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利率市場化不動,銀行就是非常好的企業。如果利率改變,一夜之間就是垃圾銀行”。從銀監會出走、出任民生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的尹龍一直在思考銀行的“自我顛覆”,“能不能用市場的力量倒過來推,讓我們銀行改變?!?/p>
在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將“存款利率開放”提上日程的背景下,銀行家們在面對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同時,也經歷著跨界的吸引。如尹龍一樣,越來越多金融家正在走進互聯網。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剛剛結束的互聯網大會上感慨全場只有自己不是“互聯網金融”,因為只有他一個人穿了正裝。他比很多銀行家更快讀懂了互聯網在金融業中扮演了角色,“互聯網好像有一種精神,就是抱著長尾巴在路上不停地拔尾巴毛,然后吹著口號一直往前走?!?/p>
這條長尾,是80%沒有被銀行服務的企業。一直以來,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大中型企業是傳統金融企業的座上賓,大量躺在低端的小微企業則始終面臨融資難的難題。
互聯網的開放性決定了它能對中長尾市場實現全面覆蓋,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為產業鏈上下游數千萬的小微企業打開一道通往金融服務的大門。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出現了互聯網金融,為什么搞P2P。
于是,阿里金融每一個動作都在金融圈與互聯網界掀起雙重躁動,蘇寧云商的金融布局正瞄準商業銀行,京東把供應鏈金融置于第二個十年的三大方向之一。思變的銀行家們則一邊用“二八理論”穩定軍心,一邊不遺余力地布局電商。
金融的框架里,傳統與互聯網的界限在互聯網“摸金”與銀行“觸網”同步進行的過程中越發模糊。電商們擁有現成的平臺、逐漸成形的風控系統,但整體的盤子偏??;銀行業從線下到線上的變化涉及到銀行觀念的改變,也涉及銀行業務流程的再造。
業已展開的對陣中,各有多長,也各有短板。而對陣的結果,是互聯網金融促使傳統金融業態朝著更便利、高效、低成本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