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瑋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方法減少高血壓腦出血的致殘率及病死率。方法:根據出血量大小以及G評分選擇開顱清除血腫及微創血腫穿刺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例。結果:采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后9例患者恢復工作能力1例生活自理例需要照顧者8例死亡16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1例。結論:選擇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于術后患者病情恢復、減少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治療
6~9年收治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9例施行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9例男58例女例年齡6~79歲平均5.歲。有高血壓病史69例另11例腦出血后明確診斷為高血壓病。發病前有飲酒、勞累、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78例。臨床分級:Ⅰ級8例Ⅱ級19例Ⅲ級例Ⅳ級例。出血部位:9例術前均行頭顱T掃描顯示血腫位于殼核部9例尾狀核部15例丘腦18例小腦半球1例皮層下6例;其中破入腦室例。出血量<5ml 61例5~8ml 例>8ml 9例。
治療方法:9例腦出血至手術時間~6小時56例6~7小時7例7小時后7例。其中直切口(≤5.cm)、小骨窗(≤.cm)手術治療大骨瓣開顱去骨瓣減壓68例后顱窩開顱1例側腦室外引流術17例。側腦室外引流術者均經引流管注射尿激酶5U次/日連續天。
結果
術后隨訪~6個月采用AD分級法:Ⅰ級1例Ⅱ級例Ⅲ級16例Ⅳ級9例Ⅴ級5例死亡16例。其中7小時內再出血8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繼發性大面積腦梗死9例。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殘率很高的一種疾病根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發病率(5.6~87)/1萬人口被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Monica監測方案列為腦卒中高發國家。
兩多年來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已被神經外科醫師廣泛接受所采用的治療手段多種多樣。目前對位于皮質下、外囊、小腦的血腫和腦室出血的手術方式已達成共識但對于出血量的大小和臨床表現不同采取的手術方式不同。采用的手術方式如下:快速鉆顱血腫碎吸術由于清除血腫不徹底和不能術中止血而且徒手穿刺有一定盲目性近年來已很少采用。對于原發性腦室出血或血腫破入腦室造成腦室系統循環受阻可行腦室穿刺體外引流引流出腦室內血腫的液化部分能有效降低顱內壓緩解病情。為了有利于血腫的引流可經引流管注射尿激酶。對于術前意識狀態Ⅱ級或Ⅲ級、出血量ml以上、中線結構及腦室受壓偏移較輕、病后6~7小時內病情進展緩慢相對穩定的患者可行直切口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有助于患者渡過血腫占位及繼發性腦損害引起的顱內高壓危險期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對于出血量大、中線結構及腦室受壓移位嚴重術前意識障礙在Ⅲ級以上或發生腦疝經脫水降顱壓處理病情一度好轉者應行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在血腫清除的同時能更大限度降低顱內壓減少繼發性腦損害。
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療效與手術后處理非常重要:①嚴密控制血壓避免血壓過低或過高以防再次出血;②脫水藥物應用降低顱內壓;③降體溫;④防止腦血管痙攣;⑤預防肺部感染考慮小時不能恢復清醒者應早期行氣管切開;⑥預防上消化道出血;⑦監測生命體征、水電解質和血糖等。
總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能單純以骨瓣開顱或微創置管作為統一術式而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血腫部位、血腫量、血腫質地、血腫有無液化、腦組織受損范圍等選擇相應的切口和術式。術中不能一味追求徹底清除血腫人為造成出血反復止血造成腦組織損害更重預后效果不好;同時早期的功能鍛煉也是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5:86.
葉敏,李勁松.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雜志,,:1.
那漢榮,馮東俠,等.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術式選擇.臨床神經外科雜志,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