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7月是新車銷量的傳統淡季,新車銷量比上月減少了23.77萬輛,但是月度增長速度依然保持了今年上半年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9.9%,繼續跑贏GDP。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二季度GDP增速為7.5%。對此曾有業界專家質疑,如此GDP增速難以支持新車銷量的兩位數增長,另外中汽協認為目前全國幾大城市實施和醞釀限購也給新車銷量帶來負面影響,但是7月新車銷量增速似乎反映出新車消費增長依然穩健。
根據中汽協統計,7月企業庫存增加了7萬輛,據悉是因為7月底、8月上中旬汽車企業放高溫假,進行設備檢修,所以故意安排產量大于銷量,積累庫存以滿足8月的銷售需求。
宏觀數據: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1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增幅比上月下調0.1個百分點。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1.58%, 1~7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20.1%。
SUV領漲乘用車
7月,SUV車型銷售新車23.5萬輛,同比增長45%;1~7月累計銷售156.48萬輛,同比累計增長42.1%。近年來,SUV車型銷量一直保持增勢,在過去的7個月更是以相當高的速度在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數倍。SUV銷量增速木秀于林有諸多原因,例如市場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年齡結構變化、換代消費比例上升、消費需求多樣化等。SUV市場的長遠潛力更是吸引車企不斷推出新車型,特別是中國品牌低價SUV的大量入市搶份額。目前市場排名前10的SUV還是以合資車為主,其中排名第一的長城哈弗是中國品牌SUV的佼佼者。
商用車增速回落
7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8.45萬輛和27.87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8.7%和20.5%,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8%和7.5%。7月商用車銷量增速對比前三月(14.9%、12.9%和19.5%)大幅收縮。從細分車型看,客車與客車非完整車輛銷量都是負增長(-3.6%和-18.7%),客車銷量下滑背離了自去年秋季以來的持續增長趨勢,今年二季度客車銷量平均增速更是超過20%左右。平安證券研報認為,銷量下滑與大中型客車6月提前購買透支消費有關,8月有可能繼續小幅下挫,9月將轉負增長為正。
中國品牌 還在探底
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43.55萬輛,比上月下降17.3%,比上年同期增長5.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5.2%,比上月下降2.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本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沉沒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月度最低點,總體形勢比較嚴峻,8月市場份額有繼續探底的可能性。
中國品牌在轎車領域情況更讓人擔憂。7月,中國品牌轎車銷售19.58萬輛,比上月下降15.7%,比上年同期增長2.7%;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3.3%,市場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本月中國品牌轎車市場份額為2009年以來的月度最低水平。
中國品牌乘用車和轎車市場份額下滑與月度出口量大幅下挫有關,乘用車和轎車月度出口量分別下滑12.85%和20.99%。
合資品牌的激烈競爭也在蠶食中國品牌的市場地盤,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市場占有率一直都處于向上的總體走勢,日系車也在逐漸收復失地。
7月,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銷量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1.4%、17.6%、13.6%、9%和3%。與上月相比,只有韓系和法系下降;與上年同期比較,日系下降2.2個百分點,降幅繼續收窄,其它各系增長,其中美系和德系增長最為明顯。
汽車出口 連降三月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7月中國企業出口汽車7.99萬輛,同比下降11.6%。汽車月度出口連續三個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繼續呈現下降態勢。
1~7月出口汽車56.75萬輛,同比下降2.2%,降幅比前6個月擴大了1.6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出口34.47萬輛,同比下降0.2%;商用車出口22.28萬輛,同比下降5%。
重點出口企業月度出口量下降的分別是奇瑞、上汽、長城、東風、廣汽等,同比分別下滑40.78%、28.85%、32.25%、23%和55.93%。吉利月度出口量首次超過奇瑞,成為行業第一。
分車型看,與前兩月不同的是乘用車出口也開始大幅下滑(-12.85%),尤其是乘用車中的轎車(-20.99%),唯有SUV(0.44%)和交叉型乘用車(27.61%)出口量還在增長。
從中汽協的數據可以看出,出口增速在不同地區有不同表現。上半年,出口拉美14.57萬輛,同比增長40.89%,成為排名第一的地區;出口北美地區0.68萬輛,同比增長50.03%;出口非洲12.60萬輛,同比增長9.46%;出口歐洲6.38萬輛,同比下降11.30%,出口亞洲13.18萬輛,同比下降3.47%,出口大洋洲0.64萬輛,同比下降23.72%。
目前中國汽車出口90%去往亞非拉國家和歐洲的相對落后地區,而近段時間以來這些地區的經濟形勢和汽車市場需求都不甚穩定。外加關稅壁壘、匯率變化、地區動蕩、國際大廠的壟斷和先發優勢,中國汽車出口因產品水平、水土不服和缺乏規模優勢而表現脆弱。
進口車 扭轉
數據來源:國機汽車
7月中國海關汽車進口量為11.02萬輛,同比增長15.6%,其中乘用車進口10.89萬輛,同比增長17.02%。月度汽車進口量結束近一年的持續下滑,出現兩位數正增長。7月進口量增長收窄了今年的累計降幅,2013年1~7月海關汽車進口量為63.63萬輛,同比下降7.0%,其中乘用車進口62.79輛,同比下降6.2%。
7月份進口CAR、SUV和MPV分別為3.37萬,6.99萬和0.54萬輛,份額分別為32.7%,64.2%和4.8%,SUV進口量份額單月延續一季度態勢,份額超過60%。進口車結構繼續向小排量傾斜,7月排量3.0L及以下進口車份額達到88.7%,比2012年全年的84.8%提升3.9個百分點。7月份進口車總體市場平均優惠5.1萬元,優惠幅度為8.0%,環比上月優惠幅度略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