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茜茜
一度,國內的選秀節目被看做是有了質的飛躍——當《中國好聲音》出現在電視熒屏上的時候,一批觀眾拍著大腿感慨:“真是神一樣的開頭!”當《我是歌手》的歌王之戰總決賽結束后,另一批觀眾扼腕嘆息:“怎么會是神經病一般的結尾?”那么,怎么做節目才能超越這兩句評價呢?緊接在《我是歌手》之后播出的《中國最強音》做到了這一點,“神經病一樣的開頭,不知道該如何收尾。”
跟《我是歌手》同平臺、同時段播出的《中國最強音》,早在《我是歌手》播出時就廣撒網,做了聲勢不小的宣傳,自然也引起了和《我是歌手》相同的關注度與期待度。但是,當《中國最強音》第一期播出后,網上差評如潮。有的網友調侃說:“看到最強音,好聲音笑了;看到章子怡,那英笑了。沖我是歌手,觀眾回來了;沖最強音,觀眾又飛走了。現在,連春晚都笑了,吐槽有了新圣地……”還有不少網友拿《中國最強音》和剛剛結束的《我是歌手》比較后做出一個決定:這個節目可以改名叫《我不是歌手》了!
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或許從網友的吐槽中也能看出端倪:“看了3分鐘,發現選手是來耍寶的,陳醫生(陳奕迅)是主持的,鄭鈞是打醬油的,章子怡是買萌的,羅大佑就是來罵人的。缺了四把轉椅、‘I want you、優秀的選手、認真的導師、熱烈的氣氛、快嘴的主持、精彩的剪輯和對觀眾的誠意。”選手的水平、導師的表現、后期的剪輯、音響的效果……《中國最強音》要面臨的問題,似乎很多。
1 選手:我不是草根
一檔選秀節目,誰是主體?想都不用想,是選手。選手的質量決定一個節目的檔次。除了因為雅安地震湖南衛視停播了一期,現在觀眾已經看到了兩期《中國最強音》,而讓人失望的是,即使豎著耳朵,也聽不出哪個選手具有最“強”音的潛質。一些選手在登臺時甚至先來段肢體表演;或者拿過往經歷,如曾經入獄、職業為保安等作為煽情點;更有甚者,揚言“我不能讓導師們都給我yes,但我一定會逗得他們都笑。”大哥,你是來比賽的,還是來逗哏參加《達人秀》的?
不過,也有人說,前三期的《中國最強音》只是海選,想想之前“快男”“快女”的海選,不更是奇葩百出嗎?站在桌子上唱《飛得更高》的、故意攻擊評委博出名的、裝傻犯二的……比起這些,《中國最強音》的海選強了去了。好吧,的確是強點,但人不總該往高處走嗎?水才往低處流呢。剛剛看完《我是歌手》里面的一把把好嗓子就換到這種level,觀眾的耳朵恐怕真的難以適應。
除此之外,在有一點上《中國最強音》和《中國好聲音》是能比的,那就是“回鍋肉”學員。在網上已經流出的《中國最強音》最終33組的學員名單里,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都是同《中國好聲音》境況相同的選秀老面孔。
當初“好聲音”的徐海星、平安等人就被揭露曾是“選秀老將”引起爭議,而“最強音”里不僅有很多這樣的“選秀老將”,更有不少早已成名發片的歌手:如第一期眉清目秀的小男生楊承熹,實際上是《天籟之聲》20強;李佳薇曾是臺灣大熱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7班的總冠軍;阿蘭是在日本發展的藏族歌手;神婆黃夕蓓曾獲2011年“花兒朵朵”全國亞軍;熊汝霖是2006年央視《夢想中國》冠軍;朱晨辰出過EP,當年傳聞進入SJ的就是他;莫艷琳已經發過兩張專輯、四張EP;劉文杰是信樂團新主唱……當這些名字映入眼簾時,或許套用之前的邏輯,“最強音”的選手們可以理直氣壯地高喊:我不是草根!
2 導師:我不是評委
《中國最強音》的導師陣容無疑是強大的:羅大佑、陳奕迅、鄭鈞、章子怡。此前很多網友都直言自己就是完全沖著陳奕迅去的,也有不少羅大佑和鄭鈞的粉絲,因為這四位都是第一次坐鎮電視節目的評委席,難免令人期待。但是,當節目開播后觀眾發現,這四位大咖的組合似乎并沒有摩擦出太多的火花,也沒有讓觀眾滿意的表現。有網友直言:“評委名氣很大,但評論完全是水貨的感覺。”“都說是最強音,就是唱歌好聽,人家心情不好或者太嗨、唱太好居然也給No。”“評委太溫和了,沒有沖突感和戲劇性,雖然偶有幾句笑點,但是他們給觀眾的整體感覺是太平靜了。”陳奕迅的癲、鄭鈞的冷、羅大佑的溫和、章子怡的賣萌,都讓觀眾感覺,這四位不是來當評委點評音樂的,而是聊家常來的。
陳所長:發癲是因為緊張?
陳奕迅和選手聊天時,經常話講到一半自己就停下來笑半天,有點讓歌手和觀眾找不著北的感覺,同時他問的問題也讓人覺得很無厘頭:“你有什么特點?”選手:“皮膚比較差。”陳奕迅:“喜歡曬太陽嗎?”選手:“喜歡。”陳奕迅:“你要拉手風琴,為什么?”選手:“我拉得不好……”如此神問神答簡直令人崩潰。而細心的觀眾發現,陳所長(陳奕迅在微博中稱自己是精神病治療所的所長)此次發癲或許不完全是因為一貫的惡搞,沒準還是以為首次擔任內地音樂類節目導師而過于緊張,因為點評時常見到他把筆含在嘴巴里、清嗓子、不停回頭……
羅大佑:溫情和嚴苛并存
羅大佑是音樂教父,對于臺上的選手而言更像一個長輩的角色。實際上大多時候,他對待每一位選手的點評也都顯得十分溫和:“你其實還可以更好的,但我還是鼓勵你,給你一個Yes。”但是,身為評委的他也時常和其他三位導師意見相左,比如一位選手在演唱完英文歌曲后,其他三位導師和觀眾都認為不錯,唯獨羅大佑一人給了No,當時他的解釋是:“我們這是選‘中國最強音,我希望他唱中文歌。”這樣的嚴苛不知是否會打擊到選手呢?
鄭鈞:“毒舌”背后有萌點
或許本身帶著一股冷冷的氣質,鄭鈞在點評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毒舌”:在現場抱怨陳奕迅不該和選手聊天而導致節目熬夜錄制:“昨晚凌晨3點睡,今天再這樣我就罷工。”而在點評選手的時候,鄭鈞更是心直口快,時而斥責選手“唱得虛情假意”,時而嘲諷選手“聽完這首歌就知道你會不會餓死”。不過,毒舌之下也有萌點,當剪著小短發抱著吉他清新模樣的溫蕊爾唱完后,鄭鈞迫不及待地直言:“彈吉他的女孩對我都有一種殺傷力,因為總覺得她們很酷很帥,以至于我都沒注意你唱得如何,彈得如何了。”
章子怡:“國際章”成了“賣萌章”
節目開播前,觀眾爭議最大的導師就是章子怡,認為她的影星身份和音樂選秀完全不搭界,可能會有“出戲”的感覺。同為女導師的那英就炮轟她帶不出冠軍:“可能電視臺希望她可以在選手的造型方面給出意見。”而章子怡也回應稱,“我理解那英的說法。誰都帶不出冠軍,因為冠軍不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帶出來的,冠軍本來就在那兒,天賦加上日復一日的努力才有可能成為冠軍。我能教會他們做真實的自己,勇敢去表達,愛誰誰。再說如果導師只針對專業的話,湖南衛視應該去找全國各個音樂學院的院長、教授、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而不應該找我,我就是北京大妞的代表。”雖然回應的態度很強硬,但首期播過,不少網友便大呼果然沒有看走眼。章子怡不但經常習慣性地問選手“今天心情如何”,還錯把一個42歲的選手說成“近六十了”,在一名登臺獻藝的保安選手唱完一首《媽媽的吻》后,其他評委對其唱功紛紛說No,但章子怡卻聽得淚水打轉,“我覺得你是保安里唱得最好的”。對此觀眾一致認為:雖然章子怡十分努力地賣萌想表現平民化與幽默化,但是她本身“高端大氣”的氣質,還是與《中國最強音》平民化的氣質不符。
3 制作:我不是專業
除了學員和導師,《中國最強音》被關注的另一個焦點在節目后期的制作上,不少看完第一期的觀眾都表示要放棄這個節目,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制作上:過于簡單的場地布置讓不少網友無法接受,甚至湖南衛視一貫標榜的高品質音響也沒得到認可:“除了舞臺簡陋外,舞臺周邊看上去也十分凌亂。現場的音響效果聽起來非常差,甚至能聽到選手的回音,好歹也是芒果臺,都沒混音就播出太對不起觀眾了吧!”
除此之外,觀眾最大的差評在于后期剪輯,感覺混亂得讓人根本受不了。在首期節目里,凌亂的鏡頭沒有突出任何重點與核心,四個得到Yes認可的選手片段被剪得七零八落,四個No的倒全都留著,讓觀眾沒有任何記憶點,甚至有網友大呼首期節目更像是一條90分鐘的超長預告片:“作為一檔音樂類歌唱節目,除了廣告之外,明星導師的VCR、深圳城市風貌、外場觀眾歡呼、后臺親友亮相等鏡頭融入太多,根本沒有讓人真正好好聽上幾首歌。”選手曾一鳴演唱的《也許明天》已算得上是整場節目中表現較為完整的一首歌曲。但他在演唱時,鏡頭也幾乎在歌手、導師、觀眾、主持人、親友之間頻繁切換,觀眾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聽他演唱。網友直接吐槽:“《中國最強音》的剪輯師把正片剪成了花絮,片段與片段之間沒有延續性,更別提緊張的氣氛了。”
細心的網友還指出節目明顯的錯誤,“第一位歌手演唱時,章子怡身著一件綠色薄紗上衣,但第二位歌手上臺時四位評委卻已換裝,章子怡穿起了白色霸氣風衣,太穿越了。”對此,節目監制夏青說:“換衣服那不是錯誤,是因為大眾演唱會錄制的時間比較長,后面的場次也可能出現這種鏡頭。而第一期節目的剪輯和制作是真人秀節目的蒙太奇剪輯手法,對草根歌手的敘述和展示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下子全部展示出來。不過觀眾的反饋我們都會虛心接受,接下來的節目中會努力改進。”可是比起《中國好聲音》里四位導師在初賽時都冒著“不洗衣服”的質疑一成不變的統一著裝,《中國最強音》在這一點上未免顯得太不專業了。
4 好聲音:你不是對手
《中國最強音》此前被寄予厚望,認為是目前唯一可與《中國好聲音》相抗衡的節目,因為兩者同樣都是采用四大明星導師,經過海選后各自帶著自己學員展開PK的節目。但《中國最強音》無疑偏離了大家期待,在網上呈現出一邊倒的罵聲。
《中國好聲音》已經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海選,進入第二季的籌備階段。節目宣傳總監陸偉說,他并不認為《中國最強音》是他們的對手:“倒不是說一定把它作為一個特別重要的競爭對手來分析它,因為我早就知道它的模式和《好聲音》是截然不同的,對聲音的判斷和選擇標準也是不同的。網上有評價,覺得它做的還不如遼寧衛視當年的《激情唱響》,我覺得這是有失偏頗了,其實真人秀最基本的元素這里面都已經涵蓋了。大家如果把它和一段音樂節目來看待,可能就會比較失望,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它不是一個音樂類節目,它其實更像達人秀。因為它和達人秀是同一個公司出品的。它其實不是要選出好聲音,這不是這檔節目的宗旨,而是像達人秀一樣,展現五花八門的各種各樣唱歌的人。”
不過,陸偉依然表達出對《中國最強音》的失望,“或許會有點傲驕,但我真的想說,很失望!”同時他也表示,在《最強音》海選過程中穿插明星導師的VCR很突兀,“突然來這么一段,太離奇了。導師部分都應該在前期宣傳時候介紹完畢,節目開始就是選手秀了。”
5 欄目組:好戲在后頭
針對一面倒的差評,《中國最強音》節目總監制夏青解讀說:“作為一檔音樂真人秀,除了歌手現場演唱外,穿插敘述歌手背后的音樂故事也是該節目的特點。目前只是大眾演唱會階段,相當于海選,現在觀眾要做的就是靜待逆襲。”
面對網絡上如潮般的吐槽聲,湖南衛視方面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更有臺灣媒體爆料稱:“節目播出后,湖南衛視高層和節目組閉門開了6個小時的會來研究對策。”據悉,從第二期起,欄目組會更強化一些歌手的敘事方式和展示,對于其他歌手的表演,剪輯方式也會進行調整,如砍掉7秒鐘學員的鏡頭、將節目內容限定在7位優秀學員的表演段內等等,等于是準備重拾《我是歌手》所培養出來的觀眾收視習慣。另外,節目的調整還會涉及到各方面,如導師叫停學員唱歌不再是舉手這么簡單,而是會有專門的道具。而導演組方面也會在第三場北京站演唱會之后,在訓練營、導師之家和6場訓練賽的過程中強化節目的戲劇沖突性,打造“節目懸念”。
這樣的調整在上周末《中國最強音》的第二期播出之后,效果依然不大,對此,欄目組的解釋是,“大方向上第二期的上海站和第三期北京站在內容上不會有大的調整,因為這些內容已經提前錄制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后期剪輯上做一些調整。”
看到這兒,似乎欄目組在給觀眾畫餅充饑了:我們一定會逆襲,好戲一定在后頭。但是只怕觀眾因為前期的失望就已經斷了再看下去的念頭,畢竟親,你們的節目一出來就讓人混亂,又不包郵,怎能不讓觀眾都給你打差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