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偉
這樣吃棗更健腦
常言道“日食三棗,健康不老”。老年朋友只需每天吃三枚大棗就有極好的養生功效。大棗色紅入心,肉黃入脾,補益心脾具有上佳功效。
紅棗也被稱為大棗、棗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分、胡蘿卜素、維生素B、C、P及磷、鈣、鐵等,有維生素丸的美稱,有較強的抑癌、抗過敏作用。紅棗內含有環磷酸腺苷,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紅棗還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食棗后心血得以調養當然可以改善老人的精神狀況。
更重要的是在食用大棗之后,不要將棗核過早吐出,而是要含在口中慢慢吮食果肉,尤其是要含在舌下慢慢滾動,到果肉盡無、口中津液滿滿時,將津液徐徐咽下,再將棗核吐出,就達到了養生的最大目的。“聚津成精”,棗核的吮食不僅可以調節脾胃,更可以補益腎陰,從而充溢大腦髓海,改善老年人的大腦功能狀態。
艾灸神闕促供血
艾灸已經日益被人所接受。但是針對老年人來說,艾灸肚臍具有神奇的預防老年癡呆的功效。肚臍又稱為神闕,是人體中神所居住的宮殿,可見本穴與人的精神關系非常密切。在此,提出一種非常實用的保健方法,那就是艾灸神闕穴。方法是用普通艾條一根,點燃一端后,置于肚臍正上方2~3厘米處懸灸15~20分鐘,每天1次。也可以取0.2~0.4厘米厚的鮮姜一塊,用針穿刺數孔,蓋于臍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點燃施灸。每次3~5壯,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點鐘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類經圖翼》卷八曾載有,在神闕穴行隔鹽灸,“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如用于保健,可取干凈食鹽適量,研細填滿臍窩,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最好與神闕穴隔姜灸配合使用,以防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現代研究表明,艾灸神闕穴可以直接促進大腦供血,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血氧含量。
每天足浴把腦健
足浴,就是足部溫浴,是足療的一種,屬于中醫外治法。長期堅持足浴能增強體質,預防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足浴療法源遠流長,源于我國遠古時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中醫認為腎經經脈起始于足部,涌泉、照海、水泉、太溪、復溜等腎經要穴均分布在足、踝部。腎主骨生髓,如果每天足浴,這些補腎效力很強的穴位,確實可以有效地調整老年人的髓海功能,改善其精神狀態,起到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推薦大家多用熱水足浴,水溫可在36~43℃之間,一般不超過45℃,最低不低于36℃。足浴時,應準備一只水溫計隨時測量水溫,水溫低時應隨時添加熱水。足浴一般每日2次,首次足浴應于晚上進行,第二次于次日早晨進行,每次足浴的時間一般為15~30分鐘,如有需要可延長至40分鐘左右。
足浴方式有高低位之分,低位足浴最常用,是將水或特制藥液浸至踝關節附近,適用于足部并可以調節全身,最好用木制足浴盆,浴盆底部的直徑以能納入雙腳為宜,高度約15厘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熱水足浴的確可以起到舒經活絡、溫暖全身的作用,但也并非人人適合。如下人群不適合足浴:嚴重心臟病患者、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腦溢血未治愈者或出血性疾病,敗血病等患者、對溫度感應遲鈍或失去知覺者、嚴重血栓患者、孕婦、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