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雅
幼兒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童心去觀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們從小就有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沖動,幼兒想要掙脫成人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每一個幼兒都有其生長的規律,只有尊重這一規律,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才能調動幼兒內在的積極發展性,發揮其主動性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當然尊重幼兒的自由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幼兒,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規范與自由相結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這是指教育要尊重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自由發展。
一、尊重
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幼兒,而是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幼兒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對于幼兒來說意義重大。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幼兒呢?我認為,尊重幼兒,就要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對于幼兒而言,什么個性都有,有動作慢的,有性格開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愛講話的,有脾氣死擰的等等,無論什么個性的幼兒,都有他的內心發現。教師要從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智力、氣質及性格,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支持引導每個幼兒的發現。
案例:一天,美術活動課的內容是《有趣的海底世界》,妙妙在圖中海底畫了許多色彩鮮艷的熱帶魚、海草等,非常漂亮、干凈,我贊賞地摸了摸妙妙的頭又去看其他小朋友的畫,結果當我再次回到妙妙這兒時,那幅美麗的畫已經被黑色污染得面目全非。我愣了,很生氣,想讓妙妙按活動的主題來,但我又想要知道為什么,結果在聽了妙妙的解釋后,恍然大悟。妙妙的故事中,這美麗的海底世界被污染了,污水、垃圾、廢棄物等等,妙妙想通過這幅畫來呼吁大家要保護環境,不要亂排污水。多美好的愿望呀!我們知道,現實生活并非風平浪靜,妙妙的想象完全合理。
分析:教師全面正確地評價幼兒作品對于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正確評價幼兒的作品,就有可能把幼兒的創造性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保護幼兒的創造萌芽,對于幼兒的想法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幼兒的作品要寬容,使每個幼兒都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這是比幼兒的作品更為重要的果實。
二、開放
自由活動的特點:自由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在幼兒園里過得愉快,其好處和優點不斷被體現出來,特別是在培養幼兒的個性特點、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不通過教師(成人)的預先計劃,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自主分配游戲角色、充分發揮自由想象的游戲活動。
自由活動中的成人(教師):觀察、記錄典型人物、事件發展的全過程。活動過程中,幼兒只要不出現過激行為或者破壞性行為,成人就不必過多干涉,允許幼兒盡情玩耍。
自由活動中的幼兒:他們無拘無束,玩得非常開心。苗苗小朋友把串珠當雞蛋叫賣;李鑫把塑料積木插成步槍朝著小朋友們開火;還有幾個小朋友在“娃娃家”玩過家家,你當媽媽,我當爸爸……瞧他們那認真勁兒,就跟真(現實生活)中的一模一樣,很吸引人的。
觀察中,我發現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的表現,比在教師組織的任何一種類型的游戲中都玩得投入。活動中,他們把什么東西都可當玩具玩,同時,把玩具又可以想象成現實中的任何物品,他們思路開闊、想象力豐富;同時,通過角色間的互動,還可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自由活動還能很好地滲透品德教育。
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為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堅定的基礎。比如,有的幼兒幫助別人拿玩具、主動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人玩等等,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事例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有些搶玩具、打架、罵人的幼兒也要及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幼兒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幼兒的心靈。同時,培養幼兒的文明語言行為,學會“謝謝”“沒關系”“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鼓勵幼兒爭做“文明寶寶”。此外,在自由活動中,教師要盡量減少干預和組織指揮,多充當觀察者的角色,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由發揮他們的天性。
總之,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使幼兒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在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
三、激勵
在課堂上教師更多地關注教學過程的安排,精于預設,環節絲絲入扣,那么教師在課上對于幼兒信息的反饋和回應是否有效,就成了課堂精彩與否的關鍵。
什么是教師的應答?課堂中的教師的應答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基于幼兒言行表現所做出的回應和反應行為。應答行為作為課堂師幼互動中教師的主要互動行為,其智慧性直接影響了課堂的質量,影響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關系著幼兒的發展和需要。
例如:語言活動《一朵云帽子》,生動的故事情節牢牢吸引著幼兒們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尚弱,自信心不強,如何引導幼兒更為大膽準確地表達呢?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良好的師生互動,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對故事情節、人物也進一步了解清楚了。
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是以游戲形式為主的,與小學、初中的學習形式有很大的差別,要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投入,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不可缺少的,肢體語言不僅包括了手勢及肢體,還有面部表情、眼神等等。在活躍的氣氛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也越拉越近,幼兒好動的天性,在與教師互動的情景表演中,顯得更加投入。我來扮演“太陽”,你來扮演“花朵”,他來扮演“大樹”……玩玩說說中,沒幾遍就把故事情節都熟悉了,還愉悅地表達了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自信的笑容展現在小臉上。
3周歲左右的幼兒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語言環境的創設和語言指導手段上都需要教師用心思考,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細節,有可能換來不一樣的效果。作為教師,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幼兒的年齡、性格特點,并且學習多種適宜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幼兒進行個別談話,特別是針對那些性格內向、膽小,不愛講話的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盡量給幼兒更多說的機會,提問時也盡量引導幼兒自己說、多說,給每個幼兒發言的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總結、補充,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給他們一個適宜的空間,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總而言之,只有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幼兒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在尊重、開放和激勵中,幼兒才會真正在學習的海洋里遨游、成長。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