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拼搏奮斗,30年共逐夢想,30年成就輝煌。
30年,我們經歷了建市初期的艱苦創業,經受了“5.12”特大地震的嚴峻考驗,見證了“兩個加快”的偉大奇跡,創造出了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績。30年來,德陽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9倍,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38.7倍,財政總收入增長128.0倍。
古老而年輕的德陽,在古蜀文明和工業文明的交相輝映中一路走來,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之一、聞名全國的重裝制造基地、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活力之都、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幸福之城。
攜歷史之成就,開未來之宏愿。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省第十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冷靜分析德陽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確立了“三年突破兩千億、五年總量翻一番、提前兩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四川科學發展排頭兵,加快建設中國西部經濟文化強市的奮斗目標,開啟德陽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新征程。
堅持走轉型升級之路,打造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德陽
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重點支持重大裝備、食品、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發展“5+2”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西部新型化工基地。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發展旅游經濟,加快建設四川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建設西部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走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打造區域一體、協調發展的宜居德陽
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優先發展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機遇,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加快構建“1+5+X”城鎮群,形成大德陽框架,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打造城市新組團和產業發展新載體,加快建成百萬人口、百平方公里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縣城和重點鎮建設,以新村建設和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為重要載體,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走改革開放之路,打造機制靈活、全域開放的活力德陽
堅持推進全域開放,努力建設四川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大力推進成德同城化進程,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同援建省市的良好合作關系,加強同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臺港澳等地區的交流合作。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切實抓好社會事業改革,統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財政體制、科技文化等各項改革,充分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走富民強縣之路,打造特色鮮明、縣域發達的富裕德陽
堅持走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加強對縣(市、區)的領導、指導和服務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工作,推動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
走基礎先行之路,打造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生態德陽
圍繞建設“兩環五射八延伸”交通體系的目標,著力打造成德組合型交通樞紐。結合城鎮體系建設,加強交通骨干網絡建設,構筑市域內“半小時經濟圈”。加大城鄉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走和諧發展之路,打造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德陽
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確保民生項目落到實處。全面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深化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加快建設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示范區。繼續深化平安德陽建設,暢通訴求渠道,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營造安定和諧的良好氛圍。
建市30周年,我們將乘勢而上,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中國夢德陽篇章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