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需要東張西望,就會有人主動上門。”一位越南問題專家形容說。2009年12月,越南與俄羅斯簽署大宗武器購買協議,不久后越南與俄羅斯就重啟了使用金蘭灣的議題。
2010年俄羅斯海軍方面提出重返越南金蘭灣基地的“建議”,其背景就是兩國近年來在軍事上的親密合作。越南不斷地向外界宣傳自己的“糖果”以換取俄美等對其垂涎三尺,與其進行軍事武器的交易,獲取他們對越南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發展越南經濟,壯大自己軍事政治力量。
目前越軍正規部隊總兵力約48萬人,經過四十余年的與大國在金蘭灣的周旋發展建設以及前蘇聯的支援下,由初創時期的僅有幾十人的游擊隊,發展成了今天以陸軍為主體,陸、海、空軍并立,包括裝甲兵、炮兵等多兵種的武裝力量。越南的軍事雄心壯志遠遠不止這些,在俄羅斯援助的基礎上,越海軍成立了954飛行團,其空軍利器蘇30MK2就是由俄羅斯引進。1980年后,蘇聯還向越南提供了12枚岸艦導彈,幫助越南組建了岸艦導彈部隊。
越南的軍事發展壯大都離不開前蘇聯“老大”的傾力支持,1978~1979年,蘇聯為獲得金蘭灣使用權向越南提供了包括2艘別佳I級護衛艦在內的各型艦艇近30艘,使得越海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南海軍在蘇聯的指導下,重點加強了正規化建設。越南現役的大部分的艦艇包括“基洛級”潛艇都是與俄羅斯交易得來的,目前越南地方和海軍的造船廠、維修廠總共只有30余家,而且大部分都只能滿足500噸以下船艦的維修,所以越南必須尋求外援。而此次謝爾蓋·紹伊古訪越帶來的禮物就是幫助越南造船修船,造潛艇送飛機,幫助越南訓練海軍,建立潛艇艦隊等等。
近來周邊國家圍繞南海領土問題的軍事競爭正在加劇,對越南來說與俄羅斯在金蘭灣上合作只是一個幌子,如何運用金蘭灣的地緣優勢調動大國的思維對抗自己的潛在敵人,才是越南真正的戰略考量。所以,越南徘徊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意在獲得最大利益。
越南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簽署了開采南海兩大大型天然氣氣田的協議,也與美國協商共同開發一塊南海區域的油田。俄美兩國之間不斷地花心思勾心斗角,為獲得越南歡心更是無止境地對越南進行投資和出售武器,俄羅斯更是提供高額貸款幫助越南用于核電站的建設。如果取得金蘭灣的使用權則能監視美國關島空軍基地和美國在東南亞的一些軍事基地。
在美國全面重返亞洲高調進駐南海的情況下,越南與美國勾勾搭搭,美國也對南越時期的金蘭灣基地展現了重新回歸的愿望,俄羅斯一定不甘心在亞太地區勢力范圍不發一言,更不愿意美國重返金蘭灣,于是俄羅斯以經濟投入和軍事武器交易為借口進駐金蘭灣。
而越南能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大國之間是一種行為關系藝術,也不斷地從其中獲利。
現在看來,越南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合作”遠遠超越了金蘭灣的范疇,隨著金蘭灣的開放帶來一連串的問題,如經濟支持、軍事補給、基礎設施建設、軍事威懾。越南的拳頭越來越硬,在亞太地區勢力布局上被重新審視,整個南海區域國家之間也在調整戰略,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國之間的競爭正在悄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