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青 趙金梅
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大學新生處于一種渴求交往、希望理解的心理發(fā)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個性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感、歸屬感及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探究大學新生的人際交往狀況,引導大學新生建立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素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心理正常發(fā)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條件之一。對于大學新生來說,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對象及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更渴望彼此之間的交往和理解,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學生學會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方法,掌握其途徑,無論是對在校期間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是對畢業(yè)后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大學新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90后走進大學校門,他們幾乎都是獨生子女,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有著較好的自我認識,有主見,自信心強。但是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和兄弟姐妹一同成長,所以對父母有很強的情感依賴,而與他人的分享能力相對差。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往往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團結協作能力較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以自我為中心。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新一代大學生的生活風格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不斷增大,以自為我中心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以自我為中心者,對人或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交往中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與行為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在待人、接物、處事當中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而忽視別人的處境和利益,很難與別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自我封閉。這種類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愿讓別人了解自己,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往往持一種孤傲處世的態(tài)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心理上人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閉起來;另一種情況是雖然愿意與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卻無法讓別人了解自己,這樣的人一般性格內向孤僻,不喜歡與他人接觸,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
自卑、嫉妒等負面傾向。有些同學剛剛來到大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與此同時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所以不愿也不主動與人交往,有時即使別人主動與之交往,也覺得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不敢與人交往,慢慢的對此感到漠然,不再與人交往。
同時,不少大學生在中學時都是學習尖子,而在人才薈萃的大學校園,大家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強弱勝負都要重新定義,但有的同學看別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便嫉妒起來,甚至與之為敵,不愿也不屑與之交往。還有些同學雖然各方面能力很強,但是他們太過于鋒芒畢露,干什么事都走在前面,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tài),最后大家都敬而遠之,影響其交往。
重虛擬輕現實。現如今,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際日益增多。網絡虛擬交往具有兩面性,在擴大人際交際范圍與對象的同時,也容易使大學生忽視現實的人際關系,表現為逃避現實的心理現象。網絡虛擬交往雖然可以傳遞思想和情感,但無法感受到現實人際交流的情感色彩,長此以往必然引起交往者的情感匱乏而趨向冷淡。加之,大學生一旦在現實交往中受阻,就會轉向虛擬世界里尋求安慰和滿足,淡漠面對現實人際環(huán)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更加沉溺于網絡,脫離現實,最終將導致退縮孤僻、自我封閉,致使人際交往出現淡漠與疏離。
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問題產生的原因
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生活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位為獨生子女,自幼受到父母寵愛,家長的過分呵護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遷就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的意識,對與人交往中的許多問題不知所措。
學校教育的原因。長期以來,許多中小學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過分追求分數與成績,而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大學生高智商、低情商的現象,往往處理不好與他人相處、溝通、交流等問題。
對新環(huán)境及新的學習方式的不適應。中學人際交往的圈子相對狹小和單一,而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相互之間的了解磨合需要一定時間,這就要求交往方式要有所轉變。有些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方式與對象的改變會難以適應;有些由于缺乏交往技巧等原因,常難以建立友好的關系,因而出現了青年期特有的不安、煩惱、寂寞和孤獨,甚至有些新生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
同中小學的學習方式相比,大學要求大學生有更自覺的學習態(tài)度,有獨立支配時間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有比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鉆研精神,而一年級新生在中學時往往缺乏這種必要的訓練和準備,習慣于教師的灌輸和安排,不會支配時間,聽課抓不住重點,記不來筆記或記不全筆記,不會科學地、充分地利用圖書館來進行學習,這樣由于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帶來迷茫、焦慮,甚至產生挫折感,進而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
大學新生建立良好人際交往的方法
針對當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需要的矛盾,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學會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要正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既不清高,亦不妄自菲薄,又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同時,正確認識自己也包括正確地“接受自己”或者說“悅納自己”。不能悅納自己的人,也很難做到正確對待別人。如對自己的缺點不能接受的人會產生自卑心理,一旦在這種心理得不到緩解,對周圍人存在“敵對”的情緒就會成為人際交往中的障礙,交往過程中很難做到真誠和坦蕩。
引導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大學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升個人人格魅力的同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還應把握平等原則、尊重原則、誠信原則,做到主動熱情、寬容大度,這樣可以快速的拉近彼此的距離,有利于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
此外,從高校角度來說,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角色適應和扮演能力,學會正確地處理各種關系。同時要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檔案的建設工作,在充分利用傳統的門診、電話、信函、現場等咨詢方式的同時,大力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引導大學生學會調整不良交際情感,要提升大學生的情感境界,維護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