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伐
越是經濟困難,美國越是把軍售視為拉動需求、振興制造業的重要法門,可是軍火是很容易“太阿倒持”的特殊商品,如何“趨利避害”是美國主政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本文綜合日、韓、新加坡等對美軍購大戶的相關資料,探究一些美國與盟友進行武器買賣的“彎彎繞”。
耍流氓也擺紳士派頭
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軍工復合體”利益集團后,武器出口就成為美國經濟獲利、拉攏盟友和左右國際關系的重要手段。
當前,美國軍售主要依據《武器輸出管制法》展開,同時還有五角大樓主持的“安全援助計劃”作為行動準則,該計劃包括對外軍售、對外軍事融資、國際軍事教育與訓練、直接商購、經濟援助基金、維和作業等多種方式。
在日韓等同軍事采購官員看來,可以直接和美國軍火商談判的“直接商購”模式對他們最有利。可是美國政府往往把這些生意強制性地安排成“對外軍售”模式,即由購買方與美國政府共同簽署發價書,買方委托美國全權辦理采購事務,美國收取不菲傭金。
美國盟友要想啟動“對外軍售”程序,關鍵一步就是要擬訂“發價書”,它除了要符合美國《武器輸出管制法》的條件,還要附上特別條款,以便確定如何裁決交易爭端,當然裁決依據都得是美國“說了算”的國內法,如《聯邦采購政策局法》《美國軍事采購法》《美國聯邦采集合理化法》及《聯邦采購法規》等。
對于發價書的撰寫,日韓等國官員可謂“一肚子苦水”,他們都認為美國故意執行或明或暗的“不公平”待遇,例如以格式化條款規避責任,千方百計利用附加條款向買方轉嫁風險。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不僅只能向美方指定的交易商采購,而且美方還不對貨品提供品質保證,只要產品一經交接,之后發生的“非設計性技術瑕疵”,美方概不負責。美方還有權修訂規格、價格、付款及交貨期限,有權取消或延緩交易執行。用一位韓國軍購官員的話說,這叫“耍流氓也擺紳士派頭”。
美國喜歡“惰性”客戶
美國還公開將“對外軍售”當作調節美軍武器庫存、推陳換新的渠道,美方在發價書條款里明確表示可供出售的貨品包括庫存品(尚在保質期內)或再制品(翻修品),然而,等到這些軍品交付買方使用時,就有可能已經過期。
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美國利用“對外軍售”條款巧取豪奪,不少國家和地區也尋找五花八門的方式進行反擊。2005年后,受到沙特、阿聯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軍購大戶的集體抗議,美國終于同意對“對外軍售”進行改革,例如將行政管理費從合同價值的3%降至2.5%,并簡化審批手續。
一些國家還提出,對美軍購活動中千萬不能“偷懶”,尤其美方在發價書環節要求將合約管理事務全數委任給自己,這等于花錢幫美國維持一支精干的武器采購與后勤保障隊伍,而買方的后續保障還得仰人鼻息。當然,美國很樂意這種“惰性”在海外客戶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