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派赤峰采訪組



如果時光倒流回到十多年前,顧宇,這個從蘇北平原上走出來的漢子,決計不會想到,他的人生將和一個草原城市結下不解之緣。從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中央美院畢業后,這位油畫專業的高材生,躋身到京城的景觀設計師行列。人生的小轉步,從而徹底改變了事業發展的大路標。一次機緣巧合的裝飾工程業務,讓他走進赤峰,認識赤峰。而當他領銜擔綱設計赤峰博物館時,深深為契丹王朝這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神秘消失的草原帝國所震撼,將深厚的紅山玉龍文化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血脈。
盛夏,正是草原最肥美的季節。應赤峰契丹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宇的邀請,三角洲雜志社特派記者深入赤峰,親近玉龍、踏訪草原、觸摸溫泉,探尋草原城市各個旗縣打造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足跡,同時也與顧宇先生分享他孜孜以求的文化產業夢。
美麗赤峰 神奇草原
這里是一片豐美的綠土地。
巍巍紅山締造過中華最古老的壯美文明,也見證了一次次文化的輝煌。
歷史已被雨打風吹去,但激蕩在赤峰人心中的依然是那段不朽的生命樂章!
走進壯觀的赤峰博物館,一件件出土文物,一張張遺跡圖片,一段段史料佐證,讓人們仿佛回到十世紀初。在天蒼蒼、野茫茫的遼闊北域,經西遼河哺育五百年之久的天之驕子——契丹人迅然崛起,他們以松漠為政治中心,控弦歐亞大草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建立了聲名遠播、威震萬邦的草原帝國。
史學家們有著這樣的共識:這是一個雄心勃發的民族,這是一個兼容并包的民族,這是一個頗具建樹的民族!她一路征戰,金戈鐵騎,拓土開疆;她建城筑郭、典章文武,一應俱全;她創造性地實現了政治上的“一國兩制”,宗教上的“多神共舉”、文化上的“因俗而治”;她開創了草原都城建設的先河,為元明清三代草原文化建設樹立了典范;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就是契丹!
走出博物館,卻又讓人魂牽夢縈,宛如自己的思緒已經走近契丹城。你會被神采迷離的青牛白馬傳說所吸引,會被威震萬邦的耶律阿保機建國偉業所敬仰,會被一代賢相韓德讓與巾幗女杰蕭燕燕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所震撼,會被耶律大石一路向西拯救契丹民族命運而扼腕深思……這是契丹歷史人物的時空畫廊,是大遼帝國的生命抗爭史。
紅山文化 歷史傳承
厚重的歷史積淀,鮮明的民族氣質,讓赤峰人深刻地領悟到,久遠的史詩像展翅翱翔的雄鷹,雖然早已遠離了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但它不朽的文化精神卻永遠書寫在草原上,銘刻在人們心靈中。往事越千年。吮吸著古老而甘甜的文化乳汁,品嚼歲月風景,赤峰人接過歷史火炬,將再一次舉起屬于自己的文化輝煌。
赤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意圖十分明確。市委副書記、市長包滿達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赤峰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文化城市,更是一個移民城市。自清代康乾以后的百余年間,一批批“關內”人懷揣著各自的夢想移居到赤峰。伴隨著對赤峰這片土地的開發、建設,各地的先進文化也逐漸和當地蒙古族風土人情融合,最終造就了今天的赤峰人文景觀,這就是今天的“赤峰文化”。赤峰非物質文化遺產,飽含移民文化的基因。打開這幅民俗畫卷,赤峰蒙古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赤峰民族民間雅樂、赤峰方言土語、寧城十番詞譜、巴林左旗皮影、紅山剪紙等等,均烙印著移民色彩,具有很高的藝術民俗價值。如何更好的把這些遺產發掘整理出來、傳承下去、展示給世人,是赤峰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只有大力發展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傳承好赤峰非物質文化,全方位展示介紹、研究傳承這些成果,才能引導人們從這里找回屬于赤峰人的品質精神。
顧宇,當初從做赤峰的工程設計項目入手。而他一踏上草原,就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契丹歷史、紅山文化中。黨的十八大將中華文化繁榮帶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春天。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文化探索者、產業實干家,在這片古老而文明的綠土地上,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實踐。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顧宇迅速、敏銳地捕捉到赤峰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
在他的游說、策劃和奔波中,一個跨時代的文化產業項目在赤峰孕育胎動。2011年,赤峰市紅山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高起點、大手筆推出“紅山文化旅游商貿城”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這一重大項目的推出,標志著一個以契丹(遼)文化為核心,融赤峰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文化及現代城市文明為一體的文化產業主體架構在以“紅山”為坐標的赤峰大地正式誕生。
產業宏圖 走向輝煌
在顧宇的帶領下,采訪組一行來到項目現場。顧宇介紹說,這個項目地處赤峰市紅山區橋北物流園區內,北接赤大、赤通高速,西臨陰河與赤峰松山區接壤,南與赤峰舊城區隔河相望,東靠馳名中外的紅山文化發祥地——紅山。總規劃面積約0.78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110多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48億元;整體規劃建設分三期,項目達20多個,預計用5年時間建設完成。他估算,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實現每年財稅貢獻超過億元,創造就業機會萬余個,直接安排就業8000人。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二、三期工程按計劃適時推進中。
這是一個怎樣的宏大構想,其文化特色和市場亮點如何完美融合?顧宇細細講述了他的文化產業夢。那就是深入挖掘赤峰歷史文化個性與資源儲備,緊緊圍繞“契丹遼文化”這一主線,將文化的公益與產業完美搭配、相得益彰、在有限的地理空間內科學構建“契丹城、契丹風情園和紅山旅游文化產業中心”三位一體發展格局,使契丹遼文化及相關文化要素在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再現與發展。
一幅文化產業宏圖大手筆繪就,三大文化功能區交相輝映,其最大的亮點是,未來將重點建好兩城三條街,構建原汁原味的契丹古城,全方位展示契丹民族獨特的人文景觀。顧宇介紹說,以規模宏大的寶峰禪寺為依托,打造一座面積約6萬平米,具有濃郁契丹遼文化風格的“古城”,產業布局由古玩城、特色美食城和巴林石一條街、旅游紀念品與地方土特產一條街、工藝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街“五大業態”構成。
打造古玩城,是赤峰作為西遼河流域古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地區,近20多年來成了國內外文物收藏、愛好以及專家學者們備受關注的風水寶地。特別是自2006年中央電視臺“鑒寶走進赤峰”國慶特別節目播出后,每年都有數以千記的“淘寶人”紛至沓來。如今,高標準建設一個既具有旅游商業價值,又兼具學術研究功能的與國內外接軌的古玩交流交易平臺就成了赤峰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赤峰歷史文化的民間潛能和價值激發出來。
讓人心動不已的還有特色美食城,這里集中了赤峰各地小吃(像敖漢撥面、克旗莜面、喀喇沁白家熏雞、寧城豆制品、赤峰對夾),又有內蒙古草原各具特色的奶制品系列;既有寺廟素食菜肴、齋飯,又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小吃等等。草原北國“舌尖上的文化”在此完美展示。
顧宇坦承,旅游紀念品創意、研究、開發,一直是赤峰的短板。為此,契丹城建設啟動之初就投入大量專業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始了有針對性的研究探索,從赤峰厚重的人文資源、民俗生活資源和自然資源中挖掘出游客喜愛的紀念品。未來建設的旅游紀念品與地方土特產一條街,就是要從民間文化遺產中尋找到旅游紀念品開發的資源,圍繞蒙古族傳統手工藝、仿古類工藝品制作、民族民間技藝等項目,將地方土特產經過高端加工、設計、包裝整合,實行產業化規模經營,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赤峰旅游紀念品粗放、缺乏文化底蘊這一難題。
更大的手筆是,一部計劃由斯琴高娃、陳道明等主演的大型連續劇《契丹王朝》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預計八月開機拍攝。而依托產業發展的國內第一家契丹影視城也將隨之撩開其神秘的面紗。這一著妙棋,將影視城的產業、藝術與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加速了赤峰文化走出草原,走向全國,與世界對接的步伐。
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一座占據制高點,瞄準當今文化前沿產業構建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將應運而生。這里將動漫制作、多媒體制作、廣告創意策劃、平面設計、影視劇創作以及3D影院、影視博物館等項目整合相鏈,形成產業上下游銜接。設立總部基地,為進駐園區的各團隊、商戶以及相關外來企業創建相對獨立、設施配套、服務一流、環境友好式的核心運營指揮中心和高端生活區,解決入住企業后顧之憂。
讓一位蘇北漢子來完成一個民族文化的記憶,推進一個產業的前行,顧宇慨嘆,這就是赤峰人博大胸懷的體現與所在。不久的將來,赤峰的文化產業蓬勃而起,在他的心里,就是一曲決策與實踐的完美協奏曲;一幅再現契丹雄風的壯麗畫卷;是一首歷史與現代文明的交響詩;一個激發赤峰文化大繁榮的最佳平臺。他委托《三角洲》雜志給家鄉父老鄉親帶個信,期待有更多江蘇老鄉、南通精英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一起在草原城市上為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書寫全新的文化發展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