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采訪之前,我想象中的黃海波應該是有點痞,又有點貧,大大咧咧,有點小聰明的男人。然而,一開始,他就讓我暗暗吃驚。他的講述就像一部文藝片,十幾年的起起伏伏,磕磕絆絆,伴著歡笑和暢快,掙扎和彷徨,一幕幕就像過電影般浮現在我的眼前。黃海波始終堅守著一份執著,執著于他熱愛的演藝事業。
關鍵詞:演戲 實力 真實
“對于表演,我覺得這是我畢生離不開的事業,它已經融入到我的骨血里。研究劇本和表演是讓我心里最開心的一件事。”
黃海波說他只對一件事兒較勁,那就是演戲。小時候,他的爺爺和爸爸經常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工作都不熱愛,就不可能是一個對生活負責的人。“其實反過來說,生活中勇于負責的人,才有可能認真工作。”
我們看過黃海波演繹的各式各樣的熒屏形象,即便角色千姿百態歸根到底他演的都是好男人。“我們受教育,一方面是看別人的事耳濡目染,另一方面是讓更好的思維方式進駐內心。一部戲要拍幾個月,這些日子里,你生活在這個好人角色里,因為演了,所以你懂得了他‘好的內在邏輯,在表演中學習做人,做好人,這也是一種修行。”
當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黃海波還只是一個愣頭青。而他真正得到觀眾認可是出演《新上海灘》中丁力這個角色,丁力心狠手辣、充滿心機的轉變過程讓人又愛又恨,這部戲也讓黃海波的演技日漸走向成熟。
在這個行業里他越來越知道該怎么生存下去,怎么樹立自己的風格。如今的他是內地一線實力派男演員,不少人會覺得用“實力”這個詞,通常是因為演員沒有靚麗帥氣的外表,不得已以“實力”撐場面。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看過黃海波的作品,一定會承認他的的確確是個實力派演員,他把《媳婦的美好時代》里面的余味演的就像我們身邊的某個朋友,甚至讓觀眾認為生活中的黃海波肯定跟余味一樣。這樣真實的表演讓觀眾看到了黃海波深厚的表演功力。
真實是黃海波的立身之本。或許是看多了演藝圈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或許是經歷過從平淡無奇到星光閃耀的過程,他更重視真實的可貴。也許有人會說,表演嘛,不就是讓一個人扮成另外一個人,再演出來,供大家娛樂消遣罷了。黃海波卻從不這樣認為,“我覺得觀眾是最不能被欺騙的,即便是‘演戲,也得真情投入。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最受不了虛情假意和裝腔作勢,這也是我最不屑的。”閃爍的鎂光燈和無數的贊美聲會讓人忘乎所以,甚至飄飄然,但黃海波竟能夠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他深知自己是從哪里來,還能夠回到來時的路上,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鍵詞:愛情 婚姻 果然
“婚姻和愛情是兩回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但婚姻是相愛的兩個人和他們的家庭相互融合的事情。我覺得男人和女人最終想要走過一生,只要記住四個字就夠了:寬容,容忍。”
經常有人問黃海波:“在你所有演過的角色中,哪個和自己最像?”他每次的答案也幾乎相同,“以前每個角色中都有我的影子,但每個角色卻不是我。”不過,這一次他演的角色身上不僅僅有他的影子,而是90%都是黃海波,這個人就是“果然”。
這次飾演的角色“果然”是一個十足的“恐婚男”,黃海波也為這個角色下了一個定語——恐婚領袖。“如果分析他的角色特點,‘果然是痞而紳士,而且他是一個在民政局專門為準備離婚的人們蓋離婚章的公務員,他還有第二個職業:寵物攝影師。我覺得這是最像我自己的角色,也是我最滿意的角色。”
婚戀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門話題,對于這一點黃海波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現在,都市人們的生活壓力太大了,越來越多的人面臨‘結婚難題。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只是隨著我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婚戀過程和時間點是在不斷變化的。”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部戲里除了“恐婚男”果然之外,另一個人物就是“大齡剩女”桃子,這也是高圓圓時隔五年之后再次出演電視劇。 “沒想到,這次的合作竟然讓我們擦出了很多火花,比如這部戲里面的一些精彩場景,經常是一遍就過。”黃海波說道。
在拍攝的整個周期里,黃海波都是愉悅的,因為很難得有跟自己這樣貼近的角色。尤其是求婚的場景讓黃海波至今難忘,當他拿起麥克風在眾目睽睽之下喊出愛情宣言:“愿那些對愛情失去信心的‘長頸鹿們,再次燃起愛意抬頭眺望,不遠處的樹梢上便有那茂盛的枝葉,它在那兒靜等你微笑地走來,品嘗那真愛的甜蜜!相信愛的力量!”這句臺詞,是黃海波和高圓圓現場即興創作出來的。家長里短的戲演多了,黃海波對婚姻看得很透徹,但對于婚姻和愛情,他依然保有最初的和最美好的想象。
關鍵詞:外形 認真 執著
“我覺得一個好演員的關鍵在于認真。只要他肯認真研究自己的表演,對表演負責,對觀眾和自己負責,那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好演員。”
黃海波曾這樣說過:“感謝我倒霉的前30年”。因為外形不出眾,在大學里,他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長相樸實的黃海波在一堆俊男美女里要自信很難,他明白,如果不在專業上下苦功,未來就可能吃不上演員這碗飯,“我要用20、30分的努力才能跟人家10分的努力打成平手,所以為了能夠站穩腳跟,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也因為外形的原因,他和很多角色失之交臂。有一次試戲,黃海波把所有的角色都試了一遍,他琢磨著怎么著也得讓他演一個吧,結果還是沒能成功。不過,他從不因此喪失信念,始終執著的追求著自己鐘愛的這份事業。也正是由于他的執著,讓黃海波漸漸地在圈內嶄露頭角。從《激情燃燒的歲月》到《新上海灘》,《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永不磨滅的番號》,從《新編輯部的故事》到《咱們結婚吧》……黃海波用他的實力證明著自己,證明著黃海波的時代的到來。
他自嘲生活里的自己一直是個笨蛋,可能是在工作中過于投入,他一直沒法跟生活的步調達成一致。他說誰都沒法兒跟生活較勁兒,更別說要求完美了,“所以我只有接受并熱愛生活里的缺陷和瑕疵”。這話說得淡然又頗有點無奈的味道,但他真的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解剖的十分詳細,深入肌理,這種真實感,似乎摸到了人生的每一段骨骼。
專訪黃海波
Q:你的快樂和焦慮都因何而起?
A:我最大的快樂來源于創作。如果今天拍了一場好戲,我心里會樂開了花;如果拍了場非常不盡如人意的戲,我會很惱火、很焦慮,邪火四處亂躥,躥到誰身上算誰倒霉。
Q:你覺得最好的演員是什么樣?
A:最好的演員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表現派的心理學家。演員這輩子沒有別的,研究自己,研究別人,想要塑造人物必須要研究別人,在研究別人的同時把別人的感覺借過來再研究自己,就可以往上提升。
Q:你曾說過你的夢想是做導演,有這方面的計劃嗎?
A:我不知道,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我沒太想好。做導演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很強的隊伍配合你,需要跳出單一的角色看整體和全局。當有一天,我自己想說點什么,通過角色說不出來,有機會了就自己弄一個片子,我希望弄出來的東西可以賺錢,能賺錢就是皆大歡喜。
Q:你生活中是偏向于內向還是更外向一些?
A:我是B型血,B型血人是比較羞澀的,即內向又外向,看跟什么人在一塊,比如一幫朋友在一起喝酒的時候就是外向,有時候心里有點什么難受事就外向。
Q:在圈內有很多好朋友嗎?
A:很多啊,比如說我師傅雪健老師,比如說我拿他當我親哥的孫紅雷,包括劉江導演,包括郭靖宇導演,還有我拿他當親弟弟的楊志剛,跟這幫人待在一起,心里特踏實。
Q:對時尚你怎么理解?
A:我覺得時尚是好心情。我們的穿衣審美越來越多在乎的是別人的看法。但其實穿戴都是給自己看的,只要自己看了喜歡,我覺得就是時尚。
Q:最喜歡怎樣的穿衣搭配方式?
A:平時我喜歡盡可能舒服的衣服,T-shirt是我的偏愛。工作的時候,我比較喜歡有質感的西裝,尤其是深色的西裝,很適合我這個年齡的人。
Q:你覺得做藝人之后對時尚感覺有更大的幫助么?
A:肯定是有幫助的,最大的不同是我可以從別人身上獲得很多時尚的新知識、新感覺,然后發現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