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韻

記者(以下簡稱記):做航天員是不是你兒時的夢想?
王亞平(以下簡稱王):我來自山東農村,從小就是干農活的好手,中學時長跑是我的強項,身體素質不錯。小時候,我想過當醫生、當教師,從未想過當飛行員,更沒想到過有一天會成為航天員。我記得很清楚,1996年底,我正在路邊擦自行車,幾個同學跑來告訴我,濟南空軍招飛辦在煙臺招飛,讓我過去試試。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就去了,沒想到我通過了嚴格的體檢。高考分數下來后,我成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中的一員。2009年,上級選拔女航天員,我和戰友劉洋幸運地被選中了。
記:家庭生活質量也是選拔航天員的一個考核指標,能介紹一下你的家庭嗎?
王:航天員除了身體素質、個人素養、飛行技術等都要過硬以外,家庭生活如何也是一個考核指標。當初,楊利偉主任帶著一批專家下部隊考核,專門了解我和劉洋的家庭情況,看看家庭是否和諧,是否孝敬老人。我在家是老大,父母是我最大的牽掛,平時除了給他們打電話問候外,每年都會回老家看望父母。去年春節我接父母到武漢過年,今年春節,我們一家人是在北京過的年。雖然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但他們對我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記:你愛人和你是戰友,據說結婚時因為任務重,你差點沒當成新娘?
王:我們原定于2006年國慶節回他老家結婚,他提前兩天回家籌備,可我的部隊有飛行任務,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一直到了9月30日,我執行完任務,才趕往機場。不料,路上又遇上了大堵車,等我趕到機場時,離飛機起飛的時間只有10分鐘了。我心想,壞了,當天的航班怕是趕不上了,這可如何是好?湊巧的是,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了半小時,我才得以在當天趕到公婆家。在機場接到我時,他懸著的心才放下,并調侃道:“還真得感謝天氣,不然明天你當不成新娘了!”
記:你和你愛人此前都是飛行員,見面容易嗎?
王:我倆的部隊相隔數百公里,在天上遇到的概率比地上還多。有一年秋天,他駕機執行轉場任務,恰好從我所在的部隊機場上空通過。而幾乎同一時間,我也要駕機升空。頭天晚上,我倆就在電話里約定,若能在空中相遇,就用“標準語”打招呼。然而,第二天,我并沒接到他的呼叫。當天晚上,我打電話質問他為什么不打招呼。他說:“我打了招呼??!”我仔細了解了一下,原來當天一起訓練的還有其他飛機,他把劉洋駕駛的飛機誤以為是我駕駛的,就把呼叫信號轉到了劉洋駕駛的飛機上。結婚后,我們見一面很不容易,只是相約每天訓練結束后,彼此發一個報平安的短信。這些年,只有一次他運輸救災物資太忙沒有做到外,我們每天都能收到彼此的平安短信。
記:你們執行任務有沒有在同一機場相遇的情況?
王: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時,我們遇到過一次。5月17日早上6點,我接到緊急空運救災物資的通知,登機前我收到他“老婆,專心飛行,我為你加油”的短信。沒想到,下午4點,他駕駛的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降落。半個小時后,我駕駛的運輸機也降落在雙流機場。下午5點,我倆在執行任務間隙見了個面,找了個安靜的角落說了會兒話。因為還有任務,沒過多久我們就分手了。告別前,他一再叮囑我:“老婆,辛苦了,救災任務還很艱巨,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記著發信息給我,不要讓我擔心!”
記:為了執行這次航天任務,你們見面的次數更少了吧?這樣的日子苦不苦?
王:為了保證“神十”任務圓滿完成,我們每天都是訓練、考核,再訓練、再考核。每天早上7點,我們的訓練就要開始,一直到晚上11點才結束。封閉訓練期,我們住在航天員公寓,和家人聯系只能靠電話。每天晚上,我回到公寓的第一件事便是撥通他的電話,和他聊聊當天的訓練情況。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他的安慰,心里就會舒坦很多。從太空回來后,我們也要有一段時間的隔離期,短時間內不會見面。不過作為一名航天員,就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和奉獻精神,而且能承擔這樣的任務本身就是一種榮譽,個人生活上苦些沒什么。“心中有愛不言苦,綠色年華自己譜,戰火青春最風流”,這是他編寫的勵志格言,對我也同樣適用。
王亞平,山東煙臺人。17歲時參加空軍招飛,成為一名飛行員。2009年5月,她通過選拔成為中國首批女航天員之一。2013年6月,她作為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乘務組成員,出色完成了任務。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