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經驗總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對教師如何使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進行研究,提出了兩個建議:(1)靈活運用,追求實效;(2)補充完善,彌補不足,旨在為教師正確使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材;保護與幫助;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26-02
教難度大的教材,特別是體操類教材,保護與幫助是必須的。但在參考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時,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里的保護與幫助一般是提示性的。但具體運用環(huán)境 (如對象、技術水平、場地、器材等) 非常復雜,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實際, 靈活地運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 才能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提高教學效果。
一、靈活運用,追求實效
教師的保護與幫助能力是教師業(yè)務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關于保護與幫助,教材中都有說明, 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能生搬硬套,應注意靈活使用。在平常教學中,靈活運用保護與幫助應注意以下三點。
1.學生的保護與幫助需要單獨學習
目前,我們在采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進行教學時,往往只講解、示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并沒有單獨安排時間讓學生練習。在體操教學中,我們也看到部分教師很認真地講解、示范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學生也很仔細地聽。但在練習時,由于保護與幫助的學生動作不熟練,課堂有時險象環(huán)生。這給大家提出一個問題:保護與幫助也是技能,這種技能僅靠講解和示范并不能使學生掌握。觀察只能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要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技能必須靠不斷的練習。因此,在危險性項目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示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而且要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學習,使學生先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才能防患于未然。比如,在常態(tài)課中,筆者在講解、示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后,組織學生進行“意念練習”,即頭腦中反復想象保護與幫助的站位、時機及方法。接著,組織學生集體聽教師口令徒手練習,如聽到“站位”的口令,學生迅速按保護與幫助的站位站好,聽到“幫助”的口令,學生迅速練習幫助的方法。一段時間后,筆者讓課前參與培訓的幾個體育骨干做技術動作,其他學生體驗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雖然這樣安排會耽誤一部分時間,但筆者覺得有以下好處:(1)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技能也是新課程的目標之一;(2)學習保護與幫助方法的過程,其實也是增進友誼、培養(yǎng)責任心的過程;(3)熟練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能增強同伴練習的信心,提高教學效益。
2.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保護與幫助
保護與幫助包括兩部分,幫助包括站位、時機和方法,而方法又涉及到手法和助力大小等。眾所周知,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術基礎等存在差異,與之對應,保護與幫助的站位和方法也應體現(xiàn)差異。可教材中的保護與幫助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如站位相同,助力和手法一樣等。如果我們不加思考、不作處理地采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進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
首先,要區(qū)別對待。第一,在單元的層面區(qū)別對待。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一般是提示性的,而教學內容以單元的形式出現(xiàn),在單元的每次課中,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應該有所區(qū)別。一般來說,學生的動作處于泛化階段,建議以幫助的方法為主,保護的方法為輔;學生的動作處于分化階段, 應采用幫助與保護交替使用的方式;學生的動作處于動力定型階段, 應以保護為主,幫助為輔。第二,在課時的層面,保護與幫助要區(qū)別對待。在一堂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站位和助力。對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以保護為主,幫助為輔,即使采用幫助方法,助力要小;對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教學中采用幫助的方法,助力要大;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要求采用幫助的方法,但助力要適當,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學生體驗動作。還有,在一堂課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練習步驟選用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如在山羊分腿騰躍第一次課中,當學生進行短程助跑提臀分腿練習時,保護與幫助者應站在山羊近端,雙手頂練習者雙肩,目的是防止前倒。當學生嘗試過山羊時,保護與幫助者視學生基礎選擇站位。如學生基礎差,教師站在山羊近端,學生過山羊時,雙手握練習者兩大臂,順勢上提,同時保護與幫助者順勢后撤腳步。如學生基礎較好,保護與幫助者站在山羊側前方,當學生過山羊時,一手扶背,一手扶腹部。
其次,要細化。我們知道,保護與幫助的作用不僅是幫助學生完成動作,消除恐懼心理,而且還要在學生練習出現(xiàn)危險時,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安全。但我們有時只關注幫助的細節(jié),而忽視保護的細節(jié),忽視學生練習時可能出現(xiàn)的失誤,從而導致許多不該發(fā)生的傷害事故。因此,在采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時,我們要考慮得仔細些。不僅要考慮熟練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而且要考慮在保護與幫助時,學生會在什么地方容易出危險, 出危險后我們怎么保護等等。只有考慮周到, 才能遇事不慌, 正確解決。
3.要適時調整保護與幫助的方法
由于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來源于體操書,而體操書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一般針對優(yōu)秀運動員,可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與運動員難以比較。因此,我們在采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筆者上“掛膝后倒回環(huán)”一課, 其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是“杠下翻握練習者手腕, 后倒時托臀部, 使其腹部靠杠, 回環(huán)過杠下垂直部位后, 一手托腿制動, 一手扶肩抬上體”。在給平行班初三(9)班上課時,采用這種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感覺用不上力。分析原因,是學生初學時心理負擔過重,害怕和膽怯導致上體不敢主動后倒, 出現(xiàn)拉臂、上體前壓、身體縮成一團往下掉的現(xiàn)象, 無法獲得足夠的擺動動能而導致動作失敗。所以書本上的保護與幫助在這里就無法解決這個難題。其實,在這個階段, 上體大膽后倒“梗頭”非常重要。針對此問題,我在給初三(8)班上課時將保護與幫助方法調整為:杠側前方站立,當肩前移, 身體后擺后,一手扶在大腿后側幫兩腿前擺, 另一手推肩助力幫后倒”。在運用此保護與幫助方法的同時,還要求保護與幫助者同時語言提示練習者“梗頭”。
二、補充完善,彌補不足
我們知道,學習一個內容,特別是難度大的內容,除了他人幫助外,還需要其他的保護與幫助。而仔細翻看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上只有幫助的方法(一般是他人幫助的方法),缺少他人保護、自我保護與幫助以及器械幫助的方法等等。這種單一的保護與幫助有時不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的實際,在采用教材上的保護與幫助方法的同時,補充完善其他的保護與幫助,以補充教材上保護與幫助之不足。如,在山羊分腿騰躍教學中,如果僅采用教材上的方法,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確保學生安全。因此,筆者結合山羊分腿騰躍的特點,又補充了三種保護與幫助的方法:(1)補充自我保護的方法;(2)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補充了心理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例如,學生不敢練習動作,教師要采取鼓勵的語言幫助學生。學生練習失敗,教師要采取語言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等等;(3)根據重難點,筆者補充間接幫助的方法。如針對大多數學生推手不及時的問題,采用形象的語言(雙手撐在燒紅的鐵板上)引導學生快速推手。針對部分學生過山羊時兩腿分腿幅度小的現(xiàn)象,采用在山羊兩邊拉橡皮筋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由于筆者補充和完善了山羊分腿騰躍的保護與幫助,因此,該堂課獲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