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梁芷銘
與星座、塔羅、血型的流行一樣,心理學這種趣味十足而又帶著幾分神秘的學科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也大受歡迎。但說“學科”,也是無法概括這種流行風尚的,星座、塔羅、血型、心理相關微博和圖書的營銷無不以娛樂性、趣味性、實用性為看點,它們更多體現的是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輕松愉悅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與嚴肅的學科劃分沒有多大關系。
庫埃的《超級心理暗示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參考,這將有助于改變我們對正統、學術心理學的刻板印象。
庫埃,法國奧布地區的特魯瓦人,1857年出生,也就是在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之后不久。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本文接下來將提到庫埃心理學的獨特性大概也帶著心理學學科初創時期的樸素。庫埃最初師從南錫催眠術研究學院的利博爾特博士,但很快發現利博爾特的理論缺乏可行措施,因而難以令他滿意。庫埃從此另起爐灶發展出自己的理論,也就是本書書名所說的“暗示”。
庫埃所謂“暗示”,即是“把一種思想強加給另一個人的大腦的行為”,但他同時強調,這種行為事實上并不存在,我們不得不將暗示轉化為“自我暗示”,以達到預期效果。他將“自我暗示”定義為“一個人對自身進行的思想灌輸”,認為人的意志總是屈服于想象。這里涉及一個著名的心理學詞匯——“潛意識”,庫埃認為要使自我暗示取得成功,必須有潛意識的配合和領悟,否則不會產生任何后果。
庫埃通過自己治療病人的真實案例,以自身近20年的經驗為后盾,用詳盡而明晰的語言介紹了運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堪稱對現場的完整再現。這是本書區別于一般心理學著作的一個獨特優勢。那么我們究竟如何控制、引導我們的想象呢?庫埃認為其關鍵在于自我訓練。自我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鮮見,我們每天都在做這件事。不同的是,庫埃要求我們有意識地進行這種活動——非自覺的自我暗示僅僅反復在執行無意識的工作,無法達到他所要求的治療效果。庫埃提供的具體方法首先是明確自我暗示的對象,根據它們所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回答,集中注意力不斷重復,“我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件事不會發生”……當然,前提是這件事必須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在進行這種有意識的自我暗示時,潛意識會接受這個指令,從而促使事情成為現實,書中有數章內容對此進行實例闡釋。
與后世心理學著作充斥長篇累牘的專業術語不同,庫埃方法的優勢還在于其原理的易懂,在本書中,他將原理概括得十分簡潔——“意志總是屈服于想象”。我們要從一塊0.3米寬木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當木板放在地面時,我們都知道自己沒問題,但設想木板是在百米高空,這時我們就會想象自己無法做到。庫埃將此解釋為想象對意志的戰勝,并從其20年的無數實驗中總結出如下結論:
1. 當意志與想象對抗時,想象毫無例外地戰勝意志。
2. 當二者相沖突時,想象力與意志力的“平方”成正比。
3. 當二者相一致時,它們之間不是等差相增而是等比相漲。
4. 想象可以被支配。
除了質樸易懂,庫埃的理論也有著毋庸置疑的開拓性。如前所述,庫埃出生時,正是赫爾巴特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之后不久,也就是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的開端時代。翻閱現今心理學研究者對“自我暗示”的論述,其論述往往仍在庫埃的研究范圍之內。比如庫埃所列出的自我暗示功用,就包括促進人格成長、治愈多種疾病、教給病人自我暗示療法、教育孩子、調適心理等,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庫埃也明確表示,自我暗示作用的發揮受到人類有機體的限制,這是除了想象力的主導之外他所強調的另一個要點。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有以上諸多亮點,庫埃的研究和論述畢竟是百余年前心理學初創之時的成果,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說,它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樸素而簡略、牽強之處。無論如何,庫埃以其長達二十年堅持不懈的研究,對暗示與自我暗示的實質、原理、方法、功用等作了全方位的剖析,也由此奠定了他在心理學學科史上的地位,被后世稱為“自我暗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