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劫生
近日,由廣州市越秀區文聯組織的文藝志愿服務團來到翁源縣的翁山詩書畫院,舉行了“廣州市越秀區文藝創作基地”掛牌儀式,這是繼2011年越秀區文聯在廣西平果縣建立創作基地后的第二個“城鄉文化交流互動平臺”。
為什么要在翁源縣建立創作基地呢?筆者就此走訪了越秀區文聯主席李詠祥。他說,翁源縣是廣東省全面實施扶貧開發“雙到”的對口幫扶縣,雖然經過第一輪的扶貧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但其文化建設還需要繼續幫扶,而城市文化也需要汲取山村原野的養分,充實其文化內涵,為城鄉建設推進文化發展和繁榮文藝發揮積極作用。越秀區文聯本次活動組織有文學類、美術類、書法類、音樂類、戲曲類及攝影等方面的文藝家,包括書法家謝偉國、陳啟成、作家肖存玉、羅初、揚琴演奏家胡若雄、攝影師梁玉潘、張堅政等一行26人赴翁源,受到了翁山詩書畫院院長劉國玉的熱情接待。在這青磚外墻、典雅別致的七層樓宇中,我們盡情感受簡樸的鄉居生活和濃郁的鄉土情。在寧靜優雅之中,主客雙方的藝術家進行熱烈交流,共同探討藝術創作,并即席揮毫,“我們有10幅作品由翁山詩書畫院進行義賣,所得款項全部用于當地文化建設。”據了解,翁山詩書畫院是在翁源縣委、縣政府劃地和給予政策支持下由劉國玉自籌資金建立的一所非營利性公益文化機構,他計劃再籌建一座相同性質的藝術博物館。
李詠祥說,翁源縣居住的群眾除漢族外,還有瑤族、壯族,其中客家漢人占大多數,所以,翁源具有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恰巧,當今的廣府文化除注重保留傳統的廣府特色外,更注重吸納和融會,而山村的客家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是由大自然的山水靈秀所孕育,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些正是新廣府文化不可缺失的部分。城鄉文化兩者兼容,相得益彰,既增添和豐富了廣府文化的內涵,也把比較系統化、多元化的廣府文化送進山村。新廣府文化是很有包容性的,就比如說粵菜,融合了潮汕味、湘味、川味、東北味等等,來自四川的酸菜魚經過廣州特色的加工就頗受人們的喜愛,文學藝術同樣如此。為什么要不遠千里建立創作基地呢?因為有了這樣的平臺,城鄉文藝家就會“交往甚密”,我們越秀區文聯只是在背后出一把力,推動城鄉文化的交融和互補,為繁榮祖國優秀文化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