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笛

一向以正面陽光帥氣形象出現在熒屏上的華誼小生吳健,在新近登陸各大衛視的電視劇《說書人》中,飾演了一個“壞人”。該劇由趙本山擔任藝術總監和出品人,是一部全面展現說書藝人生活的年代傳奇大劇,時間橫跨五十載。而吳健飾演的是橫貫全劇的主要人物之一的說書人秦鳳鳴。
從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至今,吳健出道已超過十年,曾出演過《京華煙云》、《在那遙遠的地方》、《新結婚時代》等多部電視劇。而說起秦鳳鳴這一角色,他直感嘆演得過癮。他飾演的秦鳳鳴與小沈陽飾演的金凳正好是對立的角色,秦鳳鳴是意氣風發的師傅的大徒弟,而金凳本是茶館里一個拎茶壺的伙計,但是后來,金凳成了器,秦鳳鳴則狀態失衡,對金凳瘋狂報復,最后兄弟倆一笑泯恩仇。
吳健與小沈陽有大量對抗的戲份。當“學院派”遇到“江湖派”,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談及此,中戲出身的吳健不諱言自己受到學院派理論體系的影響,“多多少少會沾點不一樣的東西”。他描述說,跟同一體系里的演員對戲,會感覺痛快淋漓,大家會咬得很死,有時“演到虛脫”,而這次跟小沈陽和“趙家班”對戲,一開始確實有那么點“搭不上”。
小沈陽這次是第一次演正劇,有大量讓他不大適應的說書臺詞,而對于吳健而言,這類角色則是輕車熟路的。吳健自稱自己是一個比較“軸”的人,在演戲這件事上,他比較堅持自己的想法。“這種磨合吧,就是毫厘之間的東西,你覺得很別扭,但是那種難受沒法表達,我估計沈陽也會覺得不舒服,沒碰上過我這個路子的演員。其實換一個思路,你讓我去演二人轉,那我也不行”。
吳健笑稱,跟小沈陽合作還是很考驗定力的,因為小沈陽是喜劇小品演員出身,“我看到他認真的時候,就有點忍俊不禁,而且東北話的感染力很強,我就怕把我的語言給帶跑了”。末了,他又強調一句,“東北話真是防不勝防”。
不過,磨合期一過,吳健跟小沈陽就進入了合作的“蜜月期”。“沈陽聰明的地方在于,我這球扔過去,他接住了,他能再給我扔過來,反應特別快。”到了后來,他們倆的對手戲已經非常好,彪戲飆到高潮,現場常是一片掌聲,“這才叫演戲嘛,我們倆演得非常過癮”。
正如吳健給人的沉穩印象,他在拍戲過程中也分外認真,一旦進入了角色的狀態,他會在兩三個月內都把自己泡在這個虛構的世界里,不敢懈怠。比起小沈陽他們拍完戲之后喜歡去放松“吃個燒烤,喝點小酒”,他則喜歡宅在家里,對外界充耳不聞,像苦行僧一樣,“連劇組發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不大清楚”。
這種狀態很累,也讓他非常沉醉。這種沉醉來源于他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吳健透露,其實最初劇本中的秦鳳鳴只是一個純粹的壞人,但吳健覺得這樣的人物太單薄,不如把他塑造成一個“我本善良”的悲情人物。“秦鳳鳴就像一個棋子,他被歷史潮流所裹挾。他有才華,一直努力,但他這一生沒踩著一個點,從頭背到尾。我特別同情這個人物,其實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物,我把他們的經歷都融到了這個人物身上。”
談到角色,談到表演,吳健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而談到自己演藝事業的發展,他又回歸到了一個學院派演員的純粹。“我可能比較笨一些,”他說,“我希望一直走演員的道路,不是走明星的道路。明星有太多的經歷浪費在戲外,需要包裝宣傳參加各種娛樂節目,我比較一根筋,我要做這些東西就沒有心思專注到我的創造上了。”
“這條路很難,但我挺敬畏我的這個職業,所以每演一個戲,我都如履薄冰。演戲我可以使用技巧,完全不走心也可以哭,可以笑,但我會覺得我在用技巧欺騙觀眾。”
吳健說,學表演是冥冥中的天注定,所以他要認真對待這個職業。
在考大學以前,他一直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在重點高中讀文科,北大是他的夢想,并且這個夢想曾“觸手可及”。
然而就在高考前,他萌發了考表演系、走藝術道路的念頭。“可能有一些虛榮心在作怪,那時我追星,瘋狂迷戀小虎隊。”
在他周圍,人們固守著這樣的觀念,把學表演看作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所選擇的劍走偏鋒的出路。家人和老師都勸他打消這個念頭。但是在吳健的堅持下,父母說,你去試試吧。
沒想到順利得一塌糊涂。北電、中戲、軍藝、上戲,這些最牛的藝術院校他竟然一考全過。沒學過表演的吳健有點云里霧里,但現在回想起來,或許就是冥冥中與表演的緣分。在學習之外,他一直保持著武術、舞蹈、鋼琴的文藝愛好,在考試的時候,這些全用上了。
他選擇了學院派氛圍濃厚的中央戲劇學院。雖然現在“開車路過北大時還是會深情地望一下”,但這只是他留存心中的一點遺憾。在中戲學習的那幾年,他對于影視業的一點“虛榮心”,早就變為了對表演事業真正的摯愛,正是這種摯愛支撐他走到今天,“我認為我已到火候,就是看機會”。
“只有在鏡頭前,我才會釋放很多的能量,但是生活中我不愛熱鬧,也不是特別愛說話,也不是特別張牙舞爪的。我很普通,愛坐公交車,愛坐個地鐵。生活中,我愛把自己藏起來,我特別不愿別人看到生活中的我,但是在鏡頭前,我一定要讓自己有光彩。”吳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