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袁煜艷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簡介:黃勇(1970-),男,工程師,從事技術管理工作。E-mail:huangyong001.blsh@sinopec.com。
摘要:研究了兩嵌段SI對SIS及其熱熔壓敏膠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SI含量增加,SIS的拉伸強度降低,熔體流動速率(MFR)增大,其熱熔壓敏膠初粘性增大、持粘性減小,180°剝離強度先增大后減小,熔融黏度和軟化點降低。兩嵌段SI分子質量增加,SIS的 MFR降低,其熱熔壓敏膠的熔融黏度和軟化點增大。兩嵌段SI嵌段比增加,SIS的硬度增大、MFR降低,其熱熔壓敏膠的初粘性減小,熔融黏度和軟化點增大。
關鍵詞:兩嵌段SI;嵌段比;SIS性能;熱熔壓敏膠性能
中圖分類號:TQ43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3)11-0057-04
1 前言
苯乙烯與異戊二烯的嵌段共聚物——SIS,具有很好的內聚力和優良的粘接性能,與其他添加劑相容性好,主要用于制備熱熔壓敏膠。構型上SIS分為星型和線型2種結構。星型SIS采用2步加料——偶聯法合成,產物中含一定量的兩嵌段SI;線型SIS采用3步加料法合成,產物中不含兩嵌段SI [1,2]。兩嵌段SI因其分子結構存在“網絡缺陷”,不具備3嵌段SIS的物理交聯作用,因而其內聚力小,耐熱性差,但卻有高流動性、高粘附性及良好的分切性能[3]。由于兩嵌段SI的獨特性能,國內外很多線型SIS產品都摻混有不同量的兩嵌段SI,以滿足市場對SIS熱熔壓敏膠性能多樣化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開發含兩嵌段SI的SIS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本文研究了兩嵌段SI對SIS及其熱熔壓敏膠性能的影響。
2 實驗部分
2.1 試驗儀器設備及原材料
5 L聚合小試裝置、全套物檢設備及熔融指數儀、熱熔壓敏膠制備及涂布裝置,合成橡膠事業部橡塑中心自備;初粘測試儀(CZY-G)、持粘測試儀(CZY-S)、200N電子剝離實驗機(BLD-200N),濟南蘭光機電技術發展中心。
苯乙烯(300/t中試裝置現場取),水值≤20×10-6;異戊二烯(SBS車間現場取),水值≤20×10-6;正丁基鋰(300/t中試裝置現場取),濃度 0.5 mol/L;聚合溶劑(主要環己烷,中試裝置取),水值≤20×10-6;萜烯樹脂;增塑劑(環烷油 KN-4010),新疆;SIS-1105,(S/I=15/85、相對分子質量12~13萬),巴陵石化。
2.2 試驗方法
2.2.1 小試聚合
1)兩嵌段SI的合成
在5 L聚合釜中,采用陰離子聚合方法合成SI。按設計量加入聚合溶劑、苯乙烯、活化劑,以引發劑破雜后加入計算量的引發劑丁基鋰。在一定溫度下反應20 min左右,待反應完成后再加入計算量的異戊二烯進行2段反應 15~25 min左右終止,放料。
2)含兩嵌段SI的SIS 制備
在合成的兩嵌段SI膠液中按計算量加入SIS-1105及溶劑,溶解并充分混勻,用蒸氣凝析、剪碎、烘干,得到含兩嵌段SI的SIS,分別對其進行性能檢測和熱熔壓敏膠試驗。
2.2.2 SIS熱熔膠制備
在500 mL三頸瓶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含兩嵌段SI的SIS、增粘樹脂、增塑劑、防老劑,升溫至180~200 ℃,攪拌直至成為均勻黏稠的熔體即為熱熔壓敏膠。熱溶壓敏膠基礎配方為(質量份):SIS(含SI)30份;環烷油 18份;萜烯樹脂 50份。
將制備好的熱熔壓敏膠在小型涂布機上涂布,得到熱熔壓敏膠試片,用于性能測試。
2.3 性能測試
SIS的扯斷拉伸強度:按GB/T 528—1998進行;
硬度:按GB/T 531—1999進行;
熔體流動速率(MFR):按GB/T 3682—2000進行;
SI的分子質量及其分布采用凝膠滲透色譜儀測定,溶劑為THF;
初粘性:參照GB 4852—1984,將壓敏膠試樣水平放置于助滾斜面的正下方,將6#小球從30°傾角斜面10 cm處自由滾下,計量小球在壓敏膠試樣上的滾動距離;
持粘性:按GB 4851—1984進行;
180°剝離強度:按GB/T 17200進行;
熔融黏度:按GB/T 2794—1995方法進行;
軟化點:環球法。
3 結果與討論
3.1 兩嵌段SI對SIS性能的影響
1)兩嵌段SI含量對SIS性能的影響
兩嵌段SI含量對SIS性能的影響如表1所示。SI的嵌段比為15/85、相對分子質量為6萬。
由表1可知,隨著兩嵌段SI含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強度逐漸降低,MFR逐漸增大。這是由于相對于3嵌段SIS,兩嵌段SI在微觀結構上有“網絡缺陷”,缺乏物理交聯作用,不具備硫化橡膠的特性,導致其力學性能差,流動性變好。
2)兩嵌段SI相對分子質量對SIS性能的影響
兩嵌段SI相對分子質量對SIS性能的影響見表2,其中SI的嵌段比為15/85、含量為25%。
由表2可知,隨著SI的分子質量的增大,SIS的拉伸強度略有增大,MFR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說明SI的分子質量對SIS的內聚強度影響較小,對熔體流動性影響較大。
3)兩嵌段SI的嵌段比對SIS性能的影響
SI的嵌段比對SIS性能的影響如表3所示。SI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萬、含量為25%。
由表3可知,隨著SI嵌段比的增大,SIS硬度增大,MFR減小。
3.2 兩嵌段SI對SIS熱熔壓敏膠性能的影響
1)兩嵌段SI含量對SIS壓敏膠性能的影響[3]
兩嵌段SI含量對SIS壓敏膠性能的影響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隨著SI含量的增加,熱熔壓敏膠初粘性增大、持粘性降低,180°剝離強度先增大后減小。這是由于初粘性主要取決于壓敏膠的粘附強度,持粘性主要取決于壓敏膠的內聚強度。而180°剝離強度則取決于壓敏膠的粘附性能和內聚強度的綜合平衡。兩嵌段SI由于分子結構的網絡缺失及分子質量較小的原因,具有極好的粘附性能和極差的內聚強度,導致其含量增加時壓敏膠的初粘性增大,持粘性降低。當SI含量少時,體系的粘附強度相對較低,內聚強度相對較高,此時的剝離強度以粘附強度為主;當SI含量高時,體系的粘附強度較高,內聚強度較低,此時的剝離強度以內聚強度為主;當2者較平衡時,180°剝離強度就會出現最大值。同時,壓敏膠的熔融黏度和軟化點都降低,有利于機械涂布施工。
2)SI相對分子質量對SIS壓敏膠性能的影響
兩嵌段SI相對分子質量對SIS壓敏膠性能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知,隨著兩嵌段SI的分子質量增大,熱熔壓敏膠的初粘性略有減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軟化點增加。
由表6可知,隨著兩嵌段SI嵌段比的增大,熱熔壓敏膠的初粘性減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軟化點有所增大。
4 結論
1)隨著兩嵌段SI含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強度逐漸降低,MFR逐漸增大;熱熔壓敏膠初粘性逐漸增大、持粘性逐漸降低,180°剝離強度先增大后減小,熔融黏度和軟化點降低。
2)隨著兩嵌段SI分子質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強度略有增大,MFR降低;熱熔壓敏膠的初粘性略有減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軟化點增大。
3)隨著兩嵌段SI嵌段比的增加,SIS的拉伸強度略有增大,MFR降低,硬度增大;熱熔壓敏膠的初粘性減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軟化點增大。
參考文獻
[1]張雷,董汝秀,金關泰.SIS和(SI)nR 的結構與性能[J].合成橡膠工業,1991,14(3):172-174.
[2]張雷,董汝秀,金關泰.苯乙烯、異戊二烯星型嵌段熱塑性彈性體的合成[J].石油化工,1990,19(9):601-606.
[3]袁煜艷.SIS技術參數對其熱熔壓敏膠性能的影響[J].粘接,2012(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