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聰
一旦要支持復雜的iOS in the Car,意味著汽車制造商要對現有車載系統進行傷筋動骨的改變,占據主導地位的汽車制造商顯然沒有必須迎合蘋果的理由。
蘋果踏入汽車征途,野心勃勃。
對喬布斯來說,iCar是蘋果涉足汽車的軟硬件產物;對庫克來說,蘋果不生產汽車一樣可以重塑汽車產業,切入點就是iOS in the Car——讓iOS成為車載系統的中樞,將蘋果的地圖導航等服務植入汽車之中,即便你不是iPhone用戶。
蘋果想由iOS 7開始,收拾那些形形色色的車載系統。然而,主流汽車制造商并非“果粉”。
一旦要支持復雜的iOS in the Car,意味著汽車制造商要對現有車載系統進行傷筋動骨的改變,這在車聯網尚未完全清晰的現階段,占據主導地位的汽車制造商顯然沒有必須迎合蘋果的理由。
退一步講,在車載信息系統沒有成為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際,“缺席”iOS in the Car,不會對車企的發展帶來致命的影響。于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蘋果,在汽車互聯系統供需不對稱的情境下,遭遇了“古來才大難用”的處境。
汽車終有一天會真正與互聯網連接,成為一個終端,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蘋果要通過與眾多雜亂的車載系統廝殺的過程,讓用戶體驗征服汽車界。
蘋果“上車”遭拒制造商反應冷淡
iOS in the Car通過30幀數據線或Lightning輸入,新的無線協議的支持可憑借USB或Wi—Fi連接的AirPlay,使駕駛者無需取出iPhone,就可以直接將手機上的圖片、視頻、應用直接映射到汽車顯示屏上,應用蘋果的地圖導航、音樂、iMessage、語音控制等功能。
這意味著將蘋果的移動操作系統內置到汽車之中,成為一輛汽車的OS,至少是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OS。
合作能夠形成雙贏:iPhone幫助汽車制造商賣出更多的汽車,汽車幫助蘋果賣出更多的iPhone、提升iOS的市場占有率。尤其是與自身并不擅長智能科技的車企合作,iOS in the Car會增強智能手機與車機的鏈接和應用,加入“蘋果圈”的汽車制造商對此自然是歡迎的。
然而,從主流汽車制造商的冷淡反應以及自主研發互聯系統的程度來看,蘋果的前路并非坦途。
那些自主搭建車載信息系統“圍墻”的汽車制造商則選擇拒絕蘋果。寶馬等汽車制造巨頭的態度很簡單:蘋果這樣的IT公司,錦上添花可以,想接管車載系統的控制權?不行。
有一定研發基礎的汽車制造商,更希望自行推出更有針對性的車載信息系統,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是出于主導權甚至商業機密的考慮,即使要付出高昂的研發成本。
iOS in the Car不僅僅是將iPhone的導航和通訊連入汽車,蘋果的最新專利顯示iOS可以對雨刷器及車內空調進行語音控制,這意味著合作的汽車制造商要將底層數據開放給蘋果,比如性能參數、故障排查、防盜等一系列數據的讀取和使用。
車企的底層數據涉及商業機密,不僅要將APP的新奇炫框在駕駛安全之內,更重要的是,一旦讓IT企業控制了整個交互體驗,無異于將汽車的百年基業拱手讓人,所以對于合作自然要謹慎。
應用還只是輔助車聯網仍處于初級階段
蘋果也許料到了這個境遇。這也許就是iOS 7發布時,只給了iOS in the Car兩分鐘來介紹的原因。
上海安吉星執行副總經理李超表示,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汽車廠商在追求移動互聯共性的同時也會尋求差異化。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基于多媒體平臺開放的基礎,宗旨是吸引開發者來進行設計。而主機廠則著眼于穩定可靠、升級性強的系統,于是車載信息系統的開發將呈現多元化趨勢。
現有的車載信息系統難以“刷機”,而iOS in theCar可以隨意升級。蘋果想真正侵襲汽車產業,就需要比汽車制造商更懂得用戶體驗。
目前來看,iOS in the Car的MirrorLink雖然可以實現手機、Pad、汽車的三屏協同,這并非車聯網的最終解決方案,而只是一種過渡。真正多屏互動和協同的主題應該是數據:用戶在車機上連接手機后,會自動甄別手機上的數據,并且在下車時將車機上需要的數據通過手機帶走。這或許是未來發展的理想模式。
此外,手機上的很多應用并不適合在車輛場景下使用。即使實現了MirrorLink,而不針對車輛環境開發適配的應用,也是無法提升用戶體驗的。比如,誰也不會在一塊觸控感沒有iPhone好的固定車載屏上“切水果”。另外綜合來看,蘋果擅長的是觸摸屏,Siri在時下流行的車載語音操控中的競爭力還待觀察。
目前互聯應用只能是汽車的輔助功能,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主張,只有當汽車處于停駛狀態時,車載信息系統提供的眾多智能功能才可以啟動,比如發短信、登錄社交媒體等。這也是為什么目前車載信息系統的開發競賽更多地著眼于輔助駕駛而非娛樂。
因此互聯網要想真正走入汽車行業,唯有大面積提高汽車自動化技術,如此車載信息系統才能成為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彼時,汽車要求的安全、穩定、高性能能夠與互聯網的創新、快速、開放相協調,強勁的硬件可以隨時拆卸、隨時升級,或者可以帶著插入不同汽車,而汽車APP應用則從無到有形成巨大的市場。
雖然車聯網概念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競爭格局已經形成。車載信息平臺是IT業的下一個商機與戰場,以蘋果在軟件、硬件以及網絡服務生態系統中的絕對控制地位,打造業界標桿的時機不能放棄。
因此,蘋果近階段內還是要一邊申請相關專利一邊尋求與傳統汽車廠商的合作。要做到這些,蘋果必須遵守某些OEM的市場規則,提前向合作方告知下一代技術細節,讓他們接納后“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