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Fung

等到明年谷歌眼鏡向公眾開放銷售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它的昂貴是多方面的(編注:開發者版本的谷歌眼鏡售價1500美元)。為設備本身支付的費用自然不必說(無線運營商不會采用賣手機的方式,推出低價的合約機),消費者還需要購買更大更快的流量套餐。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給國家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增添新的巨大壓力。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切,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谷歌眼鏡是如何聯網的。谷歌眼鏡本身不能使用蜂窩數據,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它通過用戶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作為移動熱點,利用這些設備的流量上網。
美國Verizon公司曾對網絡共享服務每月額外征收20美元的費用,直到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做出相關規定后才改為免費。現在這些流量都將從套餐總額中扣除。AT&T公司則專門開設了網絡共享的流量套餐,與普通的蜂窩數據分開計算,但最高每月要額外征收50美金。
其實,互聯網在十年前也經歷過一次類似的轉變。那時消費者紛紛去購買能將一個網絡接入點分配給多個終端的無線路由器,而早已習慣于向住宅內每一個終端都收取費用的電話公司就傻眼了。時至今日,美國大多數住宅寬帶提供商會免費送住戶一個無線路由器。
可以看出,現在的情況與過去是多么相似:當年的Wi-Fi允許多臺電腦共享一個互聯網賬戶,如今的手機運營商也將成為可共享移動寬帶網絡的主要銷售商。
殺手級的設備
那么,一個網絡共享的世界會是怎么樣的呢?很遺憾,有關于網絡共享發展狀況的數據少得可憐。無論是監測著全球網絡通信狀況的阿卡麥(Akamai)公司,還是每年都會研究全球寬帶發展趨勢的思科(Cisco)公司,抑或是進行著互聯網調查項目的皮尤(Pew)調研中心,都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粗略的估算。10%的美國人表示,如果可能他們愿意體驗谷歌眼鏡,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這種對谷歌眼鏡的濃厚興趣(也包括對其他可穿戴設備的興趣,比如傳聞中的iWatch),將徹底改變網絡共享服務的現狀。網絡共享服務將會從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變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同時,如果FCC不要求所有的無線運營商都提供免費的網絡共享服務,將會給AT&T這樣的運營商帶來巨大的收入。
試想,如果明天同時有3500萬美國人拿到了谷歌眼鏡,這個國家的通信基礎設施會在一夜之間多承受多少壓力?前FCC副總經濟師、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格雷戈里·羅斯頓(Gregory Rosston)說,我們之前就見過這種情況:“iPhone改變了人們實際所需的流量,而這帶來了兩個結果:運營商提升了自身的承載能力,消費者為了數據花出更多錢。如果谷歌眼鏡流行起來,相似的事情還會再次發生。”
反過來,對無線數據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又會導致通信信道的擁堵。為防止這一情況發生,FCC明年的計劃是買漲廣播電視公司寶貴的無線頻譜,再將其拍賣給移動運營公司。這一交易計劃早已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是谷歌眼鏡以及類似設備的誕生促使其更早更干脆地完成。
網絡共享將變得更廣泛,但是很難精確預測它會帶來的結果。谷歌眼鏡比普通手機耗費的流量更多、更少,還是持平?以錄制一段5分鐘720p分辨率的視頻為例。因圖像質量設置的不同,上傳并經過壓縮后生成的下載或緩沖文件的大小在2.6MB到40.6MB之間。而其源素材,也就是谷歌眼鏡實際傳輸到網絡上的素材,可能比這還要大。
谷歌當然希望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使用谷歌眼鏡來拍照、錄像,就像使用智能手機那樣。但是,經驗也告訴我們,人們總能以一種開發者從未想過的方式利用他們的新技術。
Varity的凱文·凱勒(Kevin Kelleher)這樣說:“伴隨著谷歌眼鏡的發布,人們講故事的方式以及聽別人講故事的方式,都可能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也不僅僅局限于那些將生活片段上傳網絡的人,包括劇情片、紀錄片、電視節目、電視游戲在內的許多領域的原有秩序都將被擾亂,就算不是被現在的谷歌眼鏡,將來也會被別的技術擾亂。”
而所有這些文化輸出都需要與互聯網的連接。所以不光谷歌眼鏡會以這種方式流行,就如同羅斯頓所言,其他的可穿戴設備技術也有可能成為殺手級網絡共享設備,又或許它們會同時發力,給國家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帶來復合性的影響。
Wi-Fi 可以是答案嗎?
伴隨著通信量的急速增加,無線運營商需要盡其所能地減輕施加在通信網絡上的壓力。研究表明,到 2017年,46%的移動數據將通過Wi-Fi傳輸,而非3G或4G網絡。如果谷歌眼鏡真的會導致流量需求量大幅提升,這一數據將是十分重要的。
所有在機場或者咖啡店呆過的人都知道,這些公共場所的Wi-Fi網絡在高峰時間將會變得非常擁堵。電信業專家羅格·恩特納(Roger Entner)認為,谷歌眼鏡和其他相似設備可以使用支持更新Wi-Fi標準的無線功能模塊,幫助減緩這一擁堵情況(現在谷歌眼鏡所支持的仍然是2000年左右的標準)。
這就又讓我們想起了前面提到的頻譜拍賣。從廣播電視那里買來的頻譜有多少將被賣給其他公司,又有多少將被留下供藍牙和Wi-Fi等開放獲取技術使用,這些都是熱議中的話題。頻譜拍賣的最終結果將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決定移動技術的極限所在。反過來,人們如何使用無線可穿戴設備,也將決定電信公司們如何進行資源分配、是否進行戰略收購,同時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機會。
羅斯頓說:“我們不知道最后會流行的是谷歌眼鏡還是蘋果的iGlass什么的,這對運營商來說也無所謂。他們要么努力提升自己的承載能力,要么利用所謂‘資源匱乏來提高價格。而我認為他們會雙管齊下。”(Nonmarking編譯自《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