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吳霞
死容易生卻艱
2013年7月23日上午十點,一臉明媚的孫艷站在餐柜前,前來買面點的顧客絡繹不絕。開業三個月來,淮嫂包子鋪生意很好。這讓孫艷很受鼓舞,“這個包子鋪打開了我生命的一扇窗。”
十年前丈夫患白血病去世,用孫艷的話說,“天一下子塌了”。之前的孫艷,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相夫教子,日子平靜喜樂。可命運一下子把她推至生活的風頭浪尖,看著年幼的兒子、唉聲嘆氣的父母,孫艷跑到衛生間大哭一場,再抹干淚走出來,抱起兒子,開始打算生活。
做過幼教,跑過保險,兒子逐漸長大、懂得和她一起分擔生活困苦時,三年前,孫艷又被查出患了癌,“當時覺得生活怎么這么不公平”。已經沒了淚,獨自一人在家時,“疼得滿地打滾”。想過死,覺得死是最大的解脫,可是死之后呢?孩子成了孤兒,讓父母承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孫艷抱緊自己,“既然已經如此,還能再壞到哪里去?”咬緊牙關的孫艷,要為了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堅強活下去。
去上海做手術,孫艷微笑著走入病房,那些由丈夫和親人陪著的患者在手術前嚇得站都站不起來,她鎮定自若,給病友們講笑話,像個大活寶。經歷過生死的孫艷,已經不再懼怕死亡,她要向命運和生活挑戰,積極快樂地生活。
自立才是根本
2013年年初,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婦工委工作人員找到孫艷,將她納入“蘇馨港灣”陽光行動——單身母親支持計劃項目的幫扶對象。當工作人員問她需要什么幫助時,孫艷第一反應就是錢。需要錢,這是眾多單親貧困母親普遍存在的問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不穩定,經濟捉襟見肘。但孫艷回頭一想,“錢會花光,還是會窮,我需要的是自立。”
思來想去,孫艷覺得自己包的包子不錯,可以開個包子鋪。“以前社區搞鄰里節,大家一起為社區的孤寡老人包包子,老人們都夸我們包子包得好,色香味俱全。”于是,在項目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孫艷和幾位單親母親分頭跑市場、做調研、問政策;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婦工委、人社局的幫助下,孫艷一行參加了“蘇馨港灣——婦女面點技能培訓班”,在專業面點師的培訓下,迅速掌握了六十多種面點、湯粥的制作技術;在廣州路辦事處的幫助下協調工商注冊手續、減免了房租。淮嫂包子鋪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紅紅火火地開張了。
很多愛心人士聽聞此消息,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支持包子鋪的生意,開發區廣州路辦事處婦聯的劉主任也與孫艷成了朋友,幫孫艷拖地、洗碗,甚至把自己的婆婆叫過來幫忙。在前期購置店鋪用品時,劉主任還悄悄拉過孫艷,“你若缺錢告訴我,我借給你。”附近企業的員工,一下班就涌過來吃飯,“都是年輕人,覺得這里像個家。”滿滿的愛,讓孫艷充滿感恩,“我覺得接受也是一種尊重,我沒什么可以回報如此厚重的愛,只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作為報答。”比如,她看到年輕人來買包子,就主動打包一份免費粥遞過去,為對方送上細碎的美好。
用感恩吸引愛
雖然經濟并不寬裕,但店里的兩臺空調從早開到晚。“天氣這么熱,有了空調員工工作不用那么辛苦,行人也可以進來歇歇腳。”孫艷說。她還很注重生活細節,絕不允許員工吃剩菜剩飯。經歷過病痛,孫艷深諳健康的重要,飲食起居盡量健康,“只有好好活著,才能對得起幫助過我的人,才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予以回報。”
“如果說樂觀、陽光是命運賜予我的不得不為之的事情,那我得到的唯一的好處就是感恩。”孫艷說。聽說一個單親母親沒有工作,孫艷立馬讓她到包子鋪上班。包子鋪店小利薄,多增加一個人,開支就會增加很多,“但如果能幫助到她,我就覺得很值得。”
現在孫艷是開發區單親媽媽們的知心大姐,她鼓勵她們積極生活,為她們疏導痛苦情緒。淮嫂包子鋪還成了單親媽媽們的聚會場地,她們隔三差五地過來聚會,各自聊聊生活,分享教子方法、喜怒哀樂。她們很感謝孫艷帶給她們的心靈慰藉,而孫艷說,“最應該說感謝的人是我,我不過只是跟她們聊聊天,而她們卻帶給我真實的幫助,端午節正是這幫姐妹幫我包粽子,解決了燃眉之急。”
孫艷說,這一路,她收獲了太多太多的愛和幫助。其實,你是誰便會遇見誰,正是孫艷的善良、樂觀吸引來如此多的愛和溫暖,正是她懂得接受、感恩、回饋,才與眾人形成了溫情的互動。她處于愛的中心,接受愛的同時,也在傾力回饋愛。(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婦工委唐娟、廣州路辦事處婦聯吳霞 供稿)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