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生 李侃容
職務犯罪線索案件線索對整個案件的偵破和查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它是反貪部門啟動偵查工作的前提和依據,也是反貪部門查辦案件的基礎和源頭,如果沒有案件線索,查辦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線索,再好的偵查隊伍也辦不出案子。近年來,各級各地反貪部門查處職務犯罪案件普遍存在“無米下鍋”現象,“線索難”已嚴重制約和影響反貪工作深入開展。因此,只有提高發現職務犯罪線索的能力,才能加大查處職務犯罪案件的力度,提升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水平。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在查辦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時,線索來源主要依靠群眾舉報,但近幾年的舉報線索出現了數量持續下降、質量不高的趨勢。以我院反貪局為例,2009年至2012年共收到各類線索計153件,通過舉報線索立案的僅有12件,舉報信件成案率僅為7.8%。案件舉報線索匱乏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反貪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的瓶頸。
一、當前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匱乏的原因
要解決職務犯罪線索匱乏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從多方面分析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案件線索缺乏必要的篩選
檢察機關所接受的各類線索,由于受舉報人本身的文化水平、法律知識因素的限制,不能提供詳細具體的情況,有些線索甚至是偽造的。因此對于案件線索在分流之前有必要進行篩選和甄別,對案件線索的真實性和價值應當予以評估,但由于人員緊張和其他原因,往往不能對線索進行評估,造成舉報線索的成案率不高,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干警摸排線索的能力不強和部門保護主義
在摸排線索時,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憑私人關系了解情況,獲取的線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加之對很多單位、行業的制度和行事規則不了解,無法發現有價值的線索。收集線索的路數不對,方法不當,使摸排效果甚微,往往是勞而無功,一無所獲。此外,一些單位的部門保護主義觀念對發現職務犯罪案件線索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職務犯罪案件,往往與“錢”、“權”密不可分,一些單位和部門出于自身小團體利益、聲譽、形象和政績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內部發生的涉嫌違法犯罪案件實行內部消化,有的領導擔心將自己的問題也暴露出來,故而更不愿意將案件移交檢察機關。
(三)犯罪手段隱蔽導致線索發現難
隨著干部培養、人才選拔等方面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國家工作人員隊伍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加之多年以來警示教育、法律宣傳的開展,使這些高學歷、高智商、高素質群體的作案手段更加隱蔽和狡猾,反偵察能力也不斷提高。一般群眾難以發現深層次的犯罪內容,無法舉報,也對檢察機關主動摸查線索造成了極大的阻力。
(四)執法觀念和辦案技能不能與時俱進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也更加嚴峻。工程建設領域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犯罪,涉及社會保障、征地拆遷、醫療衛生、招生考試等民生領域的犯罪明顯增多,新的行業和領域也在滋生著新類型的職務犯罪。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反貪部門偵查人員往往習慣依賴于等、靠、要,主動出擊尋案源的較少,導致案件線索不足。
(五)查辦案件的力度不夠,挫傷了群眾舉報積極性
盡管近年來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力度不斷加大,但緩刑案件、不訴案件仍占了很大一部分,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值仍存在很大差距,致使一部分群眾舉報信心不足,也不愿冒險舉報,給偵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六)與有關單位缺乏協調配合
紀檢、信訪、公安等部門都是受理群眾舉報較多的職能部門,但各部門和檢察機關之間缺乏協調配合以及缺乏相應的案件線索移交制度等來規范,對于其中屬于檢察機關管轄的案件線索,往往移交不及時、不徹底,或交接手續不完備,極易導致案件線索的丟失、泄密。
二、拓展案源渠道的主要途徑
對反貪部門而言,案件線索是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線索,加大辦案力度也成為一句空話。切實解決制約案源匱乏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進一步拓寬案源渠道,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線索評估制度,充分發揮線索價值
線索評估制度可以整合人力資源,集思廣益。線索評估小組成員由自偵部門、公訴、偵監部門辦案經驗豐富的三至五名人員組成,對線索進行客觀、科學地評估決策,以期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并參與線索的初查和案件偵查階段的分析討論,協助辦案人員制定偵查和審訊預案,從而提高線索成案率。在評估的基礎上,反貪局內部要認真制作初查方案,把握初查的目的、原則及具體要求,注重偵查技巧,開展必要的調查取證工作,以確保現有線索的價值不輕易流失。
(二)加強舉報宣傳工作,擴大案源
為進一步加大辦案力度,解決當前自偵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提高舉報宣傳影響力方面取得新進展,就要積極拓展舉報渠道,引導群眾積極舉報,這是獲得案件線索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一是加強舉報宣傳,提高舉報質量。因地制宜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舉報宣傳活動,擴大宣傳工作效果,激發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反腐敗斗爭的熱情。要改進宣傳方法,注重宣傳實效,要深入開展專項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利用預防工作的優勢,在開展警示教育和其他預防工作的同時,宣傳舉報方法。二是切實做好檢務公開工作。查辦和懲處職務犯罪案件的社會效果不佳,從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的舉報積極性,因此要擴大檢察機關查辦職務案件的社會影響,調動社會各界同腐敗分子作斗爭的決心和信心,為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案件提供可靠的案源基礎。三是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力度。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力度是各級檢察機關必須重視的問題,辦案人員一定要提高保密意識,從舉報人的角度出發,杜絕對舉報人不利行為。切實采取措施,努力做好保護和獎勵舉報人工作,依法維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三)不斷提高干警素質和自行摸排線索的能力
鑄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反貪隊伍,是當前應對嚴峻的反腐形式、完成繁重反貪任務的迫切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職務犯罪出現科技化,知識化傾向,這就需要辦案干警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多方面的綜合知識。
職務犯罪的本質特征和構成要件是利用職權,它伴隨著權力應運而生,也是社會熱點問題,因此偵查人員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特殊的嗅覺,并且要有偵查成案的意識,不斷探索發案規律,事事留心,察微辨細,發現有用的信息和線索。要求辦案人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樹立同職務犯罪作斗爭的信心和決心。要求辦案人員具有扎實的法律功底,在辦案實踐中不斷豐富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同時不斷更新執法觀念和知識結構,拓寬工作思路,克服消極被動心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出擊,廣辟案源。
有目的、有重點地與職務犯罪案件多發、易發的行業和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發現和掌握各種與案件線索有關的信息。通過開展個案預防工作,協助發案單位分析案發原因,查漏堵缺,建章立制,也可以從中發現和挖掘犯罪線索
(四)加強與有關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防止線索流失
審計、工商、稅務、財政以及信訪等相關職能部門往往是我們發現職務犯罪線索和信息的第一窗口,自偵部門應主動與這些部門建立相互協作和配合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與他們進行信息交流、情況互通,及時掌握和了解這些部門的涉案信息,這是拓展獲取案件線索的另一通道。此外,還應主動與紀檢、監察等部門建立職務犯罪案件線索的移送制度,確保職務犯罪行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查處,防止案件線索的流失,最大限度獲取案源信息。
(五)建立檢察信息聯絡員制度制度
為更準確的獲得犯罪情報信息、節約司法訴訟成本,基層檢察院反貪部門可以從社區、新聞單位和易滋生職務犯罪的有關部門和行業中物色“檢察信息聯絡員”。對所聘用的信息人員應進行必要的培訓,賦予相應的任務,確保信息人員能及時反饋所在部門、單位的貪污賄賂等案件線索,同時提供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況、社會關系、活動規律、個性特征等情況,為偵破案件提供證據來源或直接提供證據,為檢察機關辦案提供幫助。對于有突出表現的“線人”,應給予獎勵,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六)利用網絡,開辟案件來源的新途徑
要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對擴大案件來源的重要作用,要積極適應網絡社會的形勢,充分用活網絡資源,開辟網上舉報網站,安排專人定期訪問一些網上論壇,重視人民群眾在現實中不敢講、不想講、不能講而到網上暢所欲言的發言,從中發現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