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今年年初,在重重霧霾中,《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隔半年多,經過反復調研和修改的“條例(草案)”在7月24日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進行了審議。
此次提交審議的“條例(草案)”,對于北京大氣污染的防治,可謂是祭出重拳。整個條例有八章共96條,其中有30條涉及企業違規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評論認為,該條例對于機動車大氣污染的防治,更是堪稱為“史上最嚴”的法規。
600萬?700萬?
在“條例(草案)”的第14條中,北京市明確提出,將對北京市的主要大氣污染物實行排放總量控制,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向大氣排放污染物不得超過主要大氣污染排放總量指標,并符合本市大氣污染排放和控制標準。
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要對主要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其中的“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也就意味著,除了目前以“搖號”來限制購買之外,今后北京市對于該市機動車的總體數量也將有所調控和限制。
更有不愿公開姓名的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500萬的北京市,“(機動車)不可能再這樣無限制地發展下去”,接下來的方案將是“把機動車的數量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目前這個目標值暫定為“600萬~700萬以內”——而根據最新的報道,北京市8月份的購車申請者已突破158萬人,對于這些還在苦苦搖著號的人們來說,不知道這個消息,將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對于汽車生產廠商來說,這個消息應該會讓他們覺得更加地沮喪,畢竟,北京曾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機動車管控更嚴格
此外,“條例(草案)”的第82條,更是針對機動車的排放,直接祭出更嚴格的處罰措施:“銷售未納入本市目錄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
“銷售不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標準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銷售的機動車不符合注明的排放標準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機動車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經按照規定檢測,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因質量原因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其在本市的車型目錄。”
北京市環保局法制處處長蘆建茹告訴記者,針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特點,實行從生產到報廢全過程監督。從汽車制造廠商把好新車準入關,就是從源頭抓機動車的排放達標問題,相比等到路檢、年檢時查出問題,這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
開出“天價”罰單
與以往不同,本次審核的“條例(草案)”對于“屢教不改”的行為更是開出了“天價”罰單——“受到罰款、沒收等行政處罰兩次以上的,做出處罰決定的部門可以在上一次罰款金額基礎上加倍處罰,但單次罰款最高不超過一百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一百萬元”的罰款額度,在中國的環保領域“絕對是一個突破”。此外,關于罰款的額度,還有傳言是“上不封頂。”
同時,對于在用機動車排放不達標的情況,新法規也加大了懲處的力度,改為“500元/車~3000元/車”,而此前的標準則是,“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的,由市或者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按每超過一項標準處以100元罰款,超標一倍以上的加處1倍罰款。”
對此,蘆建茹的解釋是,大氣污染行為危害性大,隱蔽性強,又直接關系當事人的經濟利益,存在發現難、認定難、改正難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而在北京市現行的國家法規里,處罰力度比較弱,尚不足以遏制環境違法行為,使違法者得到應有的懲罰。加倍處罰的規定,是在當違法者出現多次違法的行為時,能夠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罰,是旨在提高違法成本,對違法者起到震懾作用。而且,將環保的主要責任賦予汽車企業,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此外,他也希望通過這樣嚴厲的處罰能同時提高公眾對污染企業的監督作用。
駕駛者的義務——停車熄火
除了對于相關汽車生產企業嚴格處罰之外,北京也同時鼓勵環保駕駛,以減少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在“條例(草案)”的第50條中,還特別提出“在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地段,提倡機動車駕駛員在停車3分鐘以上時熄滅發動機。”
據了解,北京交通大學曾做過一個關于汽車啟停對燃油消耗和汽車尾氣排放的影響的實驗。實驗證明,熄火90秒和3分鐘怠速對比,排放和油耗顯著下降。以一輛行駛了4萬公里的車為例,3分鐘一直保持怠速狀態和3分鐘內發動機熄火90秒相比,熄火比怠速油耗減少44%,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別減少了22%和28%。另有研究表明,汽車在怠速狀態下,PM2.5的排放是順暢行駛時的五倍以上。
事實上,停車熄火這個習慣與市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據了解,北京市提出的這項建議主要是借鑒了國外的相關經驗,目前在國外的很多城市中,都有這個提倡。在瑞典、日本和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地,針對停車不熄火的現象,甚至還有相應的處罰條例——這對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降低機動車尾氣排放都有積極的作用。
汽車加油也要管
不僅是汽車的生產企業、汽車的駕駛者,甚至連汽車加油站,也在北京的“新版”環保條例的監控范圍內。
根據“條例(草案)”其中的第37條,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并按照規定安裝污染治理設備(建筑工程中無法密閉的活動除外)。加油加氣站、儲油儲氣庫和油罐車、氣罐車等,應當按照北京市的規定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并保證其正常使用。——這主要是針對大氣污染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所實施的管理措施。
據介紹,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特別大,在汽車尾氣、建筑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等領域都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有的揮發得快,有的持續時間特別長。同時,揮發性有機物是PM2.5的前體物,進入空氣以后,它會與比PM2.5粒徑更小的粒子結合,最終生成PM2.5。北京市環保局認為,控制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對治理大氣污染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重拳出擊,北京這是要干啥?
事實上,從1998年以來,北京市已經采取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在不斷下降,空氣質量已經得到了持續改善,其中的一些措施,如燃煤總量控制、機動車限行制度、黃標車淘汰制度、揚塵管理制度等更是被視為環保法規領域的開拓之舉。
北京為什么要出臺《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這個條例的推出,又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北京現行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是2001年開始實施的,至今已有12年。而12年來,北京市的機動車數量、人口數量、環境狀況和大氣狀況等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得北京的決策層對于環保問題日益重視。而且此前北京市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燃煤總量控制、機動車限行制度、黃標車淘汰制度、揚塵管理制度等也需要匯總,形成有效措施納入法規。
此外,今年年初,國家實施了新的空氣質量標準,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與新標準相比,北京市有5項污染物超標,其中細顆粒物(PM2.5)超標一倍多,與公眾對良好空氣質量的期盼,與國家首都、宜居城市的地位存在很大差距,采取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在采訪中,蘆建茹更是表示,北京市現行的國家法規相關措施已經難以滿足北京新階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其所依據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訂,短期內尚不能出臺,且國家立法針對的是全國情況,僅落實和細化條款并不能完全滿足本市的需求。所以,北京市迫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對獨立的地方大氣污染防治立法,解決大氣污染防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問題,不局限于落實國家現有規定。
種種因素之下,此番“史上最嚴”的環保“新政”——《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得以出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其對于汽車行業的深刻影響,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