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當前,我國職教師資隊伍面臨哪些新的問題?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
答: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職教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特別是“雙師型”教師數量缺口較大、專業素質不高、培養培訓體系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與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于2011年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今年6月7日,教育部又印發了《職教師資本科專業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建設,提高職教師資培養質量。
問: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周期是多長?包括哪些內容?
答:“項目”以加強“雙師型”職教師資培養為目標,遵循職教師資培養的規律和特點,突出職業學校對專業師資的能力要求,開發覆蓋職教師資培養過程的系列成果,促進職教師資培養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提升職教師資培養的整體水平。
“項目”開發周期為3年(2013—2015年)。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組織具備條件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開發100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具體包括:88個專業項目(項目編號為VTNE 001至VTNE 088)和12個公共項目(項目編號為VTNE 089至VTNE 100)的成果。
專業項目成果主要包括專業教師標準、專業教師培養標準、培養質量評價方案、課程資源等。其中,專業教師標準是職業學校教師職業標準在專業層面的具體化,包括專業教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專業教師培養標準主要由培養方案和培養條件構成,前者涵蓋專業培養目標、學制要求、主干學科、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主要實踐環節及教學安排等,后者則包含培養過程所需的師資、實驗實訓設施設備、企業實踐以及職業學校教學實踐等方面的要求;培養質量評價方案主要包括評價目標、評價依據、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評價實施、評價結果應用等方面內容;課程資源主要指專業課程大綱、主干課程教材及數字化資源,要求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展示教師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具有共享開放性,能夠服務學習者自主學習。
公共項目則主要針對職教師資培養的共享需求和內容進行研究與開發,成果包括:創新職教師資培養模式與制度,借鑒和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開發教育類公共課程,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資源平臺,研制專業大類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與考試大綱等。
問: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具有哪些特點?
答: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培養資源開發項目是建國以來第一次由中央財政支持、遴選全國優質資源、系統開發有針對性的職教師資培養資源項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實踐性。項目針對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緊緊圍繞實踐環節和實踐能力,開發相關標準、方案和資源,充分體現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對“雙師型”職教師資的突出要求。同時,各承擔單位將項目開發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不斷檢驗、修改和完善相關成果。
二是創新性。項目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和師資培養理念,構建以培養院校為主體,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院校、職教專家等協同參與的項目團隊和師資培養。通過調研、論證、開發與應用等過程,充分把握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職教師資培養區別于普教師資培養、師資培養專業區別于工程專業的獨特性,在研發理念、研發團隊、研發模式、研發內容等諸方面體現創新性。
三是系統性。12個公共項目成果統籌指導整個項目的開發與實施,避免重復研發,保持項目成果體系的完整性和相互銜接。專業項目針對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大類,開發88個專業的教師專業標準、教師培養質量標準、專業課程大綱、主干課程教材、數字化資源等,著力于相關專業職教師范生能力的系統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