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怡
RSS這種純粹的以信息傳播為目的的服務,更符合專業(yè)人群的需求,對于那些每天要跟蹤很多信息源的用戶,RSS依然是目前最好的工具之一。
Google Reader走了。
于理,鮮果應該感到高興。Google不在乎的數百萬Reader用戶,鮮果在乎。在鮮果眼里,一個重度閱讀用戶,價值遠高于1000個閑逛的瀏覽用戶;數百萬重度閱讀用戶,對專門做閱讀的鮮果來說,簡直是送上門的天賜大禮,何況如今已經有數十萬用戶轉移到了鮮果。所以Google Reader的關閉,對鮮果確實是好事。可是于情,終究覺得不舍,畢竟,我也曾是GoogleReader的忠實用戶之一。
為什么Google Reader會關閉?Reader前產品經理布萊恩施(Brian Shih)在問答網站Quora上做了解答,稱Reader之死是為了給Google+等社交產品讓位,也提到了Reader不盈利的困局,我本人非常認同,但依我看來,Google Reader的關閉確實也與RSS模式本身存在的問題有關。由于使用者大多是專業(yè)人群,造成RSS長久以來用戶都較為小眾,;二是交互性比較差,RSS的用戶只是沉默地吸收信息,卻沒有互動,不像Twitter或者Facebook,在消費信息的同時,也是在和朋友交流溝通。這在全民提倡社交、分享的當下,沉默的RSS就很容易被邊緣化。所以Google在這次春季大掃除里,關閉Google Reader轉而為其他產品讓路,就成為了自然不過的事情。
但是,Google Reader關閉了,并不代表RSS就會隨之消亡。源于1995年的RSS,最早是為了解決各個網站的主動推送問題,演變到現在。它能夠跨越單個網站的區(qū)別和局限,促進信息在各個網站之間互聯互通,自由流動,這非常符合互聯網的精髓。所以即使再過10年,我相信RSS依然還會存在,雖然它本身并沒有盈利模式,但關鍵在于,這種純粹的以信息傳播為目的的服務,更符合專業(yè)人群的需求。對于那些每天要跟蹤很多信息源的用戶,RSS依然是目前最好的工具之一,RSS的用戶群雖然不大,但會一直存在。所以,Google Reader雖已消亡,但RSS將會永生。
為此,針對從Google Reader轉移過來的用戶,鮮果于6月底單獨推出了一款名為鮮果閱讀器的產品,提供一鍵搬家功能,將其之前在Google Reader訂閱的所有內容,都遷移到鮮果閱讀器。
有朋友問我做鮮果閱讀器賺錢嗎?當然不賺。鮮果閱讀器誕生的初衷就與當年鮮果初創(chuàng)時一樣,無盈利方面的思考,只是以知識的聚合傳遞為主,為一部分RSS用戶提供穩(wěn)定的服務,僅此而已。
選擇在盈利更為艱難和漫長的閱讀領域創(chuàng)業(yè)并堅持,這是鮮果一貫的信念。縱觀國內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基本未偏離如下四個方向:溝通交流(以騰訊為例)、休閑娛樂(以盛大為例)、生活服務(以阿里巴巴為例)、自我發(fā)展(以鮮果為例)。馬斯洛需求理論中自我實現為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也就注定了第四種創(chuàng)業(yè)更為艱辛,鮮果用親身經歷見證了這一點。以現階段國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受眾來看,人們對自我成長的需求還沒到爆發(fā)的階段,但是這個時期早晚會來,這也是鮮果堅持這么多年的理由。而且,從業(yè)多年我發(fā)現,越是公眾純知識性的服務,越是應該以一種公益的形式去做,比如維基百科。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知識傳遞的準確性及內容的高質量。所以,就算鮮果閱讀器不賺錢,我們也會一直做下去。
羅馬并非一天建成的,我們每天都在建自己的羅馬。從互聯網整個行業(yè)來看,基本是3年一個小浪潮,10年一個大浪潮,鮮果已經挺過了7年,等到10年的時候,我希望鮮果能成為一個中型公司,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強大的力量,通過鮮果平臺,讓用戶更容易實現自我成長的需求。那么鮮果的一切付出,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