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至8日,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安納伯格莊
園與其會晤。那么,安納伯格
莊園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從洛杉磯出發,沿著10
號高速公路向東行駛大約兩個
小時,一叢油光、翠綠的加州
棕櫚突然映入眼簾。高速公路
邊的路標提醒說,有著“沙漠
綠洲”之稱的棕櫚泉馬上就要
到了。棕櫚泉與其他四個小城
市連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小型
城市群,被稱為“陽光之鄉”
的安納伯格莊園便坐落在其中
的蘭喬米拉日市。
建造這座莊園的是美國已
故著名出版商、慈善家和外交
官沃爾特·安納伯格。1962年,
安納伯格在空氣清新、陽光明
媚的棕櫚泉地區購買了200英
畝(約合0.81平方公里)土地。
莊園里種植了幾千棵橄欖
樹,共建有人工湖11個,還
有一個9洞的高爾夫球場。莊
園里的建筑大量采用了巨型的
落地玻璃,安納伯格夫人把這
種設計理念稱為“將風景帶進
屋里來”,并把整座莊園形象
地命名為“陽光之鄉”。“陽光
之鄉”理念受到過中國古代哲
學家崇敬自然和中國早期山水
畫的啟發,莊園里甚至有一處
名為“中國亭子”的建筑,采
用了中國古代涼亭的造型設
計,配以西班牙風格的磚紅色
彩,東西合璧。“陽光之鄉中心”
陳列著多件花瓶、燭臺、香爐
等中國明清時期工藝品,是安
納伯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倫
敦、紐約買來的。
莊園的功能之一,就是供
美國總統、國務卿在這里會見
世界領袖。幾十年里,安納伯
格莊園接待過七位美國總統,
其中五位為在職總統。安納伯
格夫婦生前幾乎把從艾森豪威
爾到小布什的所有美國總統都
請到過“陽光之鄉”。
安納伯格莊園見證過尼克
松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1968
年大選剛獲勝,尼克松便趕往
安納伯格莊園,與安納伯格一
家過周末。“水門事件”發生后,
尼克松面臨各方壓力。1974年
1月,他在這里起草了任內最
后一份國情咨文,并度過了自
己的61歲生日,直到四天后
才重新露面。后來,尼克松因
“水門事件”下臺,這里又成
了他的避風港。至今,這里還
保存著尼克松的定制高爾夫球
桿,球桿上清晰地刻著“尼克
松總統”。
安納伯格莊園也接待過一
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83年曾
造訪這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
夫人更是在未擔任首相時,便
與安納伯格夫婦交好。值得一
提的是,為了迎接1996年撒
切爾夫人的到訪,莊園甚至大
變樣。當時,建筑周圍種滿了
粉色的夾竹桃,可當撒切爾夫
人要來時,這些夾竹桃忽然患
上了枯萎病。安納伯格夫婦索
性拔掉夾竹桃,拆下籬笆,壘
起了如今標志性的粉墻。
習近平受邀在莊園會見奧
巴馬,是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
以來的少見之舉。一直以來,
訪美的中國領導人大多是在華
盛頓白宮與美國總統會面。這
種沒有禮炮、沒有國宴,甚至
不系領帶的會面形式,是中美
建交34年以來領導人之間的
首次嘗試。
“莊園外交”比起傳統的
會見、會談,更加輕松隨意,
讓對話雙方不需要將彼此的講
話看得太過認真,反倒可以相
互摸底,磋商出彼此都能接受
的條件,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
效果。
(潘光賢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