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迅飛等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PD)患者的貧血情況及其相關因素以利臨床治療。方法:收治腹膜透析患者86例其中糖尿病腎病組例非糖尿病組例收集患者相關的臨床資料分析PD患者的貧血情況及其與血清鐵、血清鐵蛋白、白蛋白、甲狀旁腺素、反應蛋白等的關系。結果:糖尿病腎病組貧血發生率微炎癥狀態、低蛋白血癥發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組有統計學意義(P<5)兩組在缺鐵、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P>5)。結論:在使用同等劑量促紅細胞生成素EPO 的情況下糖尿病PD患者貧血發生率高貧血可能與營養不良、微炎癥狀態有關。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貧血
近年來糖尿病終末期腎病(EDN)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PD是EDN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法之一。有證據表明糖尿病腎病比其他類型的終末期腎病PD患者的危險因素更多。貧血不僅是DN患者腎功能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患者總體死亡率的危險因素。本文對糖尿病終末期腎病患者貧血情況及其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以利臨床治療。
資料與方法
1年1~1月收治行PD治療患者86例糖尿病腎病組例非糖尿病腎病組例其中慢性腎炎6例高血壓腎病1例馬兜鈴酸腎病6例多囊腎例。
病例選擇標準:規律PD治療>個月無系統性疾病、惡性腫瘤;近期無感染、活動性出血等;近個月內無輸血史。貧血診斷按DIGO1年標準男性Hb<1g/dl女性Hb<1g/dl。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治療(APD)腹膜透析液均選用Baxter公司的乳酸鹽透析液葡萄糖濃度15及5。所有患者均給予EPO治療起始劑量及劑量調整根據血紅蛋白水平、增長率來決定。同時靜脈或口服鐵劑、碳酸鈣等并控制血糖、血壓等。
收集PD患者常規檢測指標: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白蛋白(AB)、血清鐵(e)、鐵蛋白()、甲狀旁腺素(PTH)、反應蛋白(RP)等。
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采用P19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顯著性檢驗采用檢驗。P<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1為差異的統計學意義顯著。
結果
兩組的性別組成、年齡、透析齡、EPO用量上均無顯著性差異。透析處方均為APD每天透析劑量6~8。見表1。
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貧血情況比較貧血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白蛋白、RP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5)。血清鐵、鐵蛋白、PTH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
討論
近年來隨著透析技術的不斷進步尿毒癥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但預后仍然不理想透析相關的遠期并發癥和病死率仍高。其中貧血是PD患者的重要并發癥貧血治療達標是提高透析患者預后的關鍵。本研究發現在同等劑量EPO治療的情況下糖尿病腎病PD患者貧血的發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組且Hb總體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組與文獻報道一致。
PD患者營養不良造成紅細胞生成原料不足是腎性貧血的原因之一。PD患者微炎癥狀態普遍存在目前已知的能引起微炎癥狀態的原因包括:尿毒癥腎功能減退對促炎癥細胞因子的清除減少;容量負荷過多與充血性心力衰竭;尿毒癥毒素的刺激;慢性持續感染;鐵負荷過度等。微炎性反應在尿毒癥貧血的發病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體外研究表明炎性細胞因子(如I-6)還可以刺激肝臟產生hepcidin(一種調節機體鐵離子代謝平衡的肽類)后者可減少腸道吸收鐵和巨噬細胞釋放鐵導致體內鐵缺失5影響紅細胞生成。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缺鐵。但糖尿病腎病組白蛋白低于非糖尿病組而RP高于非糖尿病組提示患者貧血發生率高可能與營養不良及微炎癥狀態有關。
綜上所述積極糾正營養不良、微炎癥狀態、缺鐵等相關因素糾正貧血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as so ,De Nicola ,arbonara O,et al.ardiovascular Risk act ors and Disease Management in Typ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 are,6,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