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萌
9月6日的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雖然細雨朦朦,秋意襲人,但是亞洲漆藝界的三位泰斗:“中國漆畫之父”喬十光,來自日本東京的世界漆文化會議議長大西長利,韓國工藝大師、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金圣洙在南通的首次聚首,成為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的一大亮點。
喬十光:漆畫之父 助陣漆藝展
喬十光,著名漆畫藝術家,中國現代漆藝的開拓者和漆畫創始人之一。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漆畫研究會會長。先后在中國、日本、法國、蘇聯等地舉辦畫展十余次。
喬十光的作品注重漆性與繪畫性的統一,使現代漆畫在保持傳統文化品格的同時不斷創新,逐步走向獨立。被稱為“中國漆畫之父”。
76歲的喬十光桃李滿天下,本次大賽評審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當代漆藝展組織委員會秘書長周劍石、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可人都是他的學生。在此次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開幕儀式上,喬十光先生受到后輩們的敬仰,大家紛紛和喬老先生合影留念。雖然老先生身體不好,但是仍然堅持參加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全程參觀了包括自己學生創作作品在內的兩百多件參展參賽作品。
臺灣金工藝術家陳國珍告訴我們,曾經在十幾年前去過喬十光先生的工作室,她非常喜歡喬老師的作品,這次也是特意從臺灣趕來與喬老師見面,希望多陪陪喬老先生,向老師多學習一些漆藝方面的知識。
大西長利:漆是神血 漆器是精神物質
一頂黑色的毛線織帽,一身中式的立領襯衫,一臉慈祥和藹的笑容,是筆者初見大西長利留下的印象。
大西長利,日本著名漆藝大師,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終身教授,世界漆文化會議議長。大西先生從大學時期才開始接觸漆藝,這位從事漆藝六十年之久的老人,如今已有八十歲高齡,但依舊精神矍鑠,活躍在亞洲漆藝界,堅持漆器創作,傳播漆的文化與精神。
9月6日上午九點半,大西長利先生應邀來到南通大學藝術學院,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名為《探秘東方漆藝之精神》的精彩的講座。大西先生一句標準的中文“你好!”拉近了大師與學生們的距離。
大西長利在講座上表達了自己對漆的獨到的認識與理解,自己在創作時的思想主張。
在他看來,“漆是神血”,是亞洲文明的血液。“沒有比漆更自然的東西了,每棵漆樹都有自己的特點,產出的漆也不一樣。漆是有生命的,在做作品時要將漆作為與人平等的活的材料對待。”大西長利如是說。
除了反復強調在創作過程中要好好地利用漆,與漆“對話”,要尊重材料以外,大西長利特別在講座中提出了“漆的哲學”。他對中國的哲學精神世界非常感興趣,很謙遜地向中國古人學習,特別是莊子。
大自然創造了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物質,這些物質足以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要反思為什么需要藝術,藝術與哲學有什么關系?大西長利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人類生命精神的反映,是自己的對照物。
面對現代工藝品中出現的工藝越來越精細,甚至需要用顯微鏡才能欣賞的現象,大西長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這樣的藝術把人類帶入了只欣賞雕蟲小技的技術層面,真正藝術的本質被大家所忽略。技術精細的程度與作品要表達的感動與內涵要一致。”
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展出了大西長利的三個系列、五件漆藝作品:《乾漆金彩·滿月之夜》、《乾漆朱漆·愿船》、《乾漆黑漆·三器》。
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大西老師談到了他的作品《愿船》。他說,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器物,但是又不單單只是器物。他希望人們看到后會被感動,這是他創作作品的目的所在。
大西長利似乎偏愛大紅色,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大紅色的。“我特別喜歡紅顏色,紅色內斂的力量能夠讓我從里面感受到人類靈魂的東西。看到紅顏色有躍躍欲試、血脈噴張的感受。”大西長利還很幽默地說:“我每天一日三餐也是用的這樣的器具,用它們吃飯補充我每天的力量來源,這樣才有創作的原動力。漆有這樣的力量,使人感動。”
感動,是大西老師在評價一件漆器作品時特別關注的,他說,一件作品的好壞,關鍵在于作品是否能夠帶來感動。創作者應該從造型、線條、色彩等方面考慮如何給欣賞者帶來感動。
漆是未來的藝術,用漆做藝術,方興未艾,大西長利將其作為一種使命,將漆視為一種精神支柱,視為一種靈魂,一直在并且將繼續堅持將漆藝做下去。
金圣洙:取法傳統工藝 又要推陳出新
作為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的特邀嘉賓,金圣洙先生帶來了兩件由木、天然漆、螺鈿制作而成的名為《Tray》的作品參展,作品看似簡單的造型和圖案中,蘊藉著一種東方式的溫馨、寧靜和詩情,一種發自深厚的歷史底蘊的高雅和閑情,一種重復于線條與色彩之中的古遠與清新。
曾經任職韓國淑明女子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金圣洙,現在是韓國統營漆藝美術館館長。因其在木工藝和漆藝研究領域里頗有心得,被譽為“木漆工藝家”。
取法于傳統工藝,又必須做到推陳出新,是金圣洙始終堅持的設計理念,也是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在漆藝教育方面一貫堅持的教學理念。金圣洙說:“從事漆工藝,一方面要繼承傳統工藝,例如材料的組成、加工以及制作工序等。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漆器造型越來越現代化。我們漆藝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做到既繼承傳統又能融合現代的創新理念,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做出好的漆藝作品。”
韓國的漆藝歷史悠久,高麗時代的螺鈿漆器是漆藝發展的鼎盛時期。金圣洙對螺鈿漆器工藝這一東方傳統的漆藝情有獨鐘,并且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為了宣傳弘揚韓國的傳統漆藝與現代漆藝,金圣洙出資建立了韓國統營漆藝美術館,
談到中國的工藝美術,金圣洙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致,他說:“我對中國的工藝美術一直很感興趣。在中韓建交前,我就已經開始來中國學習漆文化,切磋漆器制作工藝。”中韓建交后,金圣洙還曾多次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講座,成為中韓漆藝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與傳播者。
三位年逾古稀的亞洲漆藝的頂尖藝術家首次齊聚南通,共話漆藝,這是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之中國當代漆藝展的一大盛事,更是亞洲漆藝界的一大盛事。喬十光先生對漆藝的執著,大西長利先生對漆的虔誠與尊重,對漆器本質認識的升華,金圣洙先生在傳統漆藝基礎上大膽革新的開拓精神,都值得年輕一代的漆藝工作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