
賀婕,曾小雁,康志新,丁俊麗,孫志華.腦卒中后癲癇96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上半月,1,1(6):59-595.
李俊蘭.6例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11,():95-97.
5祖麗菲亞·亞庫甫,塔依爾江·吐爾遜,阿依努爾·亞森.腦卒中繼發癲癇例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9,8:1178.
6焦玉卿,李澤民.腦卒中繼發癲癇66例臨床分析[J].中原醫刊,7,(11):56.
7劉孚強.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的臨床研究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1,1():1-1.
8黃艷,楊春云.腦卒中后癲癇7例臨床分析[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8,6:.
9李向波,況燕飛,沈斌華.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特點與發病機制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8,(18):89-9.
1周潁,陸景紅,李宗友,王幼萌.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發生率及其臨床特點[J].安徽醫學,8,9():16-18.
11王治琴,薛英杰.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發生率及其臨床特點[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1,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