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懷之
在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第九屆第一次理事大會上,不但總結了省老促會12年來的工作成績和經驗,而且選出了由有“扶貧狀元”美稱的陳開枝擔任會長的第九屆理事會。今后,新一屆理事會怎樣才能加快老區的建設和發展?記者和新理事們進行了交流,他們認為,必須用真感情認識和對待老區工作,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老區建設,還要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老區建設的合力,推進老區的建設和發展。
要用真感情認識和對待老區工作
會議期間,坐在記者旁的是曾擔任過省老促會兩屆理事、此次又繼續擔任理事的茹新生。他告訴記者,他是龍門人,家鄉陳禾洞是抗日根據地,后來他曾在革命老區龍門縣的龍溪鎮擔任鎮黨委書記。盡管鎮里修了路,落后的面貌有了改變,但前一段時間他回龍門縣時發現,農民的生活還比較貧困,與珠三角富裕地區有較大差距。不少市縣老促會會長對此也有同感。
與會者通過座談討論,取得了共識:有了真感情,沒有錢可以籌集到錢,沒有項目可以找到項目,沒有政策可以出政策,真感情會帶來老區的大發展。梅州市老促會會長李純通說,我們懷著對中央蘇區的深厚感情,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材料,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申報中央蘇區縣的計劃,經過多年努力,申報中央蘇區縣獲得了成功,這就為促進梅州老區建設爭取更多的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少與會者提出,省老促會近年通過調研,推動了廣東原中央蘇區的認定范圍,2012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的“等”字,就是指與贛南連接的粵西北中央蘇區,實現了將廣東省原中央蘇區縣建設列入國家和省有關規劃的目標。
汕頭市老促會會長徐斯池說,對老區的真感情可以帶來大發展。從1993年以來,汕頭市委、市政府從原來的每年扶持老區100萬元,后來增加到200萬元;1997年以后,每年扶持老區資金又增加到400萬元。到現在,已召開了七次老區工作的專門會議。投入老區的資金由原來每年幾千萬,到第六次投入老區建設的資金,加上從中央、省配套的,超過4個億。今年又開了一次專門會議,五年時間,投入老區的項目達32個,資金一共是4.6億。加上發動民資投入,也有4個億。再過五年,投入汕頭老區的建設資金可以超過50個億,汕頭老區面貌會發生一個根本的改變。
把加快老區建設發展提升到國家、省的發展戰略層面
不少理事在發言中說,過去的老區政策主要以扶貧解困為主,現在正在上升為國家、省的發展戰略。這是因為老區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發展滯后的問題,加快發展是老區建設工作的重點。把加快老區建設發展提升到國家、省的發展戰略層面,并使之形成有效機制,是解決老區發展緩慢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潮州市老促會常務副會長吳作秋說,要從兩個戰略層面確立老區的工作思路:一是把區域協調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二是以創新精神實施區域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扶持重點、帶動全局”來拓展老區工作。
把區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就要從全國、全省的統一規劃去提升老區建設的戰略高度。例如,中央和地方以投資優先向老區傾斜: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對符合國家產業化政策的項目,在規劃布局和項目核準方面盡量給予老區優惠;加大生態環境政策的支持力度,國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向老區傾斜。茂名市老促會會長許木詠說,現在國家建設的計劃性越來越強,所確定的建設項目不能像以前那樣臨時提出來,再找市長批。如果沒有經過財政預算規劃,沒有立項,即使市長批了,財政部門也不可能拿出錢來。所以,搞建設要首先立項,爭取納入財政規劃,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入“籠子”,進了“籠子”就有希望。我們改造老區衛生院就是立了項,每個衛生院的改造由老區辦撥30萬元,這樣就改善了我們地區的醫療條件,解決了群眾“看病難”。
韶關市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梁聰說,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的公積金要拿一部分支持老區建設,我們拿這個文件找民政局長和福利中心主任,經市政府批準,拿到20多萬元用于老區建設。
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各地出現了新的“讀書難”和“行路難”等問題,需要從協調發展的高度加以解決。江門等市的老促會會長反映,現有的農村學校進行了撤并,一個鎮只有一所中學、一所小學,有的孩子上學要走幾公里、十多公里路,邊遠的要走三十多公里路,這樣就加重了孩子和家長的負擔。記者還從會上了解到,一些邊遠地區還存在“行路難”問題,云浮市有一條5公里長的山路,處于三縣交界的地方,籌備了幾年還沒有動工。
據一些與會者反映,老區出現了“灌溉難”,這也是區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江門市老促會負責人反映,該地區的灌渠多年失修,水流了兩三公里就滲漏干了,農民只能看天吃飯。對上述“讀書難”、“行路難”、“灌溉難”的新問題,應該加以統籌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地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應該加以推廣。例如在佛岡縣老區,省定的貧困村已建有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增產增收,為貧困戶每年帶來3000元的收入。應該扶持和推廣這些群眾的經濟組織,促進貧困村各種生產要素的重組,提高貧困村生產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要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老區建設的合力
一些與會者反映,由于對革命老區的歷史功績和政治意義宣傳力度不夠,以致出現了淡化老區形象的傾向,這是令人憂慮的。韶關等市的老促會負責人反映,有些部門領導根本不知道老促會是干什么的,還以為是老齡委。為此,應加強對革命老區的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一個關心老區、情系老區、支持老區建設的輿論氛圍。有的與會者提到,省委宣傳部曾在2007年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區宣傳工作的意見》,提出了老區宣傳要抓特點、增實效。這種做法很好,要爭取省、市各級宣傳部門的支持,組織我省重要的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有計劃地宣傳老區,并利用互聯網輻射廣、時效快的優勢,加強老區宣傳的覆蓋面,形成全媒體強化對老區的宣傳。
其次,要組織人力編寫和出版反映老區傳統、老區新貌的書籍,擴大老區的影響。梅州市老促會曾出版14期《紅色江山、綠色家園》系列叢書,不但發到村鎮一級,還發給海內外的鄉親和有關人士,擴大了梅州的知名度。
另外,要利用老區的紅色資源,加強對老區革命傳統和斗爭歷史的宣傳。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市縣的老促會都重視對革命遺址和烈士紀念園館的保護和修復,并新建了一批紀念紅色景點,使之與紅色旅游結合起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老區參觀學習,讓世界走進老區,讓老區走向世界。江門市老促會注重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統一對江門的紅色基地進行了整理和維修,并新建了一些紅色基地。韶關市老促會最近也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在樂昌建立了紅七軍烈士園,已初具規模。各地老促會把革命遺址和烈士紀念園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青少年前往參觀學習,讓老區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