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以賽 盧興永



摘 要:近三年,寧波市一直將引體向上作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抽查項目。經過組內體育教師幾年的摸索和互相學習,同時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生理特征,總結出,引體向上練習是一個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將有效快速地提高引體向上成績。
關鍵詞:引體向上;質量;量變;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66-02
引體向上是中學體育測試和中考必測項目之一,主要是測試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發展水平。測試方法:受試者跳起雙手正握杠,兩手與肩同寬成直臂垂懸。靜止后,兩臂同時用力向上引體,上拉到下頜超過橫桿上椽為完成一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引體向上測試初三學生22個能得滿分,大部分學生幾節課練習下來還是1個也拉不上去,明顯表現出上肢力量不足。我校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初三學生平均成績超過9.4個,個別學生甚至能超過35個。筆者認為提高引體向上成績的練習分為兩個過程,一個是質的飛躍,從不會到能拉一個;二是量的提高,從一個到多個。下面筆者就結合實踐談一下引體向上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同行進行交流。
一、質的飛躍
1.學會擺動
先讓學生學會擺動。兩人一組,幫助者一手搭在臀部,一手搭在腹部。練習者握杠后,兩腿并攏,全身盡可能放松。以髖關節為支點,前后擺動,兩腿禁止發力,前擺時,雙腿向前屈髖,后擺時,雙腿自然屈送髖。在幫助下,擺動協調后,學生自行擺動練習。建議學生擺動的幅度不要太大,主要目的是放松全身肌肉,重心始終垂直于地面。
2.擺動引體向上
握杠后,先兩腿前后擺動,兩次擺動后借助后擺的力量,迅速屈髖制動,同時雙手用力上拉。此時借助擺動的慣性,基本上能夠拉到眼睛與單杠平行的位置,然后重復練習。這個擺動引體向上練習協調后,一名學生托在練習者腹部,在向上拉的瞬間幫其往上拖。
3.單杠跳起引體向上
單杠的高度以學生雙腳能垂直于地面為宜,兩手握杠做引體向上練習。練習時,腳跟蹬地同時兩臂迅速向上拉起,拉到最高點時盡量控制住幾秒。練習時,蹬地力量小,兩臂屈收力量要大。
4.雙杠上的輔助練習
練習者先直角坐在地上,然后雙手抓住雙杠的其中一根杠,如果身高矮抓不住杠,可以臀部離地,要求手、身體必須垂直于地面。用力往上的同時,兩腳跟觸地向后一點一點的退,盡量不要借助下肢的力量。整個練習過程身體始終保持垂直于地面。每組練習到手臂發脹為止。
練習者先跪在地上,雙手抓住雙杠的其中一根杠,然后臀部往腳跟靠,手、身體成自然下垂姿勢。另一名幫助者雙手托住練習者的腳背,當練習者用力往上拉到最高點的時候,微微給點力往上送。幫助者同時調整練習者身體是否處于垂直位置,并鼓勵練習者再堅持多做幾個。
對于一個都不能完成的學生而言,單獨完成懸杠非常困難。可以利用上一個練習方法,幫助者托住其腳背,練習者拉到最高點后懸住。每組練習到雙手發抖放下,再繼續下一次拉杠懸杠。
5.利用學校的場地器材
完成引體向上動作首先依靠胸大肌、背闊肌的收縮合力,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然后依靠肱二頭肌、肱肌和肱橈肌的收縮合力,繼續拉軀干向前靠攏,使頭頸引升超越單杠杠面,將單杠拉至鎖骨部位,完成引體向上動作。因此做引體向上練習,主要靠胸大肌、背闊肌和肱二頭肌的力量,同時根據引體向上肌肉發力的順序原則,巧用學校的器材針對性的發展學生的力量。
將橡皮筋掛在云梯上,雙手正握橡皮筋,然后垂直拉至胸前一次,背后一次。
每次練習到肌肉微微發脹為一組。同時根據練習者的能力調整橡皮筋的松緊度。
用4米長的麻繩折成兩段,穿過杠鈴片,另一邊綁住體操棒。體操棒與杠鈴片的距離最好保持兩三個橫杠距離,以免碰到受傷。然后正握體操棒用力往下拉至胸前一次,背后一次。每次練習10~15次感覺肌肉發脹為宜,根據練習者的能力調整杠鈴片的重量。練習結束后將體操棒垂直于橫杠放,以免繩子滑下重新安置器材。
二、量的提高
引體向上的練習相對比較枯燥,根據中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心理特征,結合教師的引導制定運動處方,有效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是提高引體向上數量的關鍵。
1.游戲比賽法
一種方法是:將學生隨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組,提出練習的要求,本組所有的同學都要參與,不允許有替代練習者。在練習結束時,把每組每位學生完成的個數相加,看哪個組累積做得次數多,多的那個組獲勝,否則為負。這樣學生們為了集體榮譽,都會盡力去做,他們的練習也非常投入,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另一種方式是: 將學生隨機分成人數相同的兩組,每組學生既有體質好的,也有體質弱的,但總體上來講,相差不大。在練習前講清練習要求和方法,先指定一組隨機抽取一名學生,然后讓該生去點名挑戰另一組的一名學生,也就是兩組同學一對一的挑戰,挑戰成功者得2分,失敗者得1分,棄權得0分,每位同學只能參與一次。每組組長根據本組每位學生的情況,共同商討戰術,即哪位同學去挑戰誰,保證本組同學都能發揮出最佳水平,以達到本組的最終勝利。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被調動起來了,團隊的協作精神、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
2.捆綁法
一種形式是:學生捆綁法,將班上最好的學生與最差的學生捆綁在一起,利用課內課外結合練習,優生幫助、鼓勵弱生提高,最后兩人成績的提高納入學期的考核。另一種形式是:練習內容捆綁法,將引體向上練習與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學生感興趣的項目進行捆綁,利用興趣是參與的原動力原理,使學生忘記疲勞,激發學生練習的欲望。
3.上肢力量的練習
(1)小杠鈴頸后推舉練習法
雙手寬握杠鈴于肩上,兩腳前后開立。練習時,兩腿稍用力,同時兩臂經頭后向上伸直,上體保持直立,還原時在杠鈴落肩瞬間稍彎曲雙腿緩沖,依次反復上舉。注意重量要適當,逐漸加重量。
(2)小杠鈴胸前快推練習法
雙手握杠鈴稍窄于肩,放在鎖骨處,兩臂彎曲,兩手心向前,兩腳前后開立。練習時,兩腳前后交換跳起,同時兩臂協調上舉伸直至還原,連續練習。
(3)杠鈴直臂屈伸練習法
雙手反握杠鈴于體前,身體直立,兩臂伸直。練習時,兩臂同時向胸前方屈肘,至杠鈴于胸前,此時拳心向內,稍停后,再慢放,依次練習。整個練習過程上體盡量保持正直。
(4)俯身飛鳥
手持啞鈴,兩腳開立比肩稍寬,身體向前,屈體至上體與地面平行,肩部保持平直,身體重心落在腳跟的垂直上。兩拳眼向前,持啞鈴下垂于腿前。隨即吸氣,持啞鈴向兩側舉起,至與肩平行時稍停。再呼氣,持啞鈴慢慢放下還原至兩臂下垂姿勢。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量的提高同時仍需要質變的輔助性力量訓練。不論運用何種姿勢、方法,必須認真充分地做好準備活動。與準備活動相對應的是練習后的整理活動,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因此,特別注意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免受傷。引體向上練習可與其他部位的練習交替進行,發展與引體向上相關的腰腹肌等力量,促進身體協調、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