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瑤
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新刑訴法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監督權力,是對我國刑事犯罪羈押率過高、一押到底等問題提出的一項法律監督制度。根據《中國法律年鑒》數據,自1997年修改后刑事訴法實施以來,我國刑事犯罪羈押候審率超過90%,而這次新刑事訴法規定對羈押必要性審查無疑是減少我國刑事犯罪高羈押率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刑事訴訟中對羈押采取審慎態度和嚴格法律控制的一項制度,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修改后的刑訴法較為原則地增加了有關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定,并將此項工作納入了監所檢察工作的范圍,作為一項新增加的監督職責,監所檢察部門如何全面履行這一職責,如何構建較為科學的工作機制仍有待深入探討和研究,
一、監所檢察在實際工作中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的疑惑
新《刑訴法》第93條將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賦予了檢察機關,而《刑訴規則》第617條明確規定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監所檢察部門如何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諸多疑惑。
(一)審查職責內容重復的疑惑
《刑訴規則》第617條規定了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偵查監督部門負責;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公訴部門負責。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而《刑訴規則(試行)》第619條又規定了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必須進行的八條具體內容,對羈押性必要審查,偵監部門和公訴部門已經涵蓋了需要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整個階段,而同時設定監所檢察部門發現不需要羈押的也可以提出建議權。這樣就有可能出現同一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偵監部門、公訴部門、監所檢察部門同時審查同樣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內容,必然會造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內容的重復。
(二)異地羈押人員管轄不明的疑惑
規則賦予了監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職責,而未明確監所檢察部門是僅對本管轄區的羈押人員做羈押必要性審查還是應該對其場所被羈押的所有人員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從條文規定上缺乏明確規定,也不便于實際工作的具體操作。
(三)發現啟動方式不明的疑惑
按照《刑訴規則》617條規定,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這一條款中規定的發現啟動渠道、方式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疑惑問題。
二、監所檢察部門應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幾點機制建議
(一)建立監所檢察部門分工負責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機制
刑訴規則第617條、619條明確規定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偵監、公訴、監所部門共同負責,并未規定監所檢察部門到底應該在哪個階段、哪個內容方面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按照規則的字面意思理解監所檢察部門應該是全階段、全內容的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那么必然會造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審查內容重復、管轄推諉和審查成本難度加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監所檢察部門應該與偵監、公訴部門通力配合,分工負責,即羈押必要性審查主體按照審查內容具體劃分,針對案件事實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分別由偵監或公訴部門負責,對被羈押人的身體疾病情況、羈押期限的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監所部門負責。因為監所檢察部門獨立于各個訴訟階段,對案件的事實證據情況掌握不多,而對被羈押人從逮捕到判決期間的身體情況、羈押期限等掌握得比較清晰,對于是否適合繼續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所檢察部門可以從監督的角度向偵查機關、偵監、公訴和法院提出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對于行使訴訟職權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即涉及案件事實證據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偵查部門、偵監部門、公訴部門按照各訴訟階段的管轄分別負責。這樣分工負責既可以最直接、最直觀、最便利、最節約辦案成本的完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又可以解決監所檢察部門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疑惑,更可以使檢察機關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在整體意義上得以加強。
(二)建立監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協作配合機制
為了有效的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建立健全與相關辦案部門的聯系溝通、協作配合的機制。監所檢察部門應當與偵查部門、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案件管理部門,以及人民法院刑事審判部門建立聯系溝通制度,定期溝通案件的有關情況,及時移送各自負責管轄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材料,確保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及時、有效開展。同時還要加強與看守所的聯系溝通,確保及時發現應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件。
(三)建立監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啟動機制
按照刑訴規則第616規定,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發現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的申請,經審查認為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有關機關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根據此條規定,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啟動登記備案制度:一是由監所檢察部門自行發現而啟動備案登記,包括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過程中主動發現啟動;偵監、公訴部門發現涉及羈押期限和在押人員身體狀況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材料移送而啟動;看守所發現移送啟動;二是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的申請啟動備案登記。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自啟動開始即操作具有規范化,內容具有全面性,確保實體、程序合法有效。
(四)建立監所檢察部門以羈押場所為管轄范圍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羈押場所并非僅關押其轄區范圍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那么必然會存在對什么范圍內的被羈押人員有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管轄權問題。從新刑訴法和刑事訴訟規則上看并沒有明確規定,筆者認為從適宜管理、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應該是以場所為劃分,建立以場所在押人員為管轄范圍的審查方式,如果是案件事實問題即轉辦案管轄單位負責,如果屬于對羈押期限或者身體疾病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就由該關押場所的監所檢察部門負責,這樣會使管理及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更加便捷、直接和有效。
(五)建立監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運行管理機制
為做好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作為監所檢察部門,應該建立幾項必要的管理運行機制:
1.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檔案管理制度。從被羈押人進入羈押場所起即建立羈押審查檔案,認真填寫好被羈押人的身體狀況、羈押期限等有關情況,以便及時全面掌握被羈押人的是否存在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情況。
2.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告知制度。制作羈押必要性審查告知書,建立告知程序。即每個入所的被關押人,在辦理入所后的三天內必須明確告知其有權利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并將告知內容以書面的形式簽字保存,確保在押人員的合法權利。
3.建立有效的發現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與在押人員的約談制度。監所檢察部門對新進人員在三日內應當進行談話,及時發現不適宜關押問題;二是建立約見檢察官制度,即對在押人員要求約見檢察官的,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及時安排約見。三是建立與看守所監管民警談話制度,即定期與不定期與看守所民警進行談話,及時了解在押人員的關押狀況、發現是否存在不適宜繼續羈押的條件。
4.建立羈押期限系統提示到期催辦制度。在羈押期限屆滿前7日時及時提示,到期催辦制度,防止超期羈押和有效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
5.建立專人負責管理制度。即每個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都由具體的監所檢察部門的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責任到人,每個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都要形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建議的文字報告,嚴格領導審批制度,確保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準確性。
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是新刑訴法賦予監所檢察機關的一項新的監督職責,筆者認為為確保能夠將此工作在監所檢察部門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推進,應該采取監所檢察部門與偵監、公訴部門分工負責,協作配合等有效機制,尚可將這一監督職責落實到位,真正發揮其有效控制和減少羈押率過高和一押到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