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珈豪
前幾天在機場,我偶遇了一位以前的學員,候機閑聊之中,解決了一個她在管理上的困惑。
該學員做美容連鎖生意,之前業務發展得不錯,所以引進了一個副總,希望把管理提升一下。結果事與愿違,副總能力很強,但跟下面的店長都合不來,矛盾重重。現在這個老板左右為難,希望我給出出招兒。
我認為副總的領導力肯定有問題,但首先要怪老板自己。
現在很多民營公司都需要高管,但直接空降高管似乎也行不通。這是因為老板對人性不通達造成的。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老員工、骨干,突然老板請來一個人,職位比你還高,安在你頭上,你什么心態?是積極配合,還是表面配合心里觀望?肯定是觀望心態的人居多。
這是人性。各位,不是說世界上沒有高尚的人,但是你公司所有人不太可能都有高尚的心態。所以要空降高管,最好是先低一個級別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再提上去。因為低一個級別進入,一方面容易摸清公司現在的情況,另一方面容易和大家混熟。等這個空降的高管熟悉公司情況了,和老骨干也都混熟了,再提拔上去,這種“曲線空降”就容易成功。所以這位老板碰到的問題,首先不是副總領導力強不強的問題,核心是老板對人性不了解。
回過頭來再說管理者的領導力問題。老子在《道德經》中,講了“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就是領導力的大成法門。人的地位越高,職位越高,就越要處下,才能承載這個地位。當官的職位越高,講話越要柔,越要謙虛,低調。講話特別牛,做事特別高調的,在高位上的,早晚都要出事。你可以回想一下真正有水平的人,做得高,更謙虛,處下,位置坐得穩穩的。我這個學員空降下來的這位高管,也就三四十歲,太年輕,血氣方剛,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才會處處碰壁,下屬不配合。
公司經營那點道理,老子2500年前就總結出來了,用《道德經》來破解,是輕而易舉。
我們遇到的大多數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對人性不理解的障礙,或者過不了自己人性的這一關。如果我們很多時候在沒有成為企業家或者老板的時候,就想做大,但是企業做大了又怎么樣,相對來說我們要收斂鋒芒,越厲害越要收斂鋒芒,越謙卑,越低調,如果不低調早晚會遇到問題。最頂級的領導都是最平易近人的。
再舉一個古代例子,桃園結義三兄弟有一次參加袁紹組織的討伐董卓的大會,袁紹派了幾員大將都被華雄砍了,關云長站出來應戰,袁紹說:“你是誰?”關羽說:“馬弓手。”袁紹聽了就火了,說:“小小馬弓手敢在這里囂張,你是嘲笑我手下沒人嗎?來人,抓起來砍了!”劉備這時候站出來了,說:“且慢!這是我家兄弟。給我家兄弟一個機會,如果我家兄弟斬不了華雄,我的腦袋也押這里!”
各位看,替兄弟押腦袋,生死之交,這才是領導力。
古人除了姓和名,還有字。劉備,字玄德。“玄德”就來自《道德經》。什么叫玄德?玄就是深不可測。德是什么意思?順應規律叫德,或者道德顯現出來的屬性和特性叫德。我們知道古人的名字都是很有講究的,文化底子很深。
所以,學領導力,要好好讀讀《道德經》了。
《道德經》第68章還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這段話里的“善用人者為之下”,說的就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是要處于人才的下方,而不是在上方。要用比你厲害的高手,要處在高手的下方,高手才愿意為你所用。站在上面吆五喝六的,比你厲害的人,還會甘心被你使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