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有人說他忠肝義膽、報效朝廷;有人說他左右逢源、善于鉆營。他曾經身居要職、權傾朝野,卻留下了扼殺新政的千古罪名,這究竟是一個高明的政客,還是亂世造就的英雄……
榮祿這個人物在中國歷史書的課本里因為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投了反對票,所以被描寫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反面角色。其實真實的榮祿雖然反對變法,但支持變革,希望通過變革改變當時中國的面貌,只是與梁啟超變法的內容不同。
據說榮祿長相英俊,歷史上說他是慈禧太后的表哥,也流傳一些他與慈禧的秘聞,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可以確認他是清末朝中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死后,慈禧給他的待遇極高,他的外孫也成為了中國的末代皇帝。
想從另外的角度了解這個晚清的風云人物,咱們就從早些年間,在北京高碑店地區發現的一個墓地說起。
榮祿檔案
在政治上,榮祿是一個徹底的冷血殺手,是一匹野狼。與他競爭的對手一個個被他踢出局,他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就連袁世凱這個大梟雄,如果不是在最后關頭痛哭流涕地出賣維新派,向榮祿表決心,恐怕也早就人頭落地了。
但說到家庭出身,榮祿并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皇宮貴族,頂多算是烈士遺屬,他們家老祖宗算是努爾哈赤麾下的開國元勛,他爺爺、爸爸和叔叔全都戰死在沙場。為此,咸豐皇帝還曾親自召見過這位“忠烈之后”,詢問其父輩殉難情況。榮祿自己也很有上進心,從一個普通的侍衛一直做到文淵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位居首輔,地位相當于宰相,這光靠咸豐皇帝的關懷是遠遠不可能實現的。
世代忠烈,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祖輩勛業的光彩,照亮了榮祿仕途之路。但“忠烈之后”也多了去了,弄個處級干部一般沒問題,要想往宮殿里爬,還得想點兒轍。于是,榮祿又有了另外一招——結親,說白了,就是走枕頭風路線。另外榮祿跟慈禧太后關系的不一般,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榮祿全名瓜爾佳氏·榮祿;死的時候享年67歲;是滿族,而且是正白旗;女婿是清王朝最后一個攝政王載灃、外孫是末代皇帝溥儀;慈禧太后則是他的緋聞女友,據說兩個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咸豐皇帝才是第三者。
由此可見,榮祿在清末時政壇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但是話說回來,這個高碑店發現的神秘墓地里到底埋的是不是榮祿呢?
高碑店尋訪榮祿墓
當身處高碑店地區街道上詢問榮祿墓在何處的時候,絕大部分的路人都搖著頭說不知道。直到在高碑店花園閘北里問到一個大爺,他指著說這附近大概往西再往南那片就是。
一通打聽后才知道,這片地區過去確實有一塊墓地,附近的一些老居民還能描述出了墓地的大概格局。當年這地方有三個墳冢,中間最大的是墓主人的,兩邊陪葬的分別是墓主人的幾位妻和妾的。按照這個規格和排場倒也符合榮祿的身份。
2012年的12月,在首都博物館的《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其中有幾件榮祿墓出土的玉器。然而早在2005年的時候,在孔廟老首都博物館的倉庫里就曾經發現過榮祿墓里出土的陪葬品,那次的發現過程能否為榮祿墓的確定提供一些依據呢?
當年老首都博物館的倉庫里收藏著榮祿墓里出土的不少物件兒,工作人員介紹說從1951年倉庫就開始登帳。在這里的賬本上記載著榮祿墓的原發掘者寫的文章,當時這個墓一共出土了148件文物,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只有45件,上面還記載了榮祿墓位于北京朝陽區高碑店鄉。由此可以確定這些陪葬品的出土地點就是榮祿墓地,也就是位于朝陽區高碑店一帶。
可是還有一個問題,誰能證明當年的高碑店只有榮祿一座墳墓呢?之前路人描述的墓會不會是別人的墓呢?有一個人揭開了這個謎團,他就是住在高碑店一個小區的榮祿墓守陵人后代。
打消疑慮確定遺址
現年已經70歲高齡的高鴻題老人就是榮祿墓守陵人的后代,他根據家里長輩以前描述過墓里的一些情況回憶道:據說榮祿的棺材四個犄角處分別擱著四個元寶,陪藏品有元寶、翡翠、鼻煙壺,另外還有一把折扇,折扇上寫著的字正是慈禧太后親筆題寫的:慈禧太后賜榮祿。
高鴻題老人還描述了更詳細的墓地情況:據說三座較大的墳冢,其中最中間的、也是最大的墳冢是榮祿的墓地,榮祿一共娶了四房老婆,在這個最大的墳冢里與他合葬的有二太太、三太太和他最寵愛的、人稱“小辣椒”的小太太。右邊是他小兒子的墓。左邊則是榮祿大太太瓜爾佳氏一個人的墳冢,大太太有此殊榮,不僅是因為在眾多老婆里排行第一,也因為人家生了個好女兒,這個女兒被慈禧認作養女,指配給載灃,后來生下了溥儀皇帝,也就是說榮祿的大老婆就是溥儀的親姥姥,所以她一個人住單間就理所當然了。
到此為止終于可以確認位于東五環高碑店的這座墓地遺址,確實是清末重臣榮祿的墓地了。
通過高鴻題老人的描述,細心的人們可能會有個疑問,慈禧為什么會領養榮祿的女兒呢?
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榮祿小慈禧太后一歲,屬猴,為人精明干練,長于權謀,臨事深思熟慮,辦事雷厲風行,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寵愛。慈禧太后晚年的英國情人愛德蒙·伯克豪斯在《慈禧外傳》中說:關于葉赫那拉氏的童年,資料匱乏,只有一點可以確信,她少女時代的一個玩伴叫榮祿,兩人是親戚,此人后來在慈禧政治生涯的多個緊要關頭起到了重要作用。據傳聞,榮祿和葉赫那拉氏自小定有娃娃親,這一傳說,現在已無法考證。但毫無疑問,榮祿對慈禧的影響之所以遠遠超過她的家人或其他臣子,原因就在于二人兩小無猜的親密關系。康有為和其他一些反對滿族統治的漢族官員甚至斷言,早在熱河避難、咸豐帝還未駕崩之前,榮祿和慈禧就有了曖昧關系。
關于榮祿和慈禧的曖昧關系,正史里是不可能找到記載的,倒是一位曾經在慈禧身邊擔任御前女官的德齡,寫了本書,書名叫《御苑蘭馨記》,書里詳細地描寫了這兩個人如何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以后又如何在宮里互相扶持、互相幫襯。當然,咱們不能把小說當歷史,但是從一些真實發生的事件中不難看出,這倆人還真是多少有點不一般的關系。拿戊戌變法來說,榮祿的通風報信就救了慈禧一命。
當年光緒和維新派們熱火朝天的鬧變法,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幻想著他能幫忙殺榮祿、囚慈禧,擁戴光緒,結果袁世凱表面上滿口答應,一轉身就跑到榮祿那里去告密了。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袁世凱背叛了維新派,據說榮祿一得到消息,就連夜從天津趕到北京的頤和園,給心上人慈禧通風報信,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使得慈禧僥幸逃過了一劫。慈禧于次日發動政變,將光緒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臺,同時大肆捕殺維新派人士。最終百日維新曇花一現,以失敗告終,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慈禧對于這個有救命之恩的榮祿,想必再感動也不敢以身相許,那就從物質和權力上給予補償吧,于是從這件事之后,授榮祿為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節制北洋海陸各軍,榮祿身兼將相、權傾朝野。
義和團運動前,榮祿曾經與慈禧太后密謀立端王載漪之子溥雋為大阿哥(皇儲),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太后攜光緒逃往西安,命榮祿為留京辦事大臣。不久又詔赴西安行在,賞黃馬褂,賜雙眼花翎、紫韁,可見慈禧太后對榮祿的信任。1902年1月,榮祿隨扈自西安還京,加太子少保銜,轉文華殿大學士。1903年榮祿病死,贈太傅,謚號文忠。
故事講到這里,高碑店的榮祿墓已經驗明正身,具體位置就在高碑店橋往東一點遠通橋立交橋底下,當地很多居民都見過榮祿墓的原來面貌,如今的墓早已湮沒在汽車轟鳴之中了,但如果你也想來這里走走,沒準兒能聽到其他更多關于榮祿的傳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