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琳
摘 要:通過對G20教育投入實證分析發現,G20各國公共教育支出投入小學和大學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投入中學的比例存在波動,各國之間公共教育投入在小學、中學和大學間的比例差異較大。通過分析教育總投入和公共教育投入在不同類別學校間的分配比例發現,公共支出具有普遍的共性,優先支出中學,其次是小學,最后是大學,但各國總的教育投入對小學和大學的支持的優先次序存在較大差異。
關鍵詞:教育投資 公共教育投資 投資結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20-02
隨著我國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對教育內涵式發展越來越重視,實施了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教育投資占GDP比例也要求提高到4%。為此,我們需要研究在教育投入規模擴大的前提下,教育投入結構如何優化。二十國集團的GDP總量約占世界的90%,人口占全球的2/3,涵蓋了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興國家。因此,全面深入地對G20國教育投入結構的研究,探索發達國家教育投入結構的規律對我國當前教育投入結構優化很大的現實意義。
1 概念界定和數據來源
對教育類別分類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國外學前教育為pre-primary,我國的學前教育統計范圍為幼兒園。國外普通教育的統計范圍為primary、secondary(包括lower secondary和upper secondary)、post-secondary以及non-terti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統計范圍為tertiary education,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對不同類別學校是進行如下分類:Pre-primary、Primary、Secondary、 Lower secondary、Upper secondary、Post secondary、Tertiary。本文將這種分類和我國的學校分類相對應,分別為學前、小學、中學、初中、高中、職高以及大學,其中,小學、中學、初中、高中、職高為普教教育。我們利用OECD、世界銀行數據庫和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分別對學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分別對G20各國教育投入不同類型學校的比例結構進行分析。
2 G20各國公共教育投入在小學、中學、大學比例的動態趨勢
2.1 公共教育投入到小學的比例趨勢
G20公共教育支出投入小學的比例趨勢圖(見圖1)可見,各國投入小學的比例趨勢線大多呈現水平狀態,波動很小,這表明在1998年到2009年公共教育投入小學的比例各國都保持相對穩定,比例變化不大。但是各國間的差異較大,最低是德國,保持15%左右,最高的是印尼,在2007年高達60%,南非也保持在50%的水平線附件,我國投入小學比例也基本保持在35%~40%的區間,處于居中的位置。G20各國整體上投入小學的比例區間在20%~50%。
2.2 公共教育投入到中學的比例趨勢
從G20公共教育支出投入中學的比例趨勢(如圖2)可見,除南非波動較大之外,各國投入中學的比例趨勢線大多也是保持水平的趨勢線,可見各國公共教育支出投入到中學的比例在12年間也保持基本穩定,但國家間的差異也較大,最高的占比是法國,投入中學的比例保持在50%的水平,整體呈現微幅下降,最低的是墨西哥,維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