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江

時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站、微博、微信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越來越大,企業因為一條不起眼的負面消息立刻陷于四面楚歌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不少化工企業越來越重視網絡輿情的分析和監控。筆者以為,化工企業理性應用網絡輿情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
首先,扎實做好各方面工作是企業應對輿情之基。就化工企業而言,企業最擔心被曝光的、最易遭人詬病的多是環保、安全等敏感話題。而社會上有些組織或個人,包括一些媒體和網站,也對這些話題最感興趣,最容易盯住企業的這些“軟肋”不放。有的化工企業不是把功夫下在工作上,而是對外“嚴防死守”,把企業的安全環保等信息列為機密,像防賊一樣防著媒體,甚至防著自己的職工,這顯然是心里有鬼。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企業如果能在環保、安全的硬件上下足功夫、管理上做足文章,又何以畏懼什么輿情。就像有的化企或敞開大門對外開放,或定期讓人參觀,不僅消除了公眾對化工企業的神秘感,也消除了他人“炒作”的由頭。
其次,以坦誠的姿態面對輿情危機。企業一旦出現輿情危機,一味否認、回避、刪貼并非良策。出現輿情危機后首先要及時應對。輿情出現后千萬不可一拖再拖,拖久的結果給人以默認的感覺。其次要真誠應對。針對企業的輿情無非兩種情況,一是確有其事,二是故意抹黑。對第一種情況,企業應該真誠接受,積極改正。而對于故意抹黑或造謠者,企業理應拿起法律的武器。
再次,加強輿情的監控與分析,防患于未然。時下,“網絡輿情分析師”正成為熱門職業,不少化企也在培養自己的輿情分析師。在當下新興媒體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加強輿情監控,及時發現并將不良輿情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仍是明智之舉。企業無論大小,切莫小視一條微博、一個帖子、一篇報道的能量,掌握輿情的主動權,及時化解輿情危機,保護企業自身形象與合法權益,在當下顯得格外重要。
此外,加強企業的形象宣傳,不斷積累企業的美譽度和商譽十分重要。殊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自己的正面形象,加強企業的品牌建設,會成為企業關鍵時候戰勝輿情危機的有力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