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近年來,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市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文化建設工程,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全市文化產業工作者立足實際,積極作為,文化產業總量不斷增大,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豐富市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加快南通“兩個率先”的重要支撐。
文化產業具有意識形態和經濟雙重屬性,與文化事業共同構成文化的“一體兩翼”,在經濟屬性上除了具有一般產業的特征,還具有特殊的經濟特性。文化產業是一種內生型經濟增長模式,是一種附加值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興產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智產業,也是科技創新與內容創新高度融合的產業,具有規模收益遞增、文化創意等無形資產投入為主、需求收入彈性大、就業靈活等特點。因此無論是文化產業的相關主管部門的領導還是文化企業的管理者都必須把握文化產業的特征和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發展文化產業。
南通文化產業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40%,形成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濃烈氛圍,各類社會資本不斷涌入,市場主體規模不斷壯大,集聚區建設方興示艾,新興業態不斷形成。但是仍存在文化產業總量規模小、大型企業少、新興業態少、文化品牌少、區域不平衡等問題;政府層面存在規劃引領等尚不到位的問題;企業層面存在融資困難、人才缺乏、創新不足等問題。南通文化產業要想邁入全省第一方陣,不僅需要認識和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規律,還要在此基礎上理順生產關系,摒棄一切束縛文化生產力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機遇、真抓實干,切實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問題。
當前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和工作方向。既要確保完成文化產業總量占GDP 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硬指標,又要發揮好具有江海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影響力;二是要科學把握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形成有力拉動,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和各級財政對公共文化持續增長的投入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內生動力,金融及社會資金的不斷注入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助推作用,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三是以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要以產品創新為核心,以業態創新為方向,以模式創新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品牌創新為追求,通過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四是要切實規劃好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動文化產業“特色化、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要全面挖掘梳理文化產業資源,明確發展重點、形成特色,要重點做好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布局,以大園區招引大項目形成集聚、通過“退二進三”和產業融合集約發展,要有南通特色的品牌追求。
全市各級文化產業主管部門在規劃、引導、推動、服務文化產業發展中要做到目標明、思路清、舉措新、服務實,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光榮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擔當,真抓實干,早日實現南通文化產業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