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守旺
新版二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九個單元,外加“數學好玩”、整理復習和總復習。除了“情境+問題串”的整體編寫特色外,二年級上冊教材還具有如下特點:1.落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2.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習內容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3.學習素材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練習層次更加清晰,題型更加豐富,有利于學生鞏固和理解所學知識。5.直觀模型更加豐富,有利于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
一、第一單元《加減法》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原來在第三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之所以把這個單元后移,主要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小,對于比較復雜的計算理解起來有困難。本單元三節課的主情境圖均有修改,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問題串,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與第三版教材比較,主要的變化有以下幾點:1.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圖,正文中主情境圖數學信息更加突出,版面安排更加合理。2.問題串的設計與小學生的思維同步,真正做到便教利學。3.教材中增加了學生之間對話與交流的環節,通過這樣的環節,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讀別人的想法。4.每節課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5.根據一線教師的建議,去掉了不必要的插圖,補充了一些數學理解的題目和聯系拓展的題目,使題型更加多樣,素材更加豐富。
二、第二單元《購物》
本單元是在大部分學生已有購物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原來第三版教材安排在一年級下冊進行教學,考慮到學生年齡較小,兌換人民幣過程中的計算有一定困難,故第四版教材移到了二年級上冊教學。二年級的小學生購物經驗更豐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會更加自信。
與原來第三版教材比較,主要的變化有以下幾點:1.壓縮了每節課的主情境圖所占的版面,重新設計了問題串。2.在“買文具”和“買衣服”兩節課中進一步落實了學生付錢和找錢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經歷認識和使用人民幣的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3.適當增加了每節課的練習量,增加了如何付錢的練習,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適時補充了與人民幣有關的數學文化內容。
三、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
本單元教材在編寫時努力實現數學教材的編排順序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符合,把數學知識的邏輯順序與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恰當地結合起來,使教材真正成為小學生數學學習與發展的有效載體與工具。本單元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圖,按照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過程重新設計了問題串。
與第三版教材比較,主要變化有以下幾點:1.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經驗的積累,數數活動更加充分。結合數數的活動,進一步積累與乘法相關的活動經驗,感知乘法的生活原型。2.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義,溝通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系,教材在附頁部分增加了點子圖。還專門設計了“有多少點子”一課。在教學中通過“橫著數”“豎著數”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通過用兩種方法表示同一個算式,進一步加深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
四、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
這是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圖形的運動經驗而專門增加的一個單元。主要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圖形認識的經驗,溝通圖形和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為學生三年級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本單元主要是組織學生活動,定位在“初步感知”與“積累經驗”,“平移”“旋轉”與“對稱”等概念不必告訴學生。
五、第五單元 《2~5的乘法口訣》
教材將口訣的編制建立在解決問題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本單元的主要變化如下:1.調整了原來教材的編排順序,先學5和2的乘法口訣,再安排一節5和2的練習課。(原來第三版教材是學完5的乘法口訣后就安排了一節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2.重新梳理了問題串,使問題更加有層次。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谠E的設計與編排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教材的呈現方式是——在現實情境中提煉數學問題→按乘法意義把幾個幾寫成乘法算式→根據乘法算式編出相應的口訣。3.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口訣,教材中增加了點子圖和實物圖,在問題串中增加了“如何記口訣”的環節。4.注意選擇形式多樣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對口令、數線圖、圈一圈、兒歌、游戲等。注重在實際應用中鞏固乘法口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增加了結合點子圖“圈一圈、數一數、說一說”的練習。
六、第六單元《測量》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長短”,并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
本單元的主要變化如下:1.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度量的經驗,教材增加了“教室有多長”的測量活動。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2.所選素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所組織的測量活動學生更加感興趣。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測量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測量的興趣。3.更加重視幫助學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例如,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1米有多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或1米;先估測再測量一些熟悉的物體的長度,或者選擇適當的長度單位來表示一些熟悉物體的長度等,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抽象的長度單位厘米或米,變成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具體的東西。
七、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本單元的主要變化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為了幫助學生積累除法的學習經驗,教材安排了“分物游戲”“分蘋果”與“分糖果”,通過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分物的經驗,為進一步學習除法知識打基礎。2. 以“平均分”為主體將兩種分法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根據具體的問題情景來分,有利于培養兒童問題解決的能力。3.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分的過程和結果,在正文中增加了學生作品。4.注意到數學文化的滲透。
八、第八單元《6~9的乘法口訣》
本單元的主要變化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對主情境圖進行了修改,使圖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更加明顯。2.增加了直觀模型的運用,如點子圖、數線等。以數形結合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數感,提高乘法口訣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含量。3.在口訣教學中注意通過直觀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口訣之間的內在聯系。4.練習中增加了數學理解的題目。
九、《數學好玩》
重新設計了“綜合與實踐”的內容。教材安排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以及其他學科的聯系,認識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對數學價值的初步認識;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彼此交流、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班級舊物市場”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加減混合運算、認識人民幣、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乘法口訣、用乘法口訣求商和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本次活動的定位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好玩”。讓學生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測量,把厘米和米的認識與學生自身的實際相結合,再與用工具測量進行對比,很容易激發學生測量的興趣。
十、第九單元《除法》
本單元的主要變化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對“長頸鹿與小鳥”一課的主情境圖進行了修改,把原來第三版教材中的“小兔安家”一課進行修改后成為“試一試”第1題,在“試一試”第2題中設計了“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為今后學習試商打基礎。在“長頸鹿與小鳥”一節中,教材通過“點子圖”“數線”和“列表”等方法展示學生的不同思考過程,把內部語言外顯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在列式計算中,展示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如連減、用乘法口訣等),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建立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2.原來第三版教材中“游樂場”一課改成了“農家小院”一課。所選的素材是農村素材,通過本節課綜合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通過引導學生對情境圖進行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