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俊宇 陳美含

國際化呼喚現代政府文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生活也開始面對越來越多的國際化要求,這不僅體現在管理體制和行為方式等政府文化的外部層面上,也深刻地反映在政府管理觀念、管理哲學等政府文化的核心層面,而后者卻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從廣義上講,政府文化包括受政府行為影響的廣大民眾對政府的看法、觀念以及在政府行為影響下的行為趨向等外部文化和社會環境因素,兩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政府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態一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演進形成的,有著極強的滲透力、遺傳力和凝聚力,它常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公務員的行為,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政府和政府官員。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形態,形成了不同的政府文化。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形成了與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形態相適應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不能否認,即使在今天,以專制、封閉、保守為特征的封建政府文化,對當下的政府文化仍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舊的政府文化常常伺機利用制度轉型中的空隙,侵蝕立足未穩的先進政府文化。目前,在我們政府管理活動中出現的“潛規則”和腐敗現象,大都與這些文化侵蝕有關,如在權力歸屬上把公共權力當成私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在用人上的裙帶關系,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工作作風上的“一言堂”,以言代法;在行政決策上的獨斷專行,不講程序等等。這些不正之風已經嚴重阻礙我國創新政府管理制度的努力,必須及早培育現代政府文化,限制和清除舊的政府文化造成的不良影響,為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制度保障是關鍵
現代政府文化與傳統政府文化相比有著質的不同,這要求我們在深刻反思傳統政府文化的基礎上明確目標:現代政府應是民主法治、有限責任、公開透明、服務健全的政府?!懊裰鞣ㄖ巍币笳賳T依法行政,改變權力不受約束的狀況,將政府干預市場和社會生活程度局限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有限責任”要求政府權責一致,發揮各種社會組織和全體社會成員的作用,摒棄政府包辦一切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做法;“公開透明”要求政府政務公開,信息透明,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杜絕暗箱操作;“服務健全”要求政府在進行行政管理時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對全社會提供健全的服務,既為占有較多的社會資源的人服務,也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服務,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
首先,落實憲法和法律所賦予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力,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僅要在理論上和法律上確認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還要在實際的政治運行機制和政府活動中予以保障。使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參與,在實踐中獲益,提高參政素質和參政水平,從而使政府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運行,執政為民。
其次,提高公務員素質,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念、德才兼備的公務員隊伍,建立精簡、廉潔、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治政的關鍵在于治吏,政策、法律和制度最終要靠人來實施,施政的結果如何,關鍵在于公務員素質的高低。在企業文化的建立和形成過程中,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另外,還要抓好新上崗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培育其先進的行政理念和意識,最終使先進的政府文化在整個公務員隊伍中發揚光大。
第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創建人民滿意的政府服務。因為政府公信力是取信于民、播信于世的基礎,是政府競爭力的核心,也是政府文化建設的核心。加入WTO以后,表面上是國內企業面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其實背后是各國政府的較量,是政府公信力和效率的比拼。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以及經濟和社會秩序,關鍵是政府要有公信力,這樣才能令行禁止。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轉型、信用缺失、市場秩序混亂的情況下,政府應該而且必須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培育現代政府文化基本原則
首先,以政治文明為最高價值取向。我們在現代政府文化建設上面臨眾多的選擇,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要以科學態度運用馬列主義的國家學說的基本原理指導實踐,不拘泥于個別具體論斷。在政府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和先進價值觀,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執政理念,擺正政府和人民的關系,自覺接受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執政為民作為建立現代政府文化的根本目標,把現代政府文化建設作為新世紀建設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環。
其次,吸收各國政府文化建設的成果。要保持和繼承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良傳統和制度成果,同時要結合國際上的實踐范例,重視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要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批判地學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行政文化,吸收當今世界現代政府管理中帶有共性的東西。批判中國封建政府文化,也不排斥繼承其中好的東西,例如,中國傳統政府文化中的注重政府官員的道德教化,提倡“以吏為師”、“以身作則”,只有繼承中國傳統政府文化的精華,才能保證現代政府文化的民族性和凝聚力。我國政府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表明,無論是繼承傳統還是引進優秀的外來文化,都不能采取簡單的“原封不動”和“拿來主義”方式,要做到有所取舍。
第三,建立以“治官治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法律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府文化。使行政機關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和來自外部權力機關的監督制約、司法機關的司法審查、社會輿論監督共同發揮作用,改變政府官員權力不受制約或制約乏力的狀況,通過制度建設培育現代行政文化。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形成了“行政權獨大一方”的政府文化,新中國在短期內建立計劃經濟體制也是依靠行政權力完成的,目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是靠行政權力推進的。當前,解決體制轉型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加快轉型步伐,客觀上仍然需要繼續借助行政權力,這種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現實需要,使得現代政府制度和文化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矛盾。需要以高度的智慧,準確把握政府文化建設的目標進程,分步實施,掌握好平衡點。針對當前工作中的難點,要特別強調加大行政法規實施的力度,改變有法不依的問題,真正把改革開放以來在行政法領域制定的有關保護公民和法人權益的法律落到實處,并根據政府職能的國際化轉變,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建設,加強新法律法規的制定,鞏固改革的成果。
第四,加強制度建設。文化和制度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文化是制度賴以生長的土壤,制度是物化了的文化的存在形式,制度一經確立和鞏固,又會對文化的演化發生深刻和持久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長期性和決定性。目前,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都是與某些制度和體制上的弊端密切相關的。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以先進的政府文化為指導,進行制度創新,以制度為保障,否則,任何先進的政府理念都無法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第五,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當代信息和傳媒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政府的治理方式。要進一步重視對新技術研究與應用,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履行監管職能,提高工作效能,確保各有關信息系統優化運行。電子政務的興起對政府權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大的公開性、高度的規范性和服務的廣泛性。它對樹立現代政府觀念,簡化政府管理流程,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客觀評價政府及其公務員的績效,保障公眾的知情權,擴大公民監督的范圍,實行“陽光行政”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如此,它還為人民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為培育現代政府文化提供了動力。因此,發展電子政務不僅是改進政府服務技術上的要求,更是現代政府文化建設的要求,應予大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