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等
摘 要: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矛盾困局是一個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本文通過介紹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局勢,對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市場原因展開分析,提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的市場功能建設,以期改善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保障體系 市場功能
一、研究背景
2013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總數達到699萬人,海南省大學畢業生達到4.4萬人。這一規模相對于2003年首批擴招大學生畢業時期的全國212萬大學畢業生和海南省的5846名大學畢業生而言,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每年增長近50萬人,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平均每年增長近 4000 人。大學畢業生的飛速增長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的從精英化向大眾化教育的快速轉變,這樣的發展局面與緩慢穩步進入大眾化教育的西方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目前我國對大學生仍然有著較大的需求量,尤其是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和農村還極度缺乏高素質的大學生人才。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矛盾局面已然成為當今時代背景下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對此有的學者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困局歸結為高校擴招,也有學者歸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后、期望值過高。事實上,在打破了傳統的“統包統分”就業制度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逐步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市場化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困局的形成背后有著更為復雜且深層次的市場化原因。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市場原因分析
1.勞動力就業市場建設不足
首先,就勞動力就業市場的二元特征來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狀況有其獨特性。不同的勞動力市場與教育水平高低有關,教育水平高的人,有能力占有待遇好且穩定的工作,而教育水平低的人則相反,只能從事待遇差、工作條件惡劣、臨時性的工作。較大的收入差距和較高的工作轉換成本導致了我國二元勞動力就業市場的分割,且勞動力就業市場之間流動困難,由此導致了表面上我國大學畢業生看似總量飽和供過于求,但在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卻人才匱乏。就海南省目前勞動力就業市場發展狀況而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海南省的海口和三亞地區相對發達,各類用人單位集中于此,使之成為各個高校學生畢業后的首選就業工作地。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不愿去回到農村或艱苦的地方就業,都選擇尋找在海口或三亞的工作崗位,甚至前往更遠的其他省份沿海城市或中心城市工作。而這些地方的對人才而到需求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擴招后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因此有為數眾多的大學畢業生為能留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而被迫選擇與自己知識技能相比要求較低、甚至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大量擠占低層次勞動力就業市場的空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隱性失業現象。
其次,勞動力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求職者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單位找不到人才,也是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南部也是最年輕的島嶼省份,經濟發展水平還落后于我國其他沿海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較低,加之二元的經濟結構更使得海南省勞動力市場被分割開來,勞動力在分割的市場之間很難流動,更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通暢。未來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缺乏信息的勞動力就業市場使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巨大的機會成本影響順利就業。有的大學畢業生甚至會因為一時間沒有合適理想的工作而成為自愿失業者,信息的不暢通使得大學生畢業一段時間后更難找到工作,會越等待越不理想。
2.勞動力就業市場發展不均
目前海南省的海口和三亞地區分別以省會城市和旅游城市的發展契機其經濟發展大大領先其他地區,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對大學畢業生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但畢竟有限,兩座城市對人才的容納量跟不上大學畢業生規模的增長速度。同時海南省相對欠發達地區的次級勞動力就業市場因經濟相對落后條件艱苦而被禁錮,加大了大學畢業生向這些欠發達地區轉移的困難程度。有些大學畢業生為了留在海口或三亞這樣的大城市或前往其他發達地區省份及沿海城市,寧可選擇低于自己受教育水平的工作,更助長了這些相對發達地區和城市的部分企業盲目攀高對人才的要求,造成大學畢業生隱蔽失業。相比之下,海南省眾多的相對落后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地區人才缺乏,大學畢業生高素質人才人力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的配置,這對于海南省整體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3.勞動力就業市場觀念誤區
我國實施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到現在也不過十四年的時間,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也是近幾年隨著大學畢業生規模劇增才出現的趨勢,大學生是“天之嬌子”的觀念在中國社會中還依稀尚存。事實上隨著大學生的連年擴招,就業情況已大不如從前,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雖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但人們的就業觀念的轉變卻需要一個過程,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依然是把經濟發達地區和相對穩定的用人單位作為擇業的主要考慮因素,這樣單一而固化的就業觀念勢必會影響畢業生的供需均衡,導致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的選擇上還是傾向于具有保障性的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對更加靈活的私營企業、基層單位、欠發達地區以及廣大的農村往往是避而遠之。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市場功能
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仍處于“政府引導型”,即較多由各級教育部門和高校采取各種措施和政策,引導和推動畢業生到市場擇業。但隨著畢業生的逐漸增多,就業市場需要逐步向“市場主導型”轉變,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中介組織機構、勞動力市場等在社會人力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分工協作,建立和完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共同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1.改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環境
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環境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就業成本較高,缺乏良好的就業市場秩序。因此,海南省建立和完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的當務之急是優化勞動力就業市場環境。首先要統籌海南省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通過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推進等進行經濟戰略轉移,使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得到緩解;其次,消除各種制度性障礙,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對勞動力市場的調節機能,疏通大學畢業生在城鄉之間、城際之間的合理流動的渠道,通過價格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對大學畢業生進行合理配置;再者,要調整管理機構以改變當前勞動力就業市場部門分割管理的現象,整合行政資源,填補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真空地帶”,消除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使大學畢業生在全省范圍內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2.建立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平臺
目前海南省正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起開放的、共享的、準確的大學畢業生勞動力就業市場信息平臺,努力改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市場失靈局面。首先要建立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網絡系統。勞動力供求信息網絡能夠為大學畢業生的供需均衡實現提供最多的機遇,減少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盲目性。對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行動態跟蹤,把握市場需求脈搏,有利于用人單位及時發現人才信息,大學生及時了解到市場需求動態和企業用工信息。其次,要建立統一的完全性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實現宏觀經濟政策與統一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相協調,在區域發展政策、產業發展政策、所有制結構調整政策、城鎮化政策等宏觀決策中,都要把有利于形成統一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作為重要因素考慮,打破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等。
3.規范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介機構
目前海南省內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中介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職業介紹所,甚至有非法中介侵害大學生的利益。制定相應的執業標準,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鼓勵社會中介機構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服務與幫助,已成為促進大學畢業生成功就業的重要工作。首先,應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職業中介機構登記管理工作,明確開辦職業中介機構的條件標準,保證就業中介組織的經營服務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其次,嚴格監督管理,樹立職業中介的誠信理念,對口碑差、業績不好、違規失信的中介機構予以嚴查;最后,建立就業中介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對中介機構的經營方式、市場規模、用人體制、經濟效益和社會滿意度等項進行綜合考評,為大學畢業生就業中介機構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何瑞.新環境下大學生“新失業群體”就業保障機制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5):146
[2]陶紀坤.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制度癥結——從社會保障視角的審視[J].人民論壇,2012(18):54-55
作者簡介:肖瑤(1984-),男,湖南岳陽人,海口經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經濟學;吳靈均(1980-),女,四川閬中人,海口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勞動經濟學;向維杰(1987-),男,四川綿陽人,海口星火聯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