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嫻



唐閘,這個歷經百年滄桑,塵封幾十載的近代工業城鎮,曾在南通乃至整個中國的近代化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時代變革,讓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隨著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誕生和不斷完善,對唐閘的保護和利用工程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未來,唐閘何去何從?對此,南通人翹首以盼。本刊記者就此話題,走訪了幾位對南通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本地專家。說起唐閘,他們總有千言萬語,但呼吁妥善保護歷史遺產、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落腳點都是一樣的。
保護,從發掘優勢認清價值出發
雖然時光過去百年,張謇時期的唐閘盛景,在他們的敘述下依舊清晰可見。
尤世瑋,是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會的常務副會長、南通市歷史文化保護建設工程指揮部顧問。在他眼中,當年唐閘的發展有一條內在的產業鏈和完整的社會鏈。充分認識唐閘的自身優勢和價值所在,是一切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開始。
從大生紗廠開始,張謇在唐閘還創辦了廣生油廠、大隆皂廠、大昌造紙廠、資生鐵冶廠、大生織物公司、復興面粉廠、大生內河輪船公司等一系列門類眾多的企業,形成一個科學的產業鏈和企業集團。
在大興實業的同時,張謇還興建了工房、學校、醫院、公園、倉儲、碼頭等生活和生產配套設施。那時的唐閘,社會系統成熟,商業興旺繁榮,時人稱之為“小上海”。
“我們究竟要保護什么,又要發掘什么?”南通大學文學院歷史系錢健教授提出,“對于唐閘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首先要清楚這樣一個問題。為了理清這個問題,我們要通過深度研究,重新梳理和歸納唐閘的有利法寶。”
他認為,在全國各地多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中,唐閘的獨特性還在于,它形成了一個工業化社區。這個社區有完整的、立體的、多層次的工業化社會結構,使得人們從農民轉變成產業工人,農業文明轉型為工業文明,農村地區轉變為工業城鎮。這些轉變是非常深刻的。
盡管經過百年洗禮,唐閘有幸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歷史遺存。
2007年9月至11月,為了摸清唐閘老鎮的“家底”,有效保護唐閘近代工業遺產,南通市規劃局委托張謇研究中心開展了以唐閘鎮為中心的工業遺產普查工作。通過這次普查,大生紗廠南棧等眾多近代工業建筑群和建筑物,以及棉花機械設備等一批近代工業設施浮出水面。
南通張謇研究中心張廷棲教授表示,唐閘保持著上世紀二十年代工業城鎮的基本肌理。就全國而言,是我國近代工業歷史遺存中整體規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業門類保留最豐富、最充實,原址原狀保護最真實、最完整的一個城鎮。
如今,在唐閘你能看到大生紗廠、資生鐵廠等近代工業設施遺存;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等近代文化教育設施遺址;有著百年歷史的工房、高岸街等工人住宅區;育嬰堂等近代社會慈善公益設施遺址……近代唐閘全套社會生活歷史景觀依稀可見。
起步,依托1895園區發展文化產業
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對工業遺產愈加重視的大背景下,對于唐閘工業老鎮的保護和利用也提上日程。2008年1月,南通市政府正式啟動了唐閘工業遺存保護利用工程。
2011年,旨在搶救唐閘工業遺產的南通 ·1895文化創意園一期項目開啟。一期項目以油脂廠等近代工業企業舊體為主體,進行保護性修繕。在保持舊時風貌的基礎上,賦予歷史空間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功能。
定位為傳統手工業戰略產、學、研及推廣傳播中心的南通·1895文化創意園,自2011年11月8日正式開園。
從“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開始,園區引入了法國印象派繪畫藝術亞洲巡展、“鏡化乾坤”中國創意攝影展、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等多個展覽。同時,還吸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蘇丹教授、林樂成教授、秦岱華教授等大師來此建立創意設計工作室……
短短一年多時間,1895園區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2013年,南通·1895文化創意園成功入選南通市第二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南通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項目建設工程指揮部顧問、畫家沈啟鵬認為,從1895園區一期工程來看,保護和利用的方向是對的。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策劃的保護修繕方案,盡可能地保護了建筑的歷史風貌。園區以舉辦“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等為抓手,推動創意產業的建設,這也是很好的思路和有益的嘗試。
南通市副市長朱晉亦曾表示,作為“工業文明活石”和“時尚創意新天地”,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依托張謇先生在發展民族工業階段興建并留存至今的工業實體為開放空間,移植創意與夢想、碰撞激情與時尚相伴的展示和創意形態,以此貫通百年歷史、承接百年輝煌、轉型百年產業,使百年唐閘工業城鎮步入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發展階段。
近日,在南通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規劃處,我們看到了一份關于1895園區二期的策劃書。這份策劃書顯示,二期工程將對造紙廠、東工房、老工房、西工房等區域進行原真性恢復,主用地150畝。規劃引進餐飲、創意集市、小型工作室、創意工坊等8種業態。
名城保護處處長錢圣豹介紹說,目前已經完成的一期項目,通過引入一些業態,舉辦一些演出和展覽,為叫響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這一品牌,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優質人文資源的集聚,做了一個好的起步。
“二期工程進一步完善以后,園區的功能將更為完備。我們希望1895園區成為一個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現代創意的功能文化產業園區,為唐閘這座老鎮注入新的元素,使它重新煥發活力。”錢圣豹說。
未來,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今年,南通市又啟動唐閘近代工業城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這項工作的啟動,勢必將保護利用唐閘歷史文化遺存提到一個更高的戰略角度。
站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新高度上,專家學者們對于今后唐閘的保護和利用,積極獻言獻策。
對此,錢健教授有過深入的思考。在英國時,他曾參觀過當年由羅伯特·歐文創立的新拉納克工業社區。新拉納克于2001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初,新拉納克社區的保護修復工程,通過尋找新聞報道、圖片、老人的回憶等多種方式,將90多幢建筑真實地復原了。復原工作精確到綠化的分布、瓦片的形制,甚至鋪路的石塊等。他希望,對唐閘的保護也能保持它的原真性,還原唐閘獨有的歷史文化面貌。
結合國外的情況和唐閘的自身優勢,他主張要深度研究唐閘,對它實施整體性保護,對生產區域、生活區域、商業區域、教育文化區域、社會公益區域以及公共區域等進行成片的一體性保護。
錢教授還談到,在利用時要有節度,過度強調利用,往往會影響保護的水平。也不能過度商業化,世界各地有很多失敗的教訓,讓我們引以為戒。
尤世瑋認為,首先要從唐閘整體的價值,以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高度著手去考慮今后唐閘的保護與利用;其次,基礎是保護,沒有保護談不上利用;最后,保護和利用要和唐閘固有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唐閘近代工業文化,讓人們來到這里以后不僅能夠了解歷史文化,還能獲得娛樂休閑的享受。
南通博物苑學術委員會主任趙鵬,參與編輯新版《張謇全集》,對張謇和唐閘了解頗深。他建議,要珍視唐閘的工業遺存,要先談保護后談利用,因為一旦破壞它們便永久消失。他很欣賞歷史學家錢穆的一個觀念:我們對歷史要有那么一點敬意和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