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狼真的來了,利率市場化 i n g

2013-04-29 00:44:03
投資客 2013年8期
關鍵詞:利率銀行

【總導語】

7月20日,央行“放開銀行貸款利率下限”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金融業內激起千層浪,新一屆政府對利率市場化改革開始動真格,顯示了政府推進金融領域自由化的決心。

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究竟動了誰的奶酪?誰又能從中獲利?利率市場化后的投資理財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如何做好準備進行調整?本期《投資客》就為讀者們理清其中的利益糾葛和應對方式。

P1——P2 背景(欄)

利差,銀行暴利之源(標)

2013年1季度,中國五大行2011年年報披露完畢,農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2011年凈利潤分別為1219.27億元、1694.39億元、2084.45億元、1303.19億元、507.35億元。共實現凈利6808.01億元,日賺18.65億元,可謂是各行業中的翹楚。7月18日,中國500強企業榜單公布,利潤最高的前四家公司無一例外都是銀行,上榜銀行利潤總額占到500強企業的半壁江山。

“我們都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暴利讓銀行業自己都備感惶恐,在如今的金融大背景下,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話實在耐人尋味。

利潤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暴利何來(小)

民生銀行行長洪崎2012年底在一次金融論壇上表示:“整個銀行業這些年數字確實非常靚麗,尤其像今年,整個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經營壓力很大,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我們都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民生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23.68億元,同比增長50.39%,凈利潤更是達到279.20億元,同比增長58.81%——所以,確實如洪崎所說,中國銀行業利潤太高了。人們不禁要問,在當前實體經濟增速下滑,各行業利潤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銀行業卻保持利潤高增長,銀行“暴利”從何而來?

利率管制 就是讓銀行“奉旨賺錢”(小)

銀行暴利“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存貸款利差比較大。這個存貸款利差就是銀行的主要經營收入,也是銀行巨大利潤的主要來源。

2012年,中國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差收入超過1.8萬億元,占營業總收入80%,其中五大國有銀行為71.7%,股份制商業銀行為90%以上。也就是說,銀行的營業收入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來自于存貸款利差。2012年,中國銀行凈息差水平2.12%,較上年提升了0.05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凈息差2.70%,較上年提升0.21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凈息差2.85%,較上年提升0.28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凈息差2.61%,較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表示,銀行業暴利是由于存貸利差導致的,存款利率由政府規定,不能隨行就市自由浮動,存貸之間天生形成巨大的利差空間。這種巨大的利差,造就了銀行的巨額利潤。

利差同時盤剝了存款人和貸款人(小)

投資客記者了解到,目前銀行存款活期利率為0.35%,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CPI官方指數為2.6%,也就是說在銀行存錢,儲戶實際上是虧本的。而一年至三年貸款利率為6.15%,五年以后的貸款利率更是高達6.55%。兩相對比,利差巨大。

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儲戶,銀行讓對方承受實際存款利息虧損;對于貸款客戶,銀行則享受了較高的收益。“儲戶除非轉向投資,否則除了存款,沒有其他選擇。因為,我國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執行相同的存款基準利率。而對于貸款客戶來說,選擇面也是一樣狹窄,如果他不通過銀行貸款,其他途徑融資的難度更大、利率更高。”難怪金融業內人士會感慨:“銀行最值錢的不是里面的真金白銀,而是那塊金融許可證!”

P2——P3 解讀(欄)

利率市場化釋放三個沖擊波(標)

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的核心戰場之一,將在多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社會、經濟的一次重新洗牌,在以下三方面將尤為重要:

沖擊波一:中小銀行洗牌 商業銀行變革經營模式(小)

利率市場化首先波及的自然是銀行業,尤其對中小銀行而言更是影響巨大,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中國銀行業利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普遍較高,尤其是對中小銀行而言,由于其與大型銀行相比在技術及創新層面均處于劣勢、網點覆蓋率較低,使其更為依賴利差收入。然而,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相比又在兩方面存在明顯優勢:一是資源充足、資金規模大,二是背后有國家信用做擔保。此兩點優勢就保證無論是在優質客戶資源爭奪上,還是在存貸款利差縮小的背景下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投資活動中,大型銀行都將占據絕對優勢。

而中小銀行則由于資產規模小且缺乏國家信用擔保,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陷入高風險事件造成破產清盤,就會損害存款人的利益,導致存款人可能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將存款“搬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因此,中小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后不得不承擔比大型銀行更小的利差以吸收存款并爭奪客戶資源,從而導致其依賴利差收入的模式難以為繼。

其次,利率市場化改革將使銀行業競爭壓力倍增,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都占有優勢的外資銀行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背景下,銀行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此時,銀行的實力、信譽、存貸款利率報價水平、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能力將成為競爭的關鍵,那些經營管理能力脆弱、創新乏力的銀行將成為優勝劣汰過程中的犧牲品。但是,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與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對銀行的人才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中小銀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與大型銀行相比無疑處于劣勢。

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上述困境,中小銀行將面臨競爭能力下降、優質客戶流失、業務大幅滑坡、風險收益失衡等一系列嚴峻問題,甚至最終被淘汰出局。歷史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業市場結構確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根據巴曙松有關文章中提供的數據,1986年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后,美國銀行數量呈持續減少趨勢。1984年美國共有15084家銀行及信貸機構,到2003年已降至7842家,降幅近48%。此外,美國大銀行占比逐漸提升,1985年以前資產規模在1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占銀行總量小于50%,1986年則突破50%并持續增長,1994年達到63.4%。同時資產規模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數量占比則從1990年的8.5%升至1991年的15.9%,并持續上升。

沖擊波二:改變收入分配格局,縮小貧富差距(小)

一方面,中低收入者財富的保值增值手段主要為銀行存款。雖然金融機構同時提供理財產品等金融服務,但由于其門檻較高(理財產品起始金額往往在5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將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拒之門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匱乏、金融服務不健全,加之農村勞動者往往較為缺乏理財技能與意識,導致其除銀行存款之外幾乎別無選擇。與之相比,高收入群體卻可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等豐富的金融工具實現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而不必如中低收入者般過于依賴銀行存款。

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雖然中低收入者與高收入群體均可享受更高存款利率,但顯然中低收入者獲益更多。而且,由于實際利率與資產價格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的利率上漲將壓低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手中握有較大比例股票、房地產等資產的高收入群體將首當其沖。

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后,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必然上漲,銀行興趣倍增,將向更多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達4000余萬家,占中國企業數量的98%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體,目前在中小企業的城鎮就業人員大概占80%。若能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必將增加勞動力需求,從而有助于提高勞動者收入,有利于以此為主要收入的中低收入者。兩方合力之下,貧富差距可望有所緩解。

沖擊波三:金融資源流向發達地區,區域差距拉大(小)

利率市場化的目的是通過加強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來有效動員和分配資金,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以促進金融體系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但“效率”的提高卻有可能以損害“公平”為代價。

利率市場化后,過去由央行確定統一利率、各地區間利率高度一致的情況將得到改觀,商業銀行擁有了資金的自主定價權,使其能夠針對不同的資金使用效率、不同的風險狀況分別定價。由于商業銀行總是追逐收益最大化的,資金存在的目的就是逐利,并且其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已不受地域因素阻礙,這必將導致資金在不同地區間自由重組,而回報率高且風險系數小的地區將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率先建立的信用體系、和諧的銀企信用關系使其貸款風險較低、回報率相對較高,必將吸引資金向東部地區自由流動,在東部地區形成“環境優越-資金流入-環境進一步優化”的良性循環,而中西部地區卻由于自身資金補貼東部地區而陷入完全相反的一種惡性循環,從而加大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協調的風險。

此種效應恐怕不止會發生在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在城鄉之間也將出現。因此,利率市場化后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熨平區域間差異無疑是此后的政策關注重點。

P4——P5 影響(欄)

利率市場化后 個人信用至關重要(標)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必將對居民的投資理財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全新自由的投資理財新天地將展現出來,并催生理財新觀念,促使居民采用多種交易工具與方式進行資產的保值增殖。

影響一:實際利率水平上升,居民儲蓄偏好增大(小)

儲蓄存款是我國最古老的金融產品,由于其具有變現能力強、安全性高并且簡單方便等特點,它成為了我國大多數家庭選擇的金融投資工具。根據我國2012年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一直居高不下,在家庭金融資產中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儲蓄存款的收益就是利息,而決定利息多少的正是利率。從一般意義上講,利率的提高會提升居民的儲蓄傾向。

2012年6 月央行宣布調整銀行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并下調了存款基準利率,事后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從表面上來看: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調了0.25 的基點,即由3.5% 降為3.25%,而允許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了基準利率的1.1 倍,這又使得存款利率變為3.58%,這也意味著實際上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從各大商業銀行的實際操作來看,全部銀行一年期(含)以內定期存款利率均上浮,其中中小型銀行實行上浮到頂,國內商業銀行首次以利率做餌打響了存款爭奪戰,同時增強了對居民儲蓄的吸引力。

影響二:銀行競爭加劇,家庭理財產品更為豐富(小)

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管理、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有了利率的制定權,各家銀行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身的資金條件來采取差別化的經營策略,自主決定存貸款利率,這無疑將導致商業銀行間更直接、更激烈的競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將會表現出更多的差異性,不同銀行在幣種、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會有所差異,這些差異也會在其金融產品的定價中得到反映。作為金融機構的客戶,居民可以像購買其他商品一樣,挑選自己滿意的銀行和產品,家庭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將因此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提升,這對于改變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形態單一的局面無疑是一個利好。

影響三:金融意識加強,個人信用受到重視(小)

利率市場化后,家庭的消費貸款利率也將實現市場化,這意味著不同的家庭將從銀行獲得不同利率的消費貸款。家庭的消費貸款主要用來購買住房、汽車及其他耐用消費品,因為利息支出在這類信用消費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貸款利率對家庭的貸款成本有重要的影響。

銀行主要根據貸款人的信用情況、職業類型、收入、學歷等綜合情況為每個人執行不同的貸款利率。那些資信情況良好、且學歷較高、收入穩定的人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并且能夠享受較低的貸款利率。相反,就要承受較高的貸款利率甚至無法獲得貸款。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庭的總收入、家庭成員的職業、學歷等自然條件是相對不變的,那么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家庭要重視信用記錄的積累,提高金融意識,以求獲得更低利率的貸款。

P6——P7 應對(欄)

三大理財策略應對利率市場化(標)

策略一:綜合比較、選擇產品,完善家庭理財投資結構(小)

目前我國家庭的儲蓄率仍然居高不下,大部分家庭的理財結構都較為單一,不利于家庭財富的增長。合理的理財結構不是單純的購買儲蓄,而是應該根據每個家庭的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理財計劃,配備不同期限、不同風險度的理財產品,建立投資組合,優化資產配置。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的人民幣理財業務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發展的態勢非常迅猛。在利率逐步自由化的今天,各大銀行提供的新型理財產品將更具有特色,品種期限將更加齊全,投資者也將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面臨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家庭首先要深入的分析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構造一個風險梯度完整的理財產品組合,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累積家庭財富。其次,不要盲目的追求產品的收益率,要對產品的費用、風險、客戶的權益與義務做全面詳細的了解,綜合比較每款產品的優缺點,有效保障好自己的利益。最后,家庭的理財投資結構還必須要結合家庭所處的生命周期,考慮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理財重點,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調整理財結構,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家庭理財的需求。

策略二:重新認識銀行業,極端重視個人及家庭信用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業務的企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負債經營,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商業銀行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內在風險的企業,因而防范和化解風險也成為了銀行的永恒主題。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居民對銀行的認識仍然不到位,缺少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尤其在利率市場化后,利率定價權放給銀行,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市場風險自然增大,居民也應改變對銀行的傳統觀念。

此外,居民應當加深對我國銀行業體系的認識,不要將目光只局限于四大銀行,應當更多地關注中小股份制銀行。許多中小股份制銀行為了招攬客戶,開發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并且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務。居民應當分享金融體制深化的成果,享受金融業競爭帶來的收益。

當然,利率市場化的關鍵在于利率,不同銀行提供的利率水平不同,居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利率的高低上無可厚非,但是居民也不能盲目的選擇提供高利率水平的銀行。所謂高收益對應著高風險,一些實力較弱的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會把存款利率定的較高,因而也承擔著較大的風險;相反,一些信用度高、實力強的銀行提供的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但這些銀行存款的安全系數也較高。這就需要對銀行做出綜合全面的考察,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收益。

利率市場化后,個人的信用記錄好壞直接影響家庭的經濟生活成本。許多商品的消費貸款都與個人的信用程度直接相關,這也要求我們提高對自身信用水平的重視程度,培養守信觀念,從而來提高整個家庭的信用狀況,為家庭的經濟生活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

策略三:規避風險,合理保險,為家庭解決后顧之憂(小)

利率市場化后,隨著利率的波動,家庭在投資過程中所承受的財務風險也增大了,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自然成為了家庭理財的首選。家庭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要防范利率風險,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防范意外、疾病等不可預測風險,因此保險也是家庭理財的必備工具。通過發揮保險的杠桿效應,投入少量的資金即可彌補風險造成的損失,實現轉移風險、獲得保障的目的。利用保險的保障功能來管理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各種風險,保證家庭理財計劃的順利進行。

此外,保險理財產品不僅具有保障功能,許多理財產品還附帶理財功能,能夠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和靈活運用。家庭在投資保險工具時,可兼顧其保障功能與理財功能,根據家庭的風險偏好在整體規劃中進行比例調整,確保家庭資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

P6——P7 對比(欄)

有成有敗 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歷史路線圖(標)

20世紀70年代以來,諸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加速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保持金融穩定和支持經濟發展。現在回頭來看,其中不乏成功和失敗案例,《投資客》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

美國經驗:美國利率市場化是在高利率背景下以資金大規模地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市場流入為突破口的,是一個典型的發達金融市場逐漸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其主要特點是為規避管制,銀行業通過發掘法律漏洞,不斷創新出各種新的金融工具和業務。1980年美國會通過了《放松對存款機構的管理與貨幣控制法》,并設立了專門委員會負責調整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在該委員會不斷提高存款利率的同時,美聯儲也逐步廢除了有關利率管制的規章制度,到1986年完全實現了利率的市場化。

日本經驗: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也從高速成長期向安定成長期轉移,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日本利率市場化是在為刺激需求,擺脫經濟低迷狀況的背景下被提上改革議程的。其最直接的動力來自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驅使政府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承認創新的合法性,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

日本利率改革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實行國債交易和發行利率的市場化,接著豐富短期資金市場上的交易品種,并擴大交易規模,實現銀行間市場、中長期債券市場、短期資金市場上大額交易品種的市場化,最后將市場利率從大額交易導入小額交易,到1994年,日本放開全部利率管制,實現了利率完全市場化。

拉美經驗:拉美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當時宏觀經濟不穩定,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貨膨脹率極高,而儲蓄率、投資率非常低,經常賬戶有較大赤字。 在這種宏觀背景下,拉美國家基本采取的是激進式改革。

阿根廷是拉美國家中率先推行利率市場化的國家。1975年取消了儲蓄存款利率以外其他利率限制,1976年放寬了儲蓄存款利率限制,1977年6月取消了所有利率管制,實行利率的全面市場化,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年時間。智利從1974年 5月開始放松利率管制,到1975年4月取消所有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進程只用了一年時間。

這些拉美國家在采取激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同時,還進行了全方位的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如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金融機構的整合等。在如此重大的金融改革過程中,拉美國家不但沒有加強銀行系統和金融機構的監管,反而放松監管,導致金融系統混亂,銀行違約

風險加劇。

宏觀經濟的不穩定與金融監督失控導致了實際利率居高不下和巨幅波動,國內過高的實際利率一方面使得風險企業追逐高收益率,而低風險有還款能力的企業撤離市場,以致銀行貸款風險集中,貸款質量下降,金融風險不斷聚集;另一方面國內利率差懸殊,在資本項目開放的情況,吸引大量國際資本,本幣升值,出口下降,經濟環境惡化,最終這些拉美國家不得不回到金融管制的舊體制,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失敗告終。

印尼、韓國模式:亞洲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印尼、韓國等國家為代表,這些國家初始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宏觀經濟環境較拉美國家理想,經濟增長較為穩定。大多數亞洲國家利率市場化進程是慎重而漸進的,并注重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和調控,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總體上是基本成功的。

印尼于1983年取消利率管制,但對利率上限仍實行控制,經過三年的運行后,才開始全面開放利率,實現利率全面市場化。即便如此,印尼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也還是遭受了挫折。由于印尼資本項目開放早于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放開后,國際資本游資套利和對貨幣貶值的預期心理,使得實際利率大幅上升,致使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債務增加。但印尼政府對銀行體系的嚴格監管和有效調控,其他配套改革審慎進行,印尼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韓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更為謹慎,韓國在1980年代開始,逐漸放松了對部分存貸款利率的限制,這一進程一直持續到 90年代,直到1998年才實現利率的全面市場化。韓國首先是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其他金融自由化改革嘗試,以加強金融系統競爭格局,增強市場機制作用。在宏觀經濟相當穩定,有效的銀行監管機制建立起來后,才開始放開利率管制,同時加強和完善銀行監督體系,保證了利率市場化的成功實現。

猜你喜歡
利率銀行
定存利率告別“3時代”
為何會有負利率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2:02
負利率存款作用幾何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0
負利率:現在、過去與未來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8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銀行家(2017年1期)2017-02-15 20:27:53
保康接地氣的“土銀行”
“存夢銀行”破產記
隨機利率下變保費的復合二項模型
銀行激進求變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免费在线|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性网站|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不卡| 欧美综合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国产91av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亚洲最新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成人在线不卡|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亚洲美女久久| 狠狠干综合|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午夜视频日本| lhav亚洲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青青草91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 无码内射在线|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二|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亚洲视频a|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 极品av一区二区| 日韩专区第一页|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最黄视频| 欧美国产中文| 久草网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999精品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