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賓等
“感謝×××總經理為我市捐資助學100萬元”“衷心感謝×××董事長為明瑞中學捐助100萬元”……走在北流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這樣的紅色橫幅。近年來,北流這個位于桂東南的縣級市,以個體私營老板為主要力量的民間公益慈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并以參與人數多、募資金額大、資助面廣、規范有序、發放及時五大亮點而享譽廣西,被譽為“廣西捐資助學第一縣(市)”。
“不比財富比愛心”
“媽,您不用再擔心我的學費了,我只要考上大學,就能拿到市里的助學金……”12歲喪父的陳超與妹妹都在北流高中就讀,一家人的開支全憑母親起早貪黑賣菜支撐,當他得知“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將拿出上百萬資金獎勵、資助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和貧困生后,他立即打電話向媽媽“報喜”。
2006年,北流市考上大學的新生中,有1200多名學生因家庭困難無法順利上學。為了“不讓一個貧困大學生失學”,北流市在當年迅速掀起捐資助學熱潮,最終幫助全市考上大學的學子都圓了大學夢。2007年1月,該市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獎學助學協會,僅兩個月時間就募集到了1000多萬元。
據北流市教育局局長李如權介紹,到目前為止,北流市民間慈善義捐在教育方面的資金達9000多萬元,其中辦學資金7000萬元,助學資金2000多萬元。受益學生近萬名,受益學校1000多所。
北流市清灣鎮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清灣初中)過去是一所較為破舊的學校,各項教學設施很不完善,學校甚至連一個籃球場都沒有,學生做早操要分兩批,學生吃飯要分年級輪流去食堂。2008年7月,清灣初中籌辦校慶,校友們看到母校的窘境,萌生了幫母校募捐建設新校園的想法。隨后,校友、村民、學校師生和外出創業的同鄉紛紛踴躍捐款,短短幾天,該校就籌集到了560萬元。至2013年夏,捐資總額達到1600多萬元。這些捐款主要用于該校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建設教學樓、運動場以及美化校園等。如今的清灣初中新校園,孔子像、景觀池、狀元亭、將軍閣、新樓房等布置得錯落有致,滿眼綠樹,四處繁花,仿佛一個公園。該校因此被譽為“廣西公益助學第一?!焙汀皬V西最美鄉村學?!?。
在北流,像這樣捐資建校的例子還有很多。2012年,慈善家黃向平、黃向東先后為北流市清灣鎮中龍小學、清灣初中捐資180萬元、350萬元;2013年,廣西皆用公司向清灣初中捐款120萬元建設塑膠跑道;當地的著名企業家田振華幾次為北流市第二中學捐款。據介紹,當地為公益助學捐資超過100萬元的愛心人士有10多人,捐資50萬元以上的有10多人,10萬元以上的有50多人,5萬元以上的有70多人,1萬元以上的有100多人。此外,三環集團、精通集團、仲禮瓷業公司等13家愛心企業與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簽訂了長期獎學助學協議,為在北流市內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考生每人獎助10萬元,為考上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名牌大學的考生每人獎助2萬元。在高考、中考中成績突出的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品學兼優的學生,也可獲得不同層次的嘉獎;家庭貧困的中小學生,可獲得“生活補助金”“困難助學金”等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可獲得“入學補助金”資助。
到目前為止,北流市共有38萬人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共資助貧困中小學生、大學新生超過19600人次,發放助學金累計達1730萬元。通過捐資助學活動,該市籌資新建了16所學校,改善了150多所學校的辦學條件,校舍維修改造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如今,捐資助學成為北流人的新風尚,在本地創業和外地創業的北流籍老板“不比財富比愛心”, 爭相為捐資助學慷慨解囊。
“捐資助學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記者在北流市第二中學見到田振華時,他第一句話便說:“感謝母校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做事的道理,給了我‘正能量。有了母校的培養,我才有今天(的成就)?!碧镎袢A是北流市著名的企業家,2008年,北流市第二中學校慶,他帶頭捐了30萬元,還發動其他校友捐款。校友何海生在他的感召下,于2009年成立了“海納百川百萬獎教獎學基金會”,資助該校的辦學和本校的貧困學生。
喝水不忘挖井人。企業家投身慈善的精神,激發了受助貧困生的感恩之心。北流市高中畢業生蒙業,父親早逝,母親體弱多病,家境非常貧困,在獎學助學協會的幫助下,他得以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今年順利考取了廣西醫科大學,并主動選擇了“免費定向醫學”專業。他說:“選擇這個專業,就是打算畢業后回北流工作,發揮自己的才能建設好家鄉,不辜負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李如權局長告訴記者,捐資助學為北流的教育帶來了正面的影響,許多寒門學子通過這種方式,有了更好的學習機會,還同時學會了感恩,知道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全市的學習風氣濃厚,形成了良性循環。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當地民間慈善活動中有一個沿用了多年的做法:資助對象在接受資助時,要簽下一份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承諾書。該市的“八桂扶助慈善會”負責人李廣才告訴記者:“簽這樣一份象征性的書面材料,實際上是為了起到一種號召作用,讓更多的人懂得感恩,使民間公益慈善事業保持活力。”
為了廣泛發動外出經商的北流籍企業家資助家鄉的教育事業,李如權局長在工作之余不辭勞苦,四處奔波,近年來足跡遍及南寧、桂林、廣州、東莞、深圳等地。他說:“為了把北流的教育辦得更好、更出色,讓人民群眾更滿意,我這點辛苦是值得的。”
捐資助學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與北流市黨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分不開。北流市利用板報、標語、小冊子、跨街橫標等形式,大力宣傳捐資助學的政策、方式和意義,深入宣傳報道捐資助學的先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現代媒體進一步擴大宣傳面,增強影響力,以此影響家長,牽動企業,帶動社會,使全市掀起捐資助學的熱潮。
該市還采用一系列榮譽激勵、榜樣感染等措施鼓勵民間慈善。例如:凡是捐資助學的熱心人士,哪怕捐資只有1元,也會獲得北流市政府頒發的“捐資助學榮譽”證書;捐資5000元以上的,同時獲得牌匾;捐資5萬元以上的,將載入《北流市志》;捐資10萬元以上的,將在北流市商業步行街立碑銘記。
在發動宣傳的同時,“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還和12家企業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助學協議,確定了每家企業每年捐資的數額。李如權局長說:“只要這些企業正常運轉經營,這個協議就不會失效?!蹦壳?,該助學協會有著廣泛的會員,他們都是穩定的捐助群體?!半S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捐資助學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崩钊鐧嗑珠L很有信心地說。
“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捐資助學這個活動做得很好,而且運作透明,申請起來方便快捷。”北流市第二中學高二年級學生潘桂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贊道。潘桂炎家境貧困,今年秋季學期,他的妹妹也要讀高中,讀書需要的費用對于家里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于是他申請了助學金。他告訴記者:“申請助學金的過程并不復雜,也很公開透明,首先得寫個申請,然后學校派出工作人員調查核實,再進行公示,公示無誤后就可以了。”去年高一時,他拿到了1000元的助學金,及時緩解了家里經濟拮據的狀況。他頗有文采地說:“錦上添花固然美麗,雪中送炭更為可貴。”
北流市十分注重規范公益慈善資金的管理。在具體操作中,該市大力推進“政社分離”,即政府和社會團體分權、分離,保證善款管理獨立、公開、透明、??顚S?,形成公益慈善的社會信用。目前,該市已建立起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獎學助學長效機制,形成了由政府、社會、學校多方參與的資助體系。在教育系統,北流市成立有“資助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工作領導小組”和“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該協會下轄辦公室、宣傳部、籌資部、獎學部、助學部、財務部,并配備有多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負責本地的捐資助學工作。
李如權局長說:“我們要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睘榱耸躬剬W助學工作做到嚴謹、公開、公正,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建立健全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制定了《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章程》《北流市獎學助學實施辦法》《資助貧困生實施方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實施細則》等,為獎學助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目前,該市獎學助學已形成了嚴格規范的操作程序,申請、初審、公示、審核、評議、批復等各個環節均有嚴格把關,助學金發放堅持“四公開”(資助條件公開、程序公開、對象公開、金額公開)原則,確保資金使用合理、規范、透明。
此外,北流市獎學助學協會還成立有監事會,定期邀請市審計部門對獎學助學基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將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特別是捐款組織和個人的監督。完善、透明的資助機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信任,確保了獎學助學長盛不衰?!罢怯辛藝栏竦囊幷轮贫龋该鞯倪\作程序,資助款用到了實處,(協會)贏得了群眾的信任,長期以來慈善人士的熱情一直沒有消減?!崩钊鐧嗑珠L如是說。
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捐資助學活動不僅推動了北流市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激發了北流人的愛心,源源不斷地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孕育出了北流市的“好人社會”。(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