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弓

4月8日中午,英國前首相、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夫人在倫敦麗茲酒店的頂級套房內因中風離世。一代風云人物,最終謝幕。
撒切爾夫人夫人的身后事,可謂極盡哀榮。英國官方于17日以最高軍事榮譽禮儀為撒切爾夫人夫人舉行葬禮,這種葬禮的規格僅次于國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攜丈夫菲利普親王出席葬禮儀式,這是繼1965年丘吉爾葬禮之后女王第一次出席政治人物的葬禮;英國政府為葬禮花費了1000萬英鎊,首相卡梅倫還為此表示,與撒切爾夫人的貢獻相比,區區千萬英鎊根本不值一提,因為撒切爾夫人“為我們節省下來約750億英鎊”。
然而,相當多的英國人對撒切爾夫人的去世展開了慶祝。在倫敦,數百人在街上跳舞,有人拉起橫幅“爽,撒切爾夫人死了”;在伯明翰市,市政府拒絕為撒切爾夫人降半旗;撒切爾夫人的政壇死敵、前工會領導人斯卡吉爾收到工黨人士發來的短信“撒切爾夫人死了”后,立刻回復“斯卡吉爾還活著”,頗有幸災樂禍的感覺;而辣妹組合成員哈利維爾在推特上夸了撒切爾夫人夫人一句“擁有女人魅力的第一夫人”,隨即被口水淹沒,最后不得不刪帖了事。
很少有政治家像撒切爾夫人這樣,在公眾中的評論呈現如此鮮明的兩極分化。喜歡她的人對她崇拜不已,討厭她的人認為她剛愎自用一無是處。2002年,英國BBC電視臺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個英國人》,撒切爾夫人夫人高居第16名,排名高于英帝國黃金時期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第18位)和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第24位),詩人喬叟、作家狄更斯,發現青霉素的弗萊明、物理學家法拉第等人都位居其后。有趣的是,次年英國Channel 4舉行《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國人》的民意評選,結果撒切爾夫人赫然高居第三,僅次于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和以胸大無腦而出名的艷星喬丹。
不過,無論喜歡她還是厭憎她,絕大多數英國人都承認,20世紀對英國影響最大的兩個政治人物,一個是打贏了二戰的丘吉爾,另一個就是改變了英國運行軌跡的撒切爾夫人夫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曾流傳過一個政治笑話:一個小男孩告訴青梅竹馬的小女生,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上首相,小女生吃驚的回答:“天!男人也可以當首相嗎?”——彼時的首相寶座上端坐的正是撒切爾夫人夫人,從1979年到1990年,她主宰唐寧街10號長達11年。
如今很少有人還記得,1979年撒切爾夫人夫人初登首相寶座時,英國面臨的是怎樣的境地。殖民體系崩潰帶來的劇痛延宕不去,政府開支浩大社會負擔沉重;整個英國都被頹廢情緒籠罩,年輕人畫煙熏妝、剃雞冠頭、文身穿刺奇裝異服,用朋克文化發泄不滿,表達對傳統紳士文明的叛逆;“工會一罷工,政府就服軟”成為規律,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英國有淪落為“歐洲病夫”的跡象,甚至有人斷言,英國將從發達國家淪落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
這一切,都被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改變。
她擎起自由經濟的大旗,努力打造一個小政府、低稅收的社會,削減社會福利,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數百萬政府雇員成為私營企業員工,即使曾經有364名經濟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呼吁改變內閣經濟政策,但撒切爾夫人夫人依然故我。
實際上,撒切爾夫人早就表現出對高福利制度的不滿,1970年她出任英國教育及科學大臣,上任第一個月就取消了向全國學校提供免費牛奶的政策,結果引發一連串示威,并因此被媒體戲稱為“牛奶掠奪者”。
撒切爾夫人的自由經濟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工會,1984年至1985年,因為不滿國有煤礦企業裁員,英國最強大的工會組織全國礦工工會發動了持續將近一年的全國性大罷工,曾在1974年用罷工逼迫希思政府下臺的礦工工會這次踢到了鐵板。撒切爾夫人拒絕妥協,并指責工會懶惰自私要挾政府,在持續將近一年的罷工中,有11291人被捕,8392人被控犯有諸如破壞和平、阻礙公路的罪行,最終罷工以失敗告終。這次罷工也被視作英國工會力量走上下坡路的標志性事件。
在撒切爾夫人的自由經濟政策下,福利包袱大為縮減的英國經濟開始逐漸恢復生機,但同樣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貧富差距急劇加大,犯罪率上升,傳統社區破裂等等。撒切爾夫人對平等的漠視,讓英國至今仍在付出代價。2011年8月從英國倫敦蔓延到全國的大騷亂,根子就是貧富差距問題。
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期間,英國的主要政黨都出現了右傾的現象,如今,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其經濟政策里都有撒切爾夫人主義的影子。2005年8月,撒切爾夫人80大壽的酒會上,英國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勛爵席間發表演講,稱撒切爾夫人夫人“真正的成功成功之處在于,她改革了兩個政黨,即使是(當時執政的)工黨,也接受了絕大部份‘撒切爾夫人主義的理論,而且不可逆轉?!?/p>
撒切爾夫人去了,撒切爾夫人主義還在。一代女強人的功過是非,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解讀。在一系列的評價中,英國《金融時報》的評價相對中肯一她是一位有缺點的政治家,但對英國來說,她的優點超過了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